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之治@文化解碼】
作者:程治強,天津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建設文化強國,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應有之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并被納入“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這一思想要求我們在文化建設領域,必須統籌文化發展和文化安全,既要善于運用文化發展成果夯實文化安全的實力基礎,又要善于塑造有利于文化發展的安全環境,實現文化發展和文化安全互為條件、彼此支撐,確保2035年如期實現建成文化強國目標。
統籌文化發展和文化安全必須堅持不忘本來,既要筑牢文化安全根基,也要汲取文化發展力量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任何國家、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有其固有傳統和歷史本源。拋棄傳統、丟掉本源,文化就失去了精神命脈,就會喪失其文化特質,就會面臨迷失消亡的危險,文化發展也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無從談起。維護文化安全,推動文化發展,都要堅持不忘本來,筑牢文化安全根基,汲取文化發展力量。這是歷史的結論,也是現實的必然。只有不忘本來,才能正確看待自己今天的文化,才能看清未來文化的發展方向。只有不忘本來,才能辨析文化的主流和支流、先進與落后、積極與消極。只有不忘本來,才能有效抵御外來文化、腐朽文化侵蝕,才能汲取無窮力量促使自身不斷發展壯大。
堅持不忘本來,首先要明確何為“本來”。對于當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來講,“本來”就是源遠流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作為黨和國家指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這些“本來”,既是新時代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根基所在,也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力量源泉。統籌文化發展和文化安全,要求我們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必須與時俱進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型發展。對于那些數典忘祖、蔑視傳統、消解經典、搞歷史虛無主義等不良現象和做法,必須旗幟鮮明地加以抵制和反對。不忘本來,不是要固守“本來”,搞唯傳統至尊的復古主義,而是要科學梳理“本來”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精心萃取其精神內核、價值理念、道德規范,立足新的時代特點和新的實踐要求,推陳出新、守正出新,賦予“本來”新的時代內涵和新的表達形式,激活其新的生命力,將“本來”中蘊含的智慧和力量發揚光大。
統籌文化發展和文化安全必須堅持吸收外來,既要防范外來文化侵蝕風險,也要促進不同文化融合發展
當今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民共同創造了豐富多彩的世界文化。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網絡化的發展讓世界范圍內各種文化之間的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任何國家的文化發展都不可能與世隔絕,都面臨著如何處理本土文化和外來文化的關系問題。以什么樣的態度對待外來文化,既關系到一個國家現實的文化安全,也影響著其未來的文化發展。中華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歷久彌新,就在于它具有開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優良傳統。新時代統籌文化發展和文化安全必須堅持吸收外來,在文化開放發展中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外來文化,廣泛汲取、融匯一切外來優秀文化成果來豐富發展自己,這是推動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然要求。
堅持吸收外來,不是盲目崇外,而是要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美人之美、美美與共。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每一個國家的文化,都有其賴以生存的土壤,都有其發揮作用的條件。離開一定的歷史條件、社會環境,文化的價值和作用也必然發生變化。對待外來文化,那些“外來和尚會念經”“以洋為美”“唯洋是從”“全盤西化”等錯誤思想和行為萬萬要不得,否則就會邯鄲學步,失其本能。外來文化形形色色、五花八門,良莠不齊、優劣并存。融合發展也不能照單全收,而是要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保持對自身文化的自信和定力,要立足中國現實國情對外來文化分析鑒別,辯證取舍,通過轉化再造使之富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成為中華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統籌文化發展和文化安全必須堅持面向未來,既要增強駕馭風險本領,也要增強狠抓落實本領
文化是歷史的積淀、智慧的結晶,為人類歷史前進和發展引領方向。失去方向的文化是沒有前途的文化,失去方向的文化是沒有生命力的文化。面向未來,文化發展才有方向,才有理想,才有動力。“面向未來”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特征,它以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指引人類社會前進方向,展現出了強大生命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面向未來是其必然要求。堅持面向未來,就是要面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未來,面向人的全面發展的未來,面向人類文明高度發達的未來。面向未來,中國文化發展當前仍處于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我們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不動搖,牢牢把握未來世界發展大勢,順勢而為,借勢而進,去創造無愧于歷史、無愧于時代的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
面向未來,絕不能盲目樂觀。我們必須不斷增強駕馭風險的本領,尤其是要堅決打好網絡意識形態攻堅戰,不斷提升國際話語權,筑牢國家文化安全的堅固防線。面向未來,也絕不能好高騖遠。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建設文化強國既有清晰戰略規劃,也有明確的任務要求。未來藍圖變成現實的關鍵是要不斷增強狠抓落實本領,把雷厲風行和久久為功有機結合起來,以釘釘子精神做細做好各項工作,尤其是要抓好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等重點工作,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夯實國家文化發展穩健前行的堅實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