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已經先后到內蒙古代表團,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聯組會、青海代表團三個團組參加審議、討論。從“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到“堅定不移為人民謀福祉”,談“初心”、論“中心”、說“關心”,字里行間飽含為民情懷,流露出對人民的真切關心。
談“初心”,永葆為民初心。只有堅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才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路到復興路,從小小紅船到巍巍巨輪,都在生動詮釋著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一路走來,變的是環境形勢,不變的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倘若沒有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永葆為民初心,堅定理想信念,就沒有無數個危急時刻的臨危受命、勇挑重擔,就沒有無數個緊要關頭的迎難而上、力挽狂瀾。因此,永葆為民初心,要開展好黨史學習教育,并且要不折不扣抓好落實。通過黨史學習,不忘來時路、不忘為什么出發;從中汲取智慧力量,不斷增強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在復雜形勢面前找準方向、在艱巨斗爭面前奮勇向前。唯此,才能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
論“中心”,心系群眾利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代表團和青海代表團都提到的一句話。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百年風雨中,正是中國共產黨始終把“人民”鐫刻在自己的旗幟上,無數中國共產黨人對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宗旨的始終踐行,使我們從人民群眾中汲取巨大物質力量和智慧力量,讓我們取得一個又一個成就,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主動站在人民立場上想問題、作決策、做事情、干事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要以造福人民作為最大政績,始終心系群眾利益,將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貫穿于各項工作中,時刻與人民群眾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將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
說“關心”,為民辦事解憂。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時,多次提及“關心”一詞。從對醫務工作者的關心,到對頂起“半邊天”的廣大婦女的關心,再到對教育問題、生態環境的關心,言語間都體現出對人民群眾的牽掛,為民辦事解憂的信心決心。為民辦事解憂,必須要落實在一件件為民實事中。這些實事,既包括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大事”,也包括與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點滴“小事”。把群眾的小事當大事,為民排憂解難不能只是一句口號,要體現在想在前頭、干在實處的行動中。要把解決民生問題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聚焦群眾最憂、最盼的問題,堅持從問題出發、從小事入手、從實處著力,竭盡全力為群眾出主意、想辦法、謀利益。緊盯群眾最關心的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一系列問題,逐一研究謀劃、落細落實、推動解決,真正做到親民有真感情、愛民有真措施、利民有真成效。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我們要認真領會習近平總書記“下團組”里的“三心”內涵,在談“初心”、論“中心”、說“關心”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有所行動,永葆為民初心、心系群眾利益、為民辦事解憂,用實際行動架設出一條以人民為中心的“復興之路”,向著第二個百年目標不斷向前。(作者:林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