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在新的形勢上深入推進,應緊扣關鍵環節,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育對象和思想政治工作信息三個基本要素,要實事求是辯證地看待新形勢下教育對象的個性特點、因校制宜多措并舉全面釋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創新活力、與時俱進積極改進思想政治工作信息資源的開發方式。
【關鍵詞】新時代 思想政治工作 開拓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帶來了豐富的信息資源,也為疫情防控常態化后的思想政治工作營造出大好形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努力于變局中開新局,服務好國家發展戰略,順勢而為,不斷開拓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從信息觀上看,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就是教育者通過信息傳遞,使教育對象內化特定階級(主要是統治階級)要求的思想政治道德信息并用以指導調節自身思想行為的活動。這一活動過程中,主要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育對象和思想政治工作信息三個基本要素。正確處理和把握好新形勢下這三者及其相互關系也就基本實現了思想政治工作開拓創新的目標。
辯證看待教育對象的個性特點
“95”后、“00”后的大學生群體是我國改革開放如火如荼之際成長起來的“后浪”,用全面的發展的歷史的辯證眼光去看待這一青年受教育群體,正是我們有效做好教育引導工作的基本前提。
消除偏見看關鍵。關鍵時候、危難關頭最能考驗人、識別人。無論是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還是入汛以來我國南方發生的嚴重洪澇災害,亦或是國際上中美關系的波動甚至惡化,當代大學生群體始終踐行著新時代愛國主義,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也充分說明他們是充滿理想、完全值得依賴的一代。正確認識青年大學生,必須堅決破除“縱向搞代際、橫向分區域”的主觀狹隘分析方法,跳出用陳舊觀念解讀新一代青年大學生的思想誤區,摒棄用單一標準判斷是非優劣的思維定勢。要堅信,時代造就青年,青年也必將會成就時代。
認清本質看主流。既要看到青年大學生身上不足的一面,更要看其閃光的一面,尤其要多看他們身上的積極因素,唯有這樣才能從思想深處確立起青年大學生有本領能擔當的觀念。絕不能因一時一事一人的某個問題或缺點,就一葉障目、以偏概全,否定一個群體甚至一代人,更不能因為個人認識的局限,把青年人的優點看成缺點。只有抓住了主流,才能準確勾勒出青年大學生的精神全貌,看清他們成長進步的方向,增強教育引導的信心。
把握趨勢看發展。青年大學生可塑性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把他們向哪里引,他們就會向哪里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把工作做到哪一步,他們就會上升到哪一層。關鍵在于引導,在于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教育工作者應滿懷對黨的事業、高校建設和青年大學生成長高度負責的精神,把教育人培養人關心人的工作抓深入、做扎實,就一定能把青年大學生塑造成可擔民族復興大任之才。
全面釋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創新活力
思想政治工作突出強調教育者主導性和教育對象主體性兩者的統一。立德樹人,教師是關鍵。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在于創新,而創新的主體在于教育工作者。從校情出發,高校應該著力探討全面推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創新活力的新舉措,同時做好久久為功的準備。新舉措要緊扣制約創新活力釋放的關鍵癥結,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斷研究新問題、采用新思路、產生新觀念,最終打開新局面。
樹立解放思想的先進典型。新形勢下,大學生身處的是意識形態對抗愈加激烈、文化沖突愈加凸顯、價值觀差異愈加擴大的新環境,社會熱點層出不窮、輿論格局魚龍混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做好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運用戰略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和底線思維,妥善應對新挑戰、積極分析新動向、切實解決新問題,才能不斷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學性、針對性、預見性、創造性、主動性和實效性。高校要樹立起一批思想解放、思路開闊、育人實效突出的先進典型,以典型的模范帶頭作用推動“一班人”,帶動“一層人”,影響“一群人”,由師及生,由點帶面。
營造德育為先的育人氛圍。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搞好思想政治工作基本面,是應對外部風險考驗和順應新時代國家戰略縱深發展的要求。全面釋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創新活力,要堅決摒棄“重智育輕德育”的辦學理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地位,穩定思政隊伍。領導高調講思政,教師才能安心教思政。一個擁有濃厚“三全育人”氛圍的高校,其思想政治工作必然熱氣騰騰、生機勃勃。
實施全程多元的激勵措施。思想政治工作新局的開創往往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持之以恒的投入與付出。高校全過程、多元化的激勵措施是維持教育工作者創新熱情的必要保障。高校要鼓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吃螃蟹”行為,發揮“吃螃蟹”效應,積極主動地為師生搭臺子、鋪路子、扶梯子,讓想干事的能干事,能干事的干成事,最大限度地調動各類人才的積極性。
積極改進思想政治工作信息資源的開發方式
思想政治工作信息資源的產生與發展是為了滿足思想教育工作實踐的需要,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實踐不斷向前發展客觀上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斷挖掘全新的信息資源、優化重組現有的信息資源。
自覺開發資源內容。思想政治工作信息資源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素材,素材的數量和質量對教育目標的達成有關鍵影響。當前,在開發思想政治工作信息資源內容上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資源內容挖掘不夠自覺;二是資源內容共建共享意識不高。信息資源在自在狀態下教育價值發揮必然不充分,教育工作者要培養專業自覺和專業警覺,對有價值信息進行深度再獲取、處理、控制,實現信息供給方式的改變,最大限度發揮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價值。
不斷創新資源運用形式。自媒體意識覺醒時代,網絡已經深度嵌入當代大學生的生活體驗之中。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信息配給方式不能滿足當代大學生獲取信息的強烈需求。創新教育形式,占據網絡輿論高地,用好網絡形式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必然趨勢。網絡環境中的信息是紛繁復雜的,信息背后是各種不同價值觀的投影。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斷擴充優質的主流信息資源,才能避免陷入“劣幣驅逐良幣”的陷阱。
合理規劃資源配置。當代大學生思路廣闊、價值多元、問題意識鮮明,對思想政治工作信息資源的數量和質量也有越來越強烈的需求。理論上,這應該成為教育者展開教育活動的有利條件,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卻經常發生教育者在教育信息資源的配置上規劃不合理,無法有力回應學生關切。具體表現為,在簡單思想政治問題上或者不易產生思想困惑的話題下,教育者往往堆砌大量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而在復雜的問題上或者學生較為關切同時又容易陷入思想迷誤的話題下,教育者卻往往著墨不多,有時甚至造成學生所求非所得。這種現象直接導致:一則資源重復浪費,久而久之學生自然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假大空”,甚至產生逆反心理;二則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學生或放棄深入思考或自尋渠道尋找想要的答案。當此種情況發生時,便捷高效的互聯網就成為他們尋求解答的首選渠道。然而,自媒體時代人人即是信息傳播者,意識覺醒后的信息發布質量良莠不齊,學生很容易被價值觀立場不明的理論所吸引甚至說服。無論何種情形都無益于我們的事業,無益于學生成長。為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在新的形勢下深入推進,既要掌握豐富的思想政治工作信息資源,更要合理配置,答疑釋惑詳略得當、進退有度。
(作者分別為河北建筑工程學院高等教育研究所講師,河北建筑工程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系書記、教授)
【注:本文系2019-2020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大思政育人視域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一體兩線多維’綜合改革探究”(項目編號:2019GJJG331)和2020年度河北建筑工程學院校教研指令項目“‘互聯網+’新時代工科院校思政課程教學實效性研究”(項目編號:2020JY115)的成果】
【參考文獻】
①熊習岸、余仰濤:《思想政治工作必須高度重視信息資源及其優化》,《湖北社會科學》,2003年第10期。
責編/趙博藝 美編/陳琳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