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良好的話語形象不僅是廣大駐村扶貧干部個人魅力的集中體現,也是影響幫扶關系以及脫貧攻堅成效的關鍵因素。由于思想上重視不夠、策略上選擇不當、容錯糾錯機制不完善、培訓制度不健全等,一些駐村扶貧干部的話語形象仍存在一些問題。因此,可“上下聯動、點面結合、內外兼顧”,既要注重提升駐村扶貧干部自身的話語能力,又要從話語環境和制度上為其話語形象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確保扶貧干部不僅要做得好,而且要講得好。
【關鍵詞】脫貧攻堅 駐村扶貧干部 話語形象 【中圖分類號】H030 【文獻標識碼】A
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廣大駐村扶貧干部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生力軍。在脫貧攻堅的過程中,良好的話語能力不僅能夠提升駐村扶貧干部的個人形象,還能直接或間接影響幫扶目標及效果的實現。因此,總結高效的話語策略和模式,找出問題和根源所在并提出對策,對于塑造駐村扶貧干部的話語形象,確保扶貧工作的順利開展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駐村扶貧干部話語形象的特征和作用
駐村扶貧干部的話語形象主要表現為四個典型特征:一是組織性和個體性。扶貧干部的話語不僅代表其個人,也代表黨和政府的形象。二是機構性和日常性。扶貧干部在與幫扶對象的交流中,一方面帶有較強的目的性,具有機構話語的顯著特征;另一方面為了保持與扶貧對象的親切感,在很多場合都表現得較為隨意。三是統一性和差異性。統一性是指由于扶貧目的的一致性,扶貧干部的整體話語風格具有統一性;差異性是指由于駐村扶貧干部本人的道德修養、學識水平、性格特征等不同而表現出的話語能力和風格的差異。四是可變性和穩定性。隨著扶貧工作各個階段任務、扶貧對象的變化,扶貧干部會調整自己的話語結構、方式和風格,進而改變話語形象。與此同時,駐村扶貧干部個人的話語形象一旦形成,就會在人民群眾尤其是扶貧對象心中形成一種定式,短期內難以改變。
駐村扶貧干部話語形象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話語形象是駐村扶貧干部個人魅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話語形象有助于提高幫扶對象對駐村扶貧干部的信任度,提升幫扶對象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進而提高扶貧工作效率。二是話語形象是建立良好扶貧關系的根基。良好的話語形象能夠提升扶貧干部本人的親和力和可信度,拉近與幫扶對象的距離,贏得群眾信任,從而確保各項扶貧工作順利開展。三是話語形象是影響扶貧目標順利實現的關鍵。良好的話語形象可以使扶貧政策和信息的傳播過程更加順暢,減小扶貧政策落地的行動阻力。
駐村扶貧干部話語形象塑造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駐村扶貧干部話語形象塑造存在的四個問題。一是政策宣傳不到位。扶貧工作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宣傳扶貧政策。近年來出現的一些扶貧干部與幫扶對象的矛盾,很多就源于對扶貧政策的誤讀。比如,扶貧干部在扶貧對象的識別和認定、扶貧資金的發放和管理、扶貧項目的確定和推進上政策理解不透、宣傳解釋不到位,很難得到老百姓的普遍認可和積極參與。二是對扶貧對象了解不夠。在實際幫扶過程中,一些扶貧干部對貧困戶走訪不到位,未能充分了解幫扶對象的家庭情況、致貧原因、主要訴求等,講話照本宣科、千篇一律,專講空話套話,容易讓幫扶對象產生厭倦甚至反感的情緒,從而影響扶貧活動的開展。三是口氣拿捏不準。一些扶貧干部在宣講政策時生搬硬套,未能根據不同場合、不同對象調整講話的方式,導致幫扶對象產生抵觸心理。四是時機把握不當。一些扶貧干部為了盡早完成扶貧任務,有時不顧扶貧對象愿不愿意、忙或不忙、有無旁人在場,直白詢問幫扶對象的各種情況,無意中觸及到幫扶對象的痛處和隱私,讓扶貧對象尷尬甚至反感,出現不配合工作的情況。
駐村扶貧干部話語形象塑造問題的產生主要源于以下四點。一是自我意識不強。一些扶貧干部不愿意也不善于與扶貧對象多走動、多交流,造成了脫貧出列時,仍存在幫扶對象不認識或沒見過扶貧干部的現象,從而使扶貧后續工作和考評陷入被動。二是自身修養不足。扶貧干部的話語形象是其思想水平、學識水平、管理水平以及溝通協調能力的綜合體現。駐村扶貧干部作為政策法規的宣傳員、村情民意的調研員、制度落實的監督員、文明新風的引導員,多數具有較高的理論素養和文化水平,但又普遍存在農村工作經驗不足、政策精神沒有吃透、自身多重角色轉換把握不好等諸多問題。三是容錯糾錯機制不完善。少數扶貧干部怕說錯話做錯事擔責任,認為“正確的廢話”既省事又能規避風險,“與其說錯做錯,不如少說少做”,不愿說出自己的真實見解,給出具體的幫扶措施和建議。四是培訓制度不健全。新媒體的快速發展給駐村扶貧干部的話語方式、話語風格、話語結構帶來全新的挑戰。目前,有些地方開展的培訓內容大多局限在戰略思想、政策法規、業務知識和專業技能上,專門針對駐村扶貧干部的語言培訓較少,培訓制度需進一步完善。
駐村扶貧干部話語形象的提升策略
提升駐村扶貧干部的話語形象要“上下聯動、點面結合、內外兼顧”。“上下聯動”指的是上到各級扶貧部門、下到廣大扶貧干部都要重視良好話語形象的積極作用;“點面結合”指的是找出扶貧干部話語交際中的問題焦點,抓住話語形象本體塑造的重點,以點帶面,統籌安排;“內外兼顧”指的是既要注重提升扶貧干部自身的話語能力,又要從話語環境和制度上為扶貧干部話語形象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具體策略可從以下三方面展開。
第一,駐村扶貧干部話語形象的本體提升。一是做與說的結合。駐村扶貧干部要善于運用話語策略與幫扶對象溝通交流,高效組織,全力保障扶貧工作各環節的順利開展,確保實現脫貧目標。二是進與退的統一。做好幫扶對象的思想工作,要講究話語策略,有時要態度鮮明、掌握主動;有時則需要以退為進,引導幫扶對象換位思考,真正做到進與退的統一。三是繁與簡的選擇。對于群眾感興趣的扶貧政策,一定要“耐得煩,不怕繁”,切實做到理解到位、宣講到位、服務到位。與貧困群眾交談,要少些套話、多些實話,開門見山、單刀直入,盡量做到簡單直接。四是柔與威的并用。扶貧干部要根據不同的扶貧任務,面對不同的扶貧對象,采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等方式,柔威并施,有禮有節地達到扶貧目的。
第二,駐村扶貧干部話語形象的環境改造。一是營造良好的容錯糾錯氛圍。要大力營造鼓勵探索、支持創新、寬容失誤的氛圍,引導扶貧干部敢于創新、勇于擔當,鼓勵扶貧干部采用恰當的話語策略,實現各個階段的扶貧目標。二是進一步轉變服務觀念。自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增強幫扶意識,提高幫扶本領,變被動幫扶為主動幫扶,多學習先進地區的扶貧經驗,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不斷創新。三是發揮領導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駐村第一書記或扶貧工作隊長應率先垂范,建立好自己的話語權威,組織、引導以及帶動隊員提升話語形象,進而影響幫扶對象的思想及行為。四是定期開展語言技能培訓。各級扶貧部門可定期組織扶貧干部開展話語技能培訓,豐富培訓內容,形成長效機制。
第三,駐村扶貧干部話語形象的制度保障。首先,可建立健全約束駐村扶貧干部話語形象的相關規范??赏ㄟ^編寫和發布“駐村扶貧干部言語十宜十忌”等文件的方式,規范駐村扶貧干部的行為。其次,可建立健全駐村扶貧干部話語形象的評估和考核機制。在駐村扶貧干部的考核標準中可體現話語形象的要求,提拔重用敢說真話、會說實話、政績突出的扶貧干部。最后,可建立健全駐村扶貧干部話語形象的監督機制。駐村扶貧干部一方面要在平時養成“敢講話、會講話、講實話”的習慣,嚴于律己、以身作則、自我監督;另一方面要自覺接受組織和群眾的監督,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
(作者分別為湖南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湘潭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中南大學博士研究生)
【注:本文系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漢英動賓式慣用語的認知語義研究”(項目編號:18YBA392)的成果】
【參考文獻】
①賀東航:《脫貧攻堅中幫扶對象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人民論壇》,2020年第2期。
②馬俊飛:《精準扶貧政策下官民良性互動研究》,《決策探索(下)》,2018年第8期。
責編/銀冰瑤 美編/陳琳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