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全球產業鏈變革下的中國新機遇

核心提示: 中國產業的發展和壯大是在持續擴大對外開放、不斷深入參與全球分工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任務就是向科技創新驅動、消費需求拉動的增長模式轉型。雖然當前國際經濟關系動蕩不定,一些不利于中國發展的因素始終存在,但中國完整的產業鏈、供應鏈和超大規模市場的優勢仍然為中國產業全面深入參與全球產業鏈提供了窗口和機會,將進一步推動中國的產業變革和技術創新,提高中國生產的競爭力和中國市場的品質。

【摘要】中國產業的發展和壯大是在持續擴大對外開放、不斷深入參與全球分工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任務就是向科技創新驅動、消費需求拉動的增長模式轉型。雖然當前國際經濟關系動蕩不定,一些不利于中國發展的因素始終存在,但中國完整的產業鏈、供應鏈和超大規模市場的優勢仍然為中國產業全面深入參與全球產業鏈提供了窗口和機會,將進一步推動中國的產業變革和技術創新,提高中國生產的競爭力和中國市場的品質。

【關鍵詞】產業鏈 供應鏈 科技創新 規模經濟 【中圖分類號】F742 【文獻標識碼】A

針對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我國確立了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新戰略。2020年11月4日,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使世界經濟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從歷史上看,不管遇到什么風險、什么災難、什么逆流,人類社會總是要前進的,而且一定能夠繼續前進。各國走向開放、走向合作的大勢沒有改變。我們要攜起手來,共同應對風險挑戰,共同加強合作溝通,共同擴大對外開放”。這再次表明,面對動蕩的國際變局,中國不是關起門來搞發展,而是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完整工業體系和強大的生產能力等既有優勢,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以謀中國經濟長期發展之新局。

從國內市場的生產消費視角看,中國已具備經濟內循環的強大基礎

第一,個人消費已經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經濟增長對外需的依賴度逐漸下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實現了持續高速增長,國民經濟水平快速提升。2001年中國才邁進中等收入國家之列,2010年人均GDP卻已超過4000美元,成為上中等收入國家;2010年中國GDP超過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2018年,中國人均GDP達到9770美元,2019年突破1萬美元,離上等收入國家的門檻越來越近。收入水平快速上升提高了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產階層規模持續擴大,消費規模連年擴張,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個人消費已經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外需萎縮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負面沖擊減弱。

第二,中國完成了工業化,已經擁有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強大的生產和配套供給能力。紡織服裝、鋼鐵、化工、家電、機械和汽車等工業技術水平先進,制造能力強大,產業結構和出口結構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升級。高鐵、智能手機等高科技產品實現了國產和量產,大型飛機也實現了國產。國內資本充足,投融資市場活躍,人力資本規模巨大,熟練工程師取代簡單勞動力成為新比較優勢,中國有能力保證充分的供應,滿足以內需為主的經濟循環。

第三,企業創新能力有了很大提升,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正在形成。中國在高鐵、動力電池、通訊、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擁有全球領先的技術,也涌現出華為、騰訊和阿里巴巴等全球行業龍頭企業。雖然某些核心技術尚未掌握,但隨著創新體制的建立和研發的集中投入,未來前景還是樂觀的。國內供求兩方面形勢表明中國通過“自產自銷”可以維持經濟的穩定增長。

第四,在中國對世界市場依存度下降的同時,世界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度在上升。中國日益上升的消費市場、完整的供應鏈體系以及大量熟練工程師吸引了相當多的全球生產布局中國。汽車、機械、智能手機等領域的生產不斷向中國聚集。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和消費國。2017年和2018年,中國汽車產量全球占比為33.3%和33.0%,銷量占比為23.0%和20.3%,中國同樣是智能手機的產銷大國。跨國企業在中國消費市場的滲透率甚至已經高于在美國市場的滲透率。

從全球供應鏈的視角看,中國產業對發達國家和全球產業鏈的依賴程度更大

在全球產業鏈中,發達國家的優勢是研發和創新,加工環節依賴低成本國家。中國的優勢是具備較長的產業鏈和較強的加工能力,但關鍵技術還是比較依賴發達國家。雖然中國企業也擁有部分核心技術,但仍普遍存在生產良品率低,產品質量依賴進口設備的情況。我們只有更深度地融入全球產業鏈,在分工和合作中不斷學習、創新才能更加有效地促進產業升級。越是在國際經濟關系動蕩甚至惡化的背景下,越有利的做法不是切斷聯系,而是通過更加緊密地聯系不斷加強產業協作。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進步和應用,新技術和新產品的創新、設計與生產越來越呈現出水平分工與合作的特點,沒有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家跨國公司能夠壟斷所有核心技術和產業鏈。比如,智能手機的芯片生產。眾所周知,華為能設計出與蘋果和高通公司相媲美的芯片,但自己不能生產。蘋果和高通也不能生產,而是外包給臺積電等產能巨大的芯片生產商。臺積電等使用的全球最先進的芯片制造設備——極紫外光刻機(EUV)是由行業巨頭荷蘭的ASML公司提供的,而EUV的基礎研究則是由美國科學家和研究機構完成的。1990年代后期,英特爾公司和美國能源部牽頭集合了美國多家國家實驗室和企業實驗室以及幾百名頂級科學家,經過5年多研究,驗證了EUV的技術可行性。然后ASML耗時10多年,集英特爾、三星和臺積電三大芯片巨頭之力才研制并實現EUV量產。售價高達1.2億美元的EUV也只有英特爾、三星和臺積電這樣的擁有海量訂單的芯片巨頭才用得起。2018年中芯國際曾向ASML訂購一臺,至今沒有完成交易。在全球一體化的時代,任何一家高科技公司都是全球技術創新體系中的一環,或關鍵技術、或加工環節都存在程度不一的依賴。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正在使影響全球化的長期因素近期化,中期因素短期化,從而加速了全球產業鏈的調整步伐

長期來看,影響全球產業鏈調整的因素有供求兩方面。供給方面長期因素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的進步和應用。這種技術進步正在革命性地改變產品的供應鏈和生產流程,對產品價值鏈的構成和成本結構造成巨大沖擊。例如,3D打印技術和制造大大縮短了生產流程,使得產品供應鏈縮短,降低了尋求低成本跨國生產的必要性。再比如,人工智能以及生產智能化降低了對簡單勞動力的需求,提高了服務、數據作為投入的重要性,這影響到各國要素的比較優勢結構。單純擁有簡單勞動力的比較優勢減弱,擁有熟練勞動力、商業服務和數據的國家在全球產業鏈中的比較優勢增強。當然,新一代信息技術也大大降低了貿易和跨國生產的跨境成本和交易成本,但是這種成本效應可能沒有產品供應鏈和生產方式改變造成的影響大。需求方面的長期因素是以中國為首的新興經濟體正在形成超大規模市場,吸引全球生產向新興經濟體布局。供求兩方面條件的變化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正在推動全球分工結構緩慢調整:第一,全球產業鏈的國內長度加長,跨境長度縮短,總長度變短;第二,全球產業鏈的知識密集度越來越高,服務環節占比上升,勞動密集型環節占比越來越低;第三,汽車、計算機和消費電子產品等生產鏈越來越集中,尤其是向消費地集中,東亞成為全球生產和消費集中的熱點。

中期來看,全球產業鏈的因素主要是發達國家再工業化、反全球化措施和中國經濟條件的變化。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之后,歐美發達國家開始反思全球化效應,逐漸重視制造業,紛紛出臺再工業化措施,吸引制造業回流本國。與此同時,美國制定了重返亞太戰略,推動亞太地區盟國簽署跨太平洋伙伴協議(TPP)等區域性貿易協定,提高全球經貿規則的標準,抬高中國參與全球產業鏈的門檻。同一時期,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國內產能過剩,經濟增長模式轉型,經濟增速放緩;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繁榮,中國國內市場規模效應越來越顯著。歐美及中國兩方面的因素加劇了全球產業鏈跨境鏈條縮短的趨勢,加快了跨境生產在三個方向上的轉移:一是供應鏈本身較短的產品生產和勞動密集型生產環節向東南亞、南亞等更低成本國家轉移;二是定位歐美市場的生產鏈回流或轉移到歐美及其周邊地區;三是中國市場吸引了更多的生產線進入中國。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凸顯了全球性生產和供求網絡的潛在風險,跨境供應鏈越長,跨境生產地越多,生產越集中或關鍵部件供應越依賴某一國,風險將越大。美歐日紛紛出臺措施吸引海外生產回流本國,或轉移到“友好”國家,降低對中國生產依賴的與中國脫鉤或“去中國化”措施最為矚目。尤其是美國,不僅鼓勵在中國的生產回流本國,更以國家安全為由,不斷強化投資審查和出口管制,限制美國技術對中國的溢出,打擊中國的先進技術發展和產業國際競爭力。由此,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加速了全球產業鏈向脫離中國的方向調整:第一,跨境生產回流發達國家的速度加快、范圍擴大,尤其是重要物資以及定位母國市場的產品生產;第二,向低成本國家轉移的方向受地緣政治影響,趨向美國的“友好”國家;第三,中國產業關鍵技術和中間品被限供、禁供,無論是直接供應還是間接供應,無論是進口的方式還是在海外投資的方式都受到沖擊。

中國深度參與全球產業鏈依然有機可尋

國家戰略和政策只是影響全球產業鏈布局的因素之一。新冠肺炎疫情凸顯的跨境生產風險也推動跨國企業調整自己的全球戰略。國家舉措在多大程度上左右跨國公司的生產和供應鏈布局,還要看中長期因素的變動趨勢。有鑒于此,全球產業鏈調整將有章可循,中國參與全球產業鏈依然有機可尋。

技術進步因素,中國正在努力推進新技術革命。如前所述,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進步將推動全球產業鏈變短,降低勞動力的重要性,提高服務、數據等新要素的重要性。技術進步速度越快,美國等發達國家在服務和數據等新要素上的比較優勢越突出,全球產業鏈向發達國家轉移的速度越快。近10年來,美歐日和中國等都制定了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產業革命的國家支持戰略,加劇了各國跨國公司和產業的競爭。誰在競爭中領先,誰就掌握了產品創新和生產流程的主動權,從而引領著產業鏈結構和空間布局的方向。中國正在努力推進新技術革命和信息化進程,如果能在更大范圍內取得先機,就能大大提高創新能力和生產效率,使中國供應鏈成為跨國公司不可或缺的環節。

國內產業因素,中國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和供應鏈。中國有完整的產業鏈和大規模加工能力,中國生產越具有競爭力,跨國公司將生產轉移出去的成本就越高,轉移期就會拖得越長。提高中國供應鏈競爭力的關鍵是要推動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對內開放。通過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讓跨國創新型企業樂于走進來。更高水平的對內開放,讓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共同競爭,尤其是要加大國有企業的創新激勵,讓其全面參與全球競爭。

國內市場因素,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對世界各國跨國公司形成了巨大吸引力。一般認為,較大的國內市場有利于促進市場競爭、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產生規模經濟,并形成較大的市場競爭力。但由于我國眾多人口收入水平偏低,產品競爭很多還停留在價格競爭水平上,不利于產品質量和產業競爭力的提升。所以提高個人可支配收入水平,提升社會整體消費水平和消費檔次,促進國內需求結構向發達國家接近,將吸引更多跨國公司來中國生產和銷售他們的產品,促進國內產業的合作與競爭。

(作者為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導)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人民日報》,2020年11月5日。

責編/孫垚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張忠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第1页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首页 | 国产精品夜间视频香蕉 | 福利国产 | 国产色片在线观看 | 日韩中文字幕高清在线专区 | www.日韩| 欧美大片在线观看成人 | 一级毛片美国aaj毛片 | 亚洲一区欧美 |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91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不卡 | 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 | 欧美亚洲国产色综合 | 香蕉视频最新网址 | 欧美一级视频免费看 | 在线成人 | 日韩欧美精品综合久久 | 黄网站免费视频 | 国产91麻豆视频 | a网站| 欧美成人禁片在线观看网址 | 一级特一级特色生活片 | 欧美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 | 黄色三级日本三级 | 直接看毛片 | 欧美爱片| 久久国产美女免费观看精品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第一页 | 中中文字幕亚州无线码 | 麻豆视频在线播放 | 午夜在线社区视频 |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 免费国产综合视频在线看 | 国产真实女人一级毛片 | 男女动态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九九精品 | 强开小嫩苞一区二区三区l 婷婷丁香色综合狠狠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