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直播帶貨”“扶貧產業帶”“數字化供應鏈”……中國電商一次次的創新舉措與快速發展的互聯網技術緊密結合,形成巨大的合力,迸發出強大的能量,讓千百年來存在的絕對貧困正在加速消失。作為精準扶貧的主要方式之一,電商正在成為2020中國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并創造著中國式扶貧的奇跡。
為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畫上句號,這項歷史性的任務,成為今年兩會期間最為關切的話題,許多代表委員將目光聚焦在電商扶貧實踐上。
業界認為,隨著5G、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在中國已從一個工具變為一種基礎設施,使得貧困地區與發達地區一樣站在農村產業革命的起跑線上,而京東模式正是中國式電商扶貧的一個典型樣本。
電商直播打造“網紅”農產品
近來,電商銷售和直播帶貨異常火爆,無論是大山深處的果園,還是平原地帶的田間,都閃現著電商的身影。
日前,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副市長謝靈忠走進京東直播間“變身”帶貨主播,推介“桂林味道”,3小時直播期間共吸引300多萬網友點擊參與,成交訂單8萬多單,銷售金額達500多萬元。
據了解,桂林市的此次直播活動精選了全市30余類扶貧產品參與直播銷售,其中既有三花酒、豆腐乳、辣椒醬這樣地道傳統的“桂林三寶”,也有鄉土風味濃郁的龍脊辣椒、恭城油茶、荔浦芋粉、永福砂糖橘等特色產品。通過產品展示、現場品嘗、特價搶購、秒殺免單等多種形式,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桂林扶貧農產品的獨特品質和魅力。
事實上,受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很多貧困地區的生鮮農產品銷售出現了“沒人收、沒車運、出不去”的問題。面對這一情況,京東直播開始上線“京源助農”項目。
在桂林永福縣,砂糖橘是當地最重要的脫貧攻堅支柱產業,70%以上的貧困人口靠砂糖橘增收。去年,永福縣共種植砂糖橘43.8萬畝,產量70萬噸,然而受疫情影響,砂糖橘銷售受到嚴重沖擊,直到京東直播發起的“京源助農”項目上線,永福縣砂糖橘的銷售難題才出現了轉機。
2月11日,永福縣工信局局長劉學永、龍江鄉黨委書記李秀和永福縣農業局局長陶虹親臨京東直播間,推薦家鄉特產,不到一小時就吸引30余萬粉絲關注。2月12日,永福縣副縣長廖先梅再次來到京東直播間為家鄉特產代言,剛上線就引來40萬余人次觀看。
在京東直播的強大帶貨能力下,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模式,短短一個多月時間,永福縣砂糖橘的銷量就超過了當地產量的65%。
和永福縣一樣,盛產“極品山藥”的江西九江瑞昌市,今年的農副產品也因疫情出現了滯銷情況。瑞昌市緊鄰湖北,受交通管制影響,往年極其搶手的山藥只能存在倉庫里。
為緩解山藥嚴重滯銷問題,2月21日,瑞昌市副市長黃青華出現在京東直播間,成為瑞昌特色農產品的代言主播。3個多小時的直播,最高在線人數突破160萬人,訂單數達6200單,售出1.2萬斤山藥、4.1萬枚咸鴨蛋、9.5萬枚松花蛋、1100只板鴨。直播期間,盡管經歷了幾次補貨,這些特色農產品依舊被搶購一空。
時下,直播帶貨,為扶貧下單已成為一種潮流。四川大涼山奶油草莓、湖北恩施椪柑、云南向陽蜜瓜和鮮切花……自京東開展助農直播項目以來,大量的滯銷農產品通過直播鏡頭走向消費者的餐桌。當滯銷貨變成線上“爆品”,貧困戶緊鎖的眉頭舒展了,脫貧的路也更寬了。
新一代基礎設施連通“扶貧產業帶”
直播帶貨只是京東賦能的一個縮影,在支持全國貧困地區脫貧攻堅過程中,作為“新一代基礎設施”的京東數字化供應鏈能力得到了充分發揮。
在河北武邑縣,京東跑步雞在業界率先使用了區塊鏈溯源及雞腳環等物聯網技術,對跑步雞160天的全養殖周期進行監測,通過互聯網技術對于養殖過程進行追溯,保證產品的綠色、健康。“跑夠100萬步”才上市成為京東跑步雞的網紅標簽,在京東平臺上經常被一搶而空。
京東技術助力扶貧的案例還有很多:在長白山區,京東大力推動“AI養豬”;在內蒙古蒙清縣,京東農場的無人機翱翔上空監管農場;在陜西,京東攜手龍頭企業成立數字果業聯盟,提供全產業鏈服務;在大同,京東與市政府合作,共建智能產業生態,推動果蔬、肉制品、飲品等十大產業集群;在云南,京東技術助力打造的政企金農項目,將云南省內貧困地區農產品的定向收購、銷售到扶貧資金撥付等環節全面線上化……
作為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京東將長期以來打造形成的“新一代基礎設施”向農村地區開放,幫助農村地區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改善農村人民生活,走上全面小康之路。
目前,京東旗下除了7FRESH、生鮮、干貨食品、京喜、新通路等零售業務和京東企業業務直接支持農產品全渠道銷售之外,更是拓展出了京東農牧、京東數字農貸、京東眾籌、京東農場、京東農業云等眾多業務板塊,分別從互聯網種養殖、互聯網金融、數字產業園、農業大數據產業聯盟等入手,為全國各地的農業產業帶提供賦能支持。
由于很早就開始智能供應鏈建設,京東數字化供應鏈具備出色的柔性、彈性能力。京東在商品采購、銷售、營銷、客服等環節能與商家高效配合,通過大數據、AI(人工智能)技術幫助商家進行更高效生產與供應。京東物流能夠在內外部物資統籌、公鐵空運力整合、城配與最后一公里配送調度等眾多環節高效聯動,保證物資的合理統籌、有序運輸、及時送達。
數字化的供應鏈打破了農產品因疫情而出現的滯銷困境。自系列助農措施發布以來,京東全平臺開啟了“瘋狂帶貨”模式。同時,電商無接觸的購物方式也在最大程度上減少了因購物而產生的病毒傳播風險,讓更多企業和商家進一步認識到了數字化供應鏈及互聯網的價值。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底,京東已幫助全國貧困地區上線商品超300萬種,實現銷售額超750億元,直接帶動90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
除以產業幫扶帶動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外,針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京東還發揮自身在醫藥零售行業的基礎設施能力,協同京東物流充分發揮供應鏈優勢,保障偏遠地區藥品供應。
前不久,京東健康、京東公益聯合中國社會扶貧網發起“健康中國·醫藥補助工程”,面向全國建檔立卡貧困戶(含已脫貧貧困人口),提供每人每年1000元的購藥補助,該項目預計在未來3到5年覆蓋超過3000萬人次。
電商已成脫貧攻堅重要力量
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硬任務。在這個緊要關頭,脫貧攻堅如何再發力?疫情又帶來哪些新的思考?許多代表委員將目光投向了電商扶貧實踐。
全國政協委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助理霍學喜認為,疫情影響下,以數字化為支撐的電商業態頗受重視。他建議,通過電商來盤活鄉村生產要素,為農產品暢銷路、通物流,并與電商平臺開展品牌化合作。
而在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看來,打贏脫貧攻堅戰,要以“產業扶貧”成果銜接“產業興旺”,根據本地資源優勢和特色優勢,依靠先進科技轉變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創新特色產業,形成特色產品。
這其中,電商的作用和價值愈發顯現。
業界認為,就扶貧而言,電商平臺的一端是待售的大量優質且富有本地特色的農產品,另一端是消費需求日漸多元的大量消費者。而時刻洞悉用戶需求、熟悉市場規律,正是京東這樣的大電商平臺參與扶貧的獨特優勢。京東在電商扶貧中表現最明顯的兩方面,一是京東的參與會更前置,不僅通過營銷、物流為產品快速打開市場,還會在產品前期研發階段,通過大數據為生產方提供消費者偏好,讓產品更懂消費者的需求;二是京東可以利用自己的技術和平臺優勢,與品牌一起開展產業扶貧。
經過長期摸索,目前京東已逐步形成以大數據營銷為主要支撐、以線下場景式消費探索與跨平臺聯動為重要著力點的“一體兩翼”式整合營銷方案。這套成熟完善的營銷解決方案,協助貧困地區農特產品廠商實現向市場長尾部的有效導流,從而打通產銷過程中的“最后一公里”,深入挖掘消費市場潛力,最大限度激活利基市場下潛在的目標用戶群體,推動品牌及銷售額的快速提升。
與此同時,京東等電商進入貧困地區,也有效打通了貧困地區與外界溝通的渠道,推動了銷售模式上的深刻變革。在廣大農村的傳統銷售模式中,吆喝是最主要的推廣手段,但吆喝聲再響,也只是小范圍傳播。當吆喝聲進入了直播間,在信息技術的助力下,聲音可以借助互聯網傳播得更遠。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汪三貴認為,我國農村地區小農經濟比較常見,農副產品生產者比較分散,如果通過電商平臺進行銷售,能夠快速集中地與各地消費者對接,讓生產者把農副產品直接賣給消費者。
他說,總體來看,電商在農村扶貧工作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因為電商也在不斷進化。原來的傳統電商,主要提供了一個平臺,然后在網上銷售產品,雖然壓縮了一些中間環節,但在橫向擴張和用戶黏性方面的作用沒有那么直接。現在的電商,能夠短期內聚集大規模消費需求,另外,直播平臺也可以直接銷售農副產品。隨著電商運營服務模式越來越多,作用也越來越大。
更重要的是,隨著5G、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貧困地區與發達地區一樣站在農村產業革命的起跑線上,迎接產業的質變。當數字成為新農資,手機成為新農具,大棚成為直播間,直播成為新農活,也就意味著農產品銷售有了新模式,脫貧有了新抓手,偏僻貧窮的旮旯里也能耕耘出快速發展的廣闊天地。
因此,業界資深專家羅清啟表示,過去,物理環境的封閉造成了一些貧困區域的經濟仍然處在自然經濟的狀態,商品流通和市場形成的步伐緩慢等諸多原因也使得這些區域成為生產力與交往方式的盲區。但如今,互聯網在中國已從一個工具變為了一種基礎設施,它有效打通了貧困地區與外界溝通的渠道,使得這些區域有機會搭上互聯網技術的快車,而京東的扶貧模式正是其中的一個典型樣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