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時代,如何創新鄉村治理模式、豐富治理手段和方式,成為時下鄉村治理主體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網紅村”就是鄉村依托互聯網發展的一條創新探索之路。鄉村可以依托網紅代言人知名度和號召力,推廣鄉村社會特色品牌、用美麗鄉村書寫“網紅”名片、精心培育“網紅產業”,為鄉村社會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關鍵詞】治理 網紅村 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F320.3 【文獻標識碼】A
如何創新鄉村治理模式、豐富治理手段和方式,成為時下鄉村治理主體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互聯網時代,一根網線串聯城鄉,鄉村已不再封閉。近年來,互聯網助推一大批網絡新人走紅,在各個領域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應,不僅創造了“網紅”經濟,引領了民眾的消費潮流,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而且形成品牌文化效應,促進人們文化娛樂發展,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網紅村”就是鄉村依托互聯網發展的一條創新探索之路。
依托網紅代言人知名度和號召力,推廣鄉村社會特色品牌
鄉村可以通過發展網紅代言人,推廣鄉村社會特色品牌,吸引更多人關注,幫助鄉村發展,從而提高鄉村社會知名度,形成良性發展的循環效應。
一方面,對接明星發揮帶動效應。當前,盡管一些鄉村結合當地原生資源,通過自身獨特的發展方式,各項工作都取得不錯的成績。但是,鄉村發展所形成的示范效應不明顯、知名度不高、影響力不大。因此,地方政府應根據地域特點、產業分類、文化特色,通過聯系一些明星、網紅或有一定知名度的人對口支援鄉村建設,通過明星或名人的社會影響力,給鄉村建設帶來人才、資源、技術等。例如,某網紅、明星在“雙十二”直播為貧困鄉村賣農產品,短短幾分鐘賣空了四十萬斤大米、五萬罐核桃、十二萬袋燕麥面,為貧困鄉村的人民群眾創收。可見,明星或網紅的示范效應和影響力遠遠超出了人們預期,其帶來的“流量經濟”也是驚人的。
另一方面,打造本地網紅新人。直播“高流量”帶來的效應是巨大的,潛力是無限的,網紅主播具有強大的號召力。打造本土“網紅”,通過直播的方式參與鄉村經濟社會建設和農產品品牌推廣,可以極大促進農產品銷售,提升鄉村社會知名度。例如,2019年天貓“雙11”當晚,多名貧困縣縣長走進直播間,借助直播平臺售賣當地特色農產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安徽碭山“網紅縣長”朱明春4次上淘寶直播推介農產品,銷售額達257萬元;江西尋烏“美女副縣長”米雅娜直播賣百香果,二個半小時售空2萬多斤。各個鄉村治理主體應主動挖掘當地懂技術、營銷、宣傳的人才,通過精心包裝,專業培訓,實戰鍛煉,打造成為本地化的網紅新人,助力鄉村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合理有序開發鄉村旅游資源,用美麗鄉村書寫“網紅”名片
鄉村地區自然風光優美、特色美食眾多、民俗風情別具一格,這些都使鄉村成為城市居民向往和憧憬的理想圣地。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打造“網紅”旅游村,可以有效利用鄉村社會自然資源,深入挖掘資源背后的價值,帶動鄉村形成相關產業鏈,促進鄉村經濟社會發展。
實施村容村貌整治工程,用美麗鄉村書寫“網紅”名片。發展鄉村旅游資源,首要的就是改善鄉村容貌環境。近年來,鄉村在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帶動下,城市的一些資源反哺助力鄉村發展,使鄉村在發展的同時也產生一些問題,在利益至上的驅使下出現資源開發無度、破壞原始生態環境等現象,造成了一些鄉村社會自然資源浪費,原始村容村貌遭到破壞,民風民俗日漸瓦解,群眾文化精神生活困乏,等等。這些問題損害了鄉村的形象,不利于“網紅村”的打造和推廣。因此,在鄉村開發過程中,合理、有序開發自然資源,重點實施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做好鄉村整體建設規劃,改善道路交通,加大綠化覆蓋率,實施垃圾集中處理、廁所革命、危房改造等一些列措施,進一步改善鄉村環境、衛生、生態條件,提升旅游環境的競爭力,以及游客旅游的體驗。通過建設美麗鄉村,提升旅游舒適度、滿意度,塑造“網紅”旅游村的正面、靚麗形象。
開發旅游休閑度假項目,為“網紅”旅游村注入豐富內涵。旅游休閑度假項目不僅能創造大量的就業崗位,充分利用農村富余勞動力資源,也可增加農民家庭經濟收入,還能進一步帶動農村傳統美食、民俗文化、特色產業的發展。例如,西藏拉薩柳梧新區達東村過去是典型的半農半牧村,在實施發展旅游休閑度假項目后,利用抖音、快手等新媒體平臺,通過旅游達人小視頻和網紅直播等方式,大力推廣宣傳當地旅游資源,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而來,極大地促進了當地鄉村社會發展。當然,開發旅游休閑項目,在利用好“網紅”效應的同時,政府也應因地制宜,做好頂層設計,合理引進社會民間資本,統籌人才、技術、資金等資源,實現各個參與主體的互利共贏。
利用互聯網平臺和鄉賢優勢,精心培育“網紅產業”
鄉村振興靠的是產業振興,產業是鄉村社會可持續性的重要保障。近年來,在我國經濟發展帶動下,鄉村產業逐漸由單一依靠農產品種植業擴展到旅游業、餐飲業、畜牧業、服務業等多個產業,并與一些新興產業進行融合,由此誕生了一批“網紅產業”。所謂“網紅產業”,就是指區別與傳統產業,具有明顯當地特色,通過互聯網產生規模化、品牌化,擁有流量經濟特點的產業。當前,應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構建一體化服務平臺,復興一些傳統特色產業和拓展新興產業,精心培育一批“網紅產業”,共同為鄉村社會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充分利用“互聯網+”產業模式,打造品牌效應明顯產業。當前,互聯網已經融入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優化了資源配置和信息交互方式,極大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廣大鄉村治理主體要緊跟時代潮流,積極引入互聯網,學習互聯網發展模式,借助互聯網助推地方產業發展;農民主體要打開發展思路,積極學習互聯網知識,掌握“互聯網+”產業發展技能,轉變傳統產業發展思維,利用好互聯網平臺和技術;各級政府要加強互聯網設施建設,推廣、普及互聯網應用,進一步降低互聯網進入農村的成本和費用,使廣大農村感受到互聯網的便捷性和高效性。通過互聯網,產品和服務信息才能真正傳遞給全國各地消費者,特色和新興產業才能真正形成規模,最終形成強大的品牌效應,成為“網紅產業”。
吸引鄉賢復興傳統特色產業,厚植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傳統產業是鄉村發展的基礎,也是鄉村發展的命脈所在。激活復興傳統鄉村特色產業,既是傳統鄉村發展必然要求,也是鄉村振興的必經之路。鄉村社會的傳統特色產業,多半是農業,復興特色農業勢在必行。一方面,要在農業種植和規模,農產品種類、推廣、銷售,農產品產量和品牌方面整合資源,提高傳統農業產品種植規模和效率,拓寬傳統農業產品銷售渠道,打響傳統農業特色產品高質量的品牌;另一方面,政府要制定相關政策,號召和支持鄉村賢才或有一定資源的人員重返故鄉興辦企業或合作社、通過采用資源入股等形式,提高農民參與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合作所生產的產品和服務才能形成規模效應,具有規模才能形成產業,才能在數量、特色、品牌方面形成一定的影響力。
搭建產業服務一體化平臺,打造具有口碑效應產業。增強鄉村產業可持續性和知名度,必須要搭建“產業+服務”一體化平臺。通過產業服務標準化的一體化平臺,提高產品服務能力和水平,提供及時消費售后服務,有利于打造口碑化產品,提升產品服務的知名度。搭建“產業+服務”一體化平臺,首先應提高品牌意識,在產業產品生產、銷售、推廣、服務過程中,確保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細節,控制質量和安全,為社會提供天然,安全無害,健康有益的產品;其次應通過與專業物流企業合作,做好運輸保障工作,為人們提供及時、新鮮、健康的產品和服務;最后應做好售后服務,及時處理、解決人們在銷售及使用產品或服務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升消費者的消費體驗。只有建立產業服務一體化平臺,服務才會有保障,才能形成良好口碑的傳播,進而讓“網紅產業”“網紅村”長紅。
(作者為黃岡師范學院商學院副教授)
責編/韓拓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