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設大都市圈一個可供參考的做法是效仿過去的試驗區經驗,試點大都市圈改革試驗區。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點在于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務業,建設大都市圈是提升人力資本和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托,大都市圈改革試驗區意義絲毫不弱于此前推動中國制造業和外貿發展的試驗區建設,將為我國新一輪的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務業發展帶來重大發展機遇,進而推動中國經濟再上新臺階。
【關鍵詞】都市圈建設 人力資本 密集型服務業 短板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識碼】A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和全球經濟帶來了巨大挑戰。在當前的局面下,應對常規經濟波動的政策手段和力度遠遠不夠。危機也往往帶來機遇,歷史上許多重大的改革舉措正是在危機狀況下才能夠凝聚共識得以出臺。此次危機也同樣帶來了改革機遇。抓住機遇,實施恰當的政策措施不僅能幫助克服疫情沖擊給中國經濟帶來的挑戰,還能推動中國經濟再上新臺階。
在參照系對比中,中國經濟最突出也比較確定的異常現象是在服務業中提供的正規就業偏低,這一異常現象為找到短板提供了線索
抓住經濟發展中的機遇,即是找到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短板。經濟發展是個正反饋過程。有前期的積累和對未來發展的渴求,有各個部門之間的良性互動,經濟才能在正反饋進程中不斷發展。找到了經濟發展的短板,就是找到了制約整體經濟成長的瓶頸。補短板不僅是帶動一個部門的成長,也會形成各個部門之間的良性互動,帶動整體經濟的發展。
如何找到經濟發展的短板?沒有參照系,僅憑自身的感受很難找到真正的經濟短板。我們把高收入國家類似發展階段中的規律性現象作為參照系,把中國經濟成長和經濟結構變化軌跡放在參照系中作對比,從而為發現中國經濟的短板找到了線索。通過對比可以看到,中國的制造業成長和發展非常成功,制造業發育程度大幅超出了所對應高收入國家的類似發展階段。出口是一面鏡子,反映了一國的制造業能力。中國出口產品復雜度對應的是人均收入2萬多美元經濟體才會出現的出口復雜度。有學者指出中國制造業相較美日德等發達國家的高端制造業還有很大距離,這是事實,但還應該看到就中國目前人均收入1萬美元的發展階段而言,我國的制造業發展水平已經很出色。更重要的是,從制造業研發投入、生產分工和產品銷售等多個環節的證據顯示,中國的制造業產業升級還在持續推進。就目前發展階段而言,制造業不是中國經濟的短板。
在參照系對比中,中國經濟最突出也比較確定的異常現象是服務業中提供的正規就業偏低,這里所說的正規就業是指提供了基本社保并充分地納入了就業統計的就業。這個指標偏低來自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提供正規服務業就業機會為主的服務業板塊發展滯后于高收入國家的類似發展階段,這類服務業對從業人員有較高的教育程度要求,多屬于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務業,反映出來的問題是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務業就業偏低;另一方面,大量藏匿了非正規就業的服務業板塊未必是服務跟不上,大量就業未能納入正規就業反映出來的問題是中國大量農民工游離在農村與城鎮就業之間,沒有納入就業統計。這部分非正式就業不能享受相關的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不能真正融入現代城市生活,這也直接導致了中國城市化率和消費占比均偏低。
上述這一異常現象為我們找到經濟短板提供了線索。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務業就業偏低,細分來看每個部門的進展情況不同。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務業可以根據市場化程度高低作出區分。中國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務業就業在2012-2018年平均增速為3.2%,其中包括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的高市場化程度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務業就業平均增速為7.0%,盡管我國高市場化程度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務業就業占比低于高收入經濟體類似發展階段,但在快速趕超過程中,我國這一就業占比正在向參照系的正常區間靠攏。
包括了“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的低市場化程度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務業水平值偏低,且沒有朝著參照系正常區間靠攏。中國低市場化程度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務行業就業平均增速,仍低于高收入經濟體工業化高峰期后十年類似行業就業的平均增速2.5個百分點,這說明中國在這些市場化程度較低的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務業就業方面與高收入經濟體的差距并沒有收窄,而是在進一步擴大。
非正規就業難以轉化為正規就業,原因在于這部分就業人群不能安居在城市,不能享受相關的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以及城市公共服務,這與低市場化程度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務業發展滯后相關。如果諸如公共設施管理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等低市場化程度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務業能夠平衡發展的話,大量非正規就業人員就可能在城市安定生活,非正規就業數量也可能會大幅消減。
市場化程度較低的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務業就業顯著低于高收入國家類似發展階段,這構成了當前中國經濟最突出的短板
經濟發展短板的含義不僅是這個板塊自身發展潛力沒有得到釋放,更重要的是這個板塊發展滯后對其他板塊發展也帶來了不利影響,阻礙了整體經濟的前進步伐。從以下三個方面的證據,尋找當前中國經濟最突出的短板。
首先,市場化程度較低的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務業中大量增長潛力沒有得到釋放。進入從制造業到服務業的經濟轉型期以后,一般制造業產品消費對居民生活水平提升的邊際貢獻在下降,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務業對居民生活水平提升的邊際貢獻在上升。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務業也因此成為工業化高峰期過后需求最旺盛、增長最富潛力的行業。從中國工業化高峰期過后的情況來看,市場化程度較高的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務業就業保持較高增長,增長潛力得以釋放;市場化程度較低的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務業就業在本身水平值偏低的情況下,增長還落后于高收入經濟體類似發展階段,這說明大量增長潛力沒有得到釋放。
其次,基礎科研、知識產權保護和其它法律服務、金融融資以及其它眾多商業服務等服務業發展滯后,制造業的產業升級也會受到制約。我們在對廣東省高科技企業進行調研時發現,企業轉型升級中遇到的困難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基礎科研與產業所需的技術研發不匹配,二是知識產權保護不力打擊了企業研發的積極性。
制造業發展的軌跡是個正反饋機制,在這個正反饋機制當中不僅是供給在發揮作用,同樣也需要需求的支撐。如果只是生產方供給能力的提升,而缺少對稱的需求提升,供給擴張和生產率提高將難以持續,正反饋機制也難以持續。工業化離不開來自城市化帶來的生產率提升,也離不開來自城市化生活帶來的需求提升。那些低市場化程度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務業發展滯后必然制約城市化的進程,工業化進程也會受到制約。如果數以億計的農民工實現正規就業,安居在他們打工的大城市或者真正進入到現代城市生活,這帶來的將是巨大的市場規模提升,給制造業帶來的也將是巨大的市場潛力以及隨之而來的更細密的分工和生產率地提高。
最后,眾多令人不安的宏觀經濟表象背后,都能找到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務業短板的深層原因。高房價來自住房供求矛盾,供不應求的并非住房本身,而是住房附著的公共交通、教育、醫療等各種配套服務。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務業需求旺盛但是供給受到制約,經濟資源得不到合理配置,帶來的不僅是潛在經濟增長速度下降,還會帶來需求不足和產能過剩,應對需求不足和產能過剩的眾多政策又會帶來其它新的問題,包括杠桿率的上升和債務問題的困擾。
還有一個值得補充的證據表明中國的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務業發展存在短板。出口是面鏡子,照出了能力。進口也是面鏡子,照出了不足。近年來,中國以制造業產品為主導的貨物貿易順差每年在4000-5000億美元之間波動,2014-2018年期間五年累計23712億美元順差。服務貿易逆差則是長期以來年年攀升,從2014年的2137億美元逆差上升到2018年的2922億美元,五年累計12164億美元逆差。主導服務貿易逆差的是中國居民到國外的旅行支出,過去五年間旅行項目下的逆差達到10501億美元,占全部服務貿易逆差的86.3%。到國外的旅行支出包含了我國居民境外旅行、留學或就醫期間購買的非居民服務和貨物。隨著我國居民人均收入提高,越來越多的海外旅行、留學、就醫都可能會從國外購買服務。中國如此大規模的從國外進口中高端服務,反映了中國對中高端服務需求的上升,也反映了國內市場在中高端服務方面的供給不足。
立足都市圈建設推動中國經濟再上新臺階
發展市場化程度較低的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務業,標準教科書式的藥方并不難開。一是放松管制,引入公平市場競爭機制,讓這些服務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提升供給水平和效率,教育、醫療、文化、體育、娛樂等眾多行業都可以引入更多市場機制,通過市場機制增加供給改善效率。二是健全對公共管理和服務的問責機制,推進從發展到服務的政府職能轉變,改善政府公共服務。然而在具體實踐當中,這些改革藥方很難被廣泛接受,更難以真正有效實施。
由于缺乏社會信任,供求信息嚴重不對稱的服務行業有高管制需求,強調政府維持秩序和安全的主流價值觀,以及行業自律性缺乏帶來了高管制需求。當政府部門放松管制時,不僅是管制方不愿意放棄權利,而且受管制方和廣大民眾在觀念上也難以接受和認同。在強調發展經濟的主流價值觀下,政府職能是以經濟建設為主要任務,并據此設計一套強有力的激勵機制,這在短期內也難以改變。
發展市場化程度較低的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務業需要找到與激勵機制相容的方案。既要符合強調經濟發展的主流價值觀,又要能帶動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務業發展,大都市圈建設能夠在兩者之間找到交集。當前加速大都市圈建設,涉及到的數以萬億級投資,不僅對走出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經濟低迷形勢產生強有力的支撐,而且對中長期經濟增長也將大有裨益。
大都市是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務業成長的溫床。大都市具有多樣性,能夠帶來更多可供學習的知識。如果你是一位創業者,不僅能在大都市的繁華商業區感受到最新的消費潮流,還能在背街小巷里看到傳統,這些都可能是你創辦自己生意的養分。大都市還在激勵人們學習知識,大都市的人們看到了太多的差異,太多的可能性。無論富裕或者貧窮,總有差異擺在那里,你的努力總會有目標,多樣性會加劇競爭。更重要的是,大都市從不停息地創造新的生活方式,不僅是讓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而且也在不斷地創造對人力資本的新需求。大都市在創造和傳播知識的同時,也在大量的消費知識,消費人力資本密集型的各種產品和服務。憑借龐大的規模和高密度,大都市創造出很多小城市不可能存在的服務業和人力資本需求。
但是,當前我國的都市圈建設還存在著諸多短板。其一,交通基礎設施和相關的管理和服務還不夠完備。與東京、紐約這些大都市圈相比,中心城區到郊區的通勤不夠便利且時間過長。其二,都市圈房價過高。國際大都市中心城區房價雖然很高,但是與城市外圍的房價相比有非常明顯的下降,處于中等收入家庭可接受范圍以內。中國大都市無論是中心城區還是郊區的房價都遠遠超出了中等收入家庭可接受范圍。其三,服務跟不上。公共服務明顯落后于中心城區,基礎教育、醫療服務、文娛等服務也有很大缺失和差距。這些短板制約了大都市圈發展,制約了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也制約了人力資本行業的發展。
補上大都市圈建設的短板,需要落實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保障大都市圈基礎設施建設低成本、長周期資金來源。地方政府一般債券遠不足以滿足公益和準公益類的建設資金需求,需要靈活運用專項債,拓寬融資渠道。但是,需要引以為戒的是不能再借助影子銀行為公益和準公益類建設項目融資,因為這是近年來中國金融風險上升的主要根源。其二,保障都市圈的住宅用地。都市圈范圍內不必要求有農業用地,也不必要求工業用地比例,充分保障都市圈內的住宅用地才能有效降低區域內的住房價格。其三,政府和市場一起努力,改善服務。政府要擔負起提供一般公共服務的職責,并且是更高質量的公共服務。要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基礎教育、醫療服務、文娛等服務的供給。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責編/謝帥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