如何讓城市人居環境更優美,讓人們生活更美好?自天府旅游名縣創建以來,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以精細化管理為主線,聚焦重點、攻克難點、補足弱點,全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積極打造美麗朝天城市名片,提高居民幸福指數。
優質服務 刷新城市顏值
近日,位于朝天城區馬家梁停車場,新改建的3A級智慧旅游廁所吸引了許多市民和游客駐足。
“感覺朝天變化很大,到明月峽景區的路上一眼就看到這座與眾不同的旅游廁所了,進來以后發現更是別有洞天,廁所不僅配備了智能系統,還可以購物喝茶,觀賞嘉陵江風景。”來自綿陽的李雪女士感慨地說,如今上廁所,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據了解,新改建的馬家梁3A級智慧旅游廁所,集優質服務、智慧管理、休閑娛樂為一體。不僅在外觀設計上兼具川北民居青瓦白墻和現代建設玻璃長廊等特色,同時增加了手機充電、物品寄存、母嬰服務等配套設施和人臉識別取紙智慧體感服務,并專門設計了用于休息購物的服務區域。
“過去,城區許多公共廁所因設施陳舊給人留下了‘臟、臭、差’的固有印象,人們即便是入廁也總是匆匆忙忙‘掩鼻而過’。”為徹底改變這一現象,2019年,朝天區投入資金200余萬元,維修更換盥洗盆等基礎設施,配套完善自動除異味等功能,提高女廁、母嬰公廁和殘疾人公廁占比,同時按照“一廁一景、一廁一品”進行規劃設計,全面完成了城區11座衛生公廁改造升級任務。
目前,朝天城區的公共廁所已經成為城市顏值的重要展示窗口,也正在成為人們出行和旅游的網紅打卡地。
垃圾分類 彰顯城市文明
“剛開始分類覺得麻煩,但是現在看還是好處多。”5月14日上午,朝天區鑫地苑小區內,居民劉女士正將兩三個空瓶投入“塑料”投放口,她感慨地告訴記者,“以前的垃圾桶,不僅不美觀,還很招蚊蠅,換了分類垃圾桶后,小區衛生變好了,大家分類的意識也不斷提高了。”
堅持把推進垃圾分類治理作為建設城鄉文明和旅游文化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朝天區立足構建“戶分類、村收集、鎮(鄉)運輸、區(市)處理”的垃圾處理體系,在全區統籌配置分類垃圾箱(桶)1萬余個,改建投放點2000余處,建成鄉鎮生活垃圾中轉站23座,實現了垃圾不落地和分類收運處置全覆蓋。
同時,堅持鞏固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和推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相結合,規劃建設智慧居家館10座,打造了主城區垃圾分類示范片。創新農村生活垃圾“農戶粗分、保潔員細分、服務站精分”和“可回收類、不可回收類”的“三次兩分法”,打造了農村生活垃圾示范帶3個,真正讓垃圾分類成為一種新時尚,讓城市文明更加深入人心。
“全域垃圾分類治理極大提升了朝天生態宜居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我們也正在努力讓這項工作成為朝天創建天府旅游名縣的一張金字招牌。”朝天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整臟治亂 補齊創建短板
“動真碰硬,注重細節,全面落實。”針對“臟亂差”這一城市管理和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頑疾,今年3月,朝天區制定了“臟亂差”問題整治攻堅計劃,在全區大力開展創建天府旅游名縣“補短板、提質量”行動。
在各鄉鎮,實行“村組包居民聚居點、鄉鎮政府包場鎮和公共區域、行業部門包重點場所”模式,全面維修更換村組投放點廢舊破損垃圾箱(桶),全面整治亂貼亂掛、亂擺亂賣等城鎮亂象,及時清理公路鐵路沿線、河溝湖泊和邊坡,以及汽車站、景區、廣場等場所可視范圍內衛生死角。截至目前,共完善垃圾投放點490余處,整治城鎮亂象2700余處,清理衛生死角900余處。
在城區,創新構建集宣傳教育和問題處置為一體的城市管理服務模式,通過變執法崗亭為宣傳窗口、執法人員為宣傳人員,綜合運用疏堵結合、勸導教育、倡議提醒等柔性執法方式,有效規范亂擺亂賣、亂停亂放、亂貼亂掛等城市管理亂象。
“通過轉變執法方式,真正實現了由管理向服務轉變,執法人員在巡查的同時也為游客提供信息咨詢、停車引導等服務,群眾對城市管理工作的滿意度不斷提高。”據了解,下一步,朝天區還將把創建天府旅游名縣與愛國衛生運動、鐵路沿線環境綜合治理等多項工作相結合,堅持高標準、高要求、高質量,積極打造更加干凈整潔、生態宜居的城鄉生活環境,讓朝天宜居宜業宜游的這張城市名片更加響亮。(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委宣傳部 胡雁文 張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