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育和發展中國特色商會組織,是黨中央交給工商聯的政治任務,也是工商聯所屬商會改革的目標要求。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工商聯所屬商會要努力建設成為政治引導、經濟服務、訴求反映、權益維護、誠信自律、協同參與社會治理的中國特色商會組織,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勇擔使命、貢獻力量。
【關鍵詞】中國特色商會組織 民營經濟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中圖分類號】D638 【文獻標識碼】A
中國特色商會組織是凝聚廣大民營經濟人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共識的重要陣地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識是奮進的動力。民營經濟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經濟基礎,民營經濟人士是黨長期執政必須團結和依靠的重要力量。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工商聯所屬商會要走好中國特色商會組織發展之路,充分發揮民營經濟統戰工作的重要組織依托作用,團結引導廣大民營經濟人士將思想認識統一到黨中央戰略部署上來。
商會做好凝聚共識工作是職責所在。統戰性、經濟性、民間性有機統一是黨中央對工商聯所屬商會功能屬性的明確定位。成立工商聯所屬商會是要發揮其推動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但首要目的是,在民營經濟領域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加強對會員企業的思想引導,讓它們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法治觀、事業觀、財富觀,聽黨話、跟黨走,促進會員企業健康發展,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個奮斗目標貢獻力量。從政治層面講,就是為了有利于做好民營經濟領域的統戰工作,不斷增強黨對民營經濟的領導力。這是工商聯所屬商會區別于新中國成立前的舊商會組織和國外商會組織以及一般行業協會商會的本質特征。商會工作要做人的工作,要畫出最大同心圓,壯大共同奮斗的力量。當前,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凝聚民營經濟人士最廣泛共識,團結民營經濟領域最廣泛力量,是商會統戰功能的最重要體現。商會要切實履職盡責,突出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理想信念教育,把廣大民營經濟人士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凝心聚力。
商會做好凝聚共識工作有獨特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工商聯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積極培育和發展中國特色商會組織,逐步擴大商會覆蓋面,使商會集聚了大量民營經濟人士,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組織體系。而且這些商會由民營經濟人士自愿組建、自籌經費、自主管理,同民營經濟人士的聯系最直接、最密切,最知道民營經濟人士的所思所想、所困所惑。通過商會開展民營經濟人士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最便捷,效果也最明顯。商會要充分發揮優勢,根據民營經濟人士的特點和需求,不斷創新工作平臺和活動載體,團結帶領廣大民營經濟人士與黨同心同向、同力同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智慧和力量。
中國特色商會組織是引導廣大民營企業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重要平臺
我國現代化涵蓋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我國國情的中國特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工商聯所屬商會要走好中國特色商會組織發展之路,切實服務民營經濟現代化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引導民營企業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參與構建新發展格局,主動投身現代化建設各項事業。
商會要在擴大就業、提高人口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中發揮作用。我國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經過幾十年艱苦卓絕的奮斗,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帶動勞動力就業形勢發生了重大變革,以往低勞動力成本時代一去不復返,同時巨大的人口規模導致就業形勢格外嚴峻。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黨中央作出“六穩”“六保”決策部署,把就業問題放在第一位。商會要幫助會員企業用好用足惠企就業政策,努力促進充分就業,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同時大力推行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指導會員企業開展員工培訓,提升員工科技文化水平,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出貢獻。
商會要在做大經濟總量、優化分配、增進民生福祉中發揮作用。我國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就是要走出一條先富帶后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商會要引導會員辦好自己的企業,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筑牢共同富裕的經濟基礎;要引導會員企業優化工資薪酬分配,構建和諧勞動關系,讓員工更好地共享企業發展帶來的成果;要引導會員企業踐行“義利兼顧、以義為先”理念,帶領他們參與公益慈善活動,參與鄉村建設行動,用奉獻回報社會。
商會要在弘揚企業家精神、培育現代商業文明中發揮作用。我國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和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同步提升。民營經濟人士身上閃現的企業家精神,極大豐富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內涵。商會要大力培育和弘揚企業家精神,引領民營經濟人士努力成為精神文明建設的表率,帶動全社會道德素質和文明程度進一步提升;要注重培育現代商業文明,在繼承創新中華傳統商業文明的基礎上,學習借鑒一切人類商業文明的合理內容,帶領會員企業共同推動現代商業文明進程。
商會要在綠色發展中發揮作用。我國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我國人均資源占有量較少、生態環境較脆弱,必須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之路。商會要廣泛宣講環境法律法規政策,傳播綠色發展理念,號召會員企業致力綠色生產;要組織會員企業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融合創新,形成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綠色生產方式;要深入開展技術交流推廣,切實幫助行業解決環保痛點難點問題,帶動整個行業領域走可持續發展之路;要引導民營經濟人士作綠色生活方式的典范,推動形成節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
商會要在“走出去”中發揮作用。我國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中國始終是愛好和平的國家,始終堅持國家之間互利共贏,世界各國“各美其美、美美與共”“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商會要引導會員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秉承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助力駐在國經濟社會發展;要引導會員企業通過海外的各種商業或非商業活動,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文化,傳遞中國和平發展的意愿;要引導會員企業在開放中學習,充分借助開放的環境,用好開放的資源,博采眾家之長,不斷積累、不斷升華。
中國特色商會組織是助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力量
黨中央關于“十四五”規劃的建議,進一步強調了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工商聯所屬商會作為一類重要的社會組織,是多元共治治理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工商聯所屬商會要走好中國特色商會組織發展之路,發揮好橋梁紐帶和參謀助手作用,積極主動承擔公共事務,立足自身特點助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商會要在促進構建親清政商關系中積極作為。當前,我國經濟進入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民營經濟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點所在。政商關系問題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躲不開、繞不過的重大問題。推動構建親清政商關系,關鍵在于建立完善的政企溝通機制。商會熟悉所在行業領域的企業運行狀況,能夠集中反映民營企業和行業領域訴求,可以在政府與企業之間搭建起高效的溝通平臺。商會要緊緊圍繞親清政商關系構建,協助黨委和政府暢通政企溝通渠道,規范溝通內容,創新溝通形式,促進政企良性互動;要深入會員企業調查研究,了解企業所需、所困、所盼,通過正常途徑傳遞企業訴求和心聲,提高政企溝通透明度;要積極引導民營經濟人士堅守政商交往底線,潔身自好走正道,光明正大搞經營,踐行親清政商關系。
商會要在促進政府科學民主決策中積極作為。社會治理的本質要求社會各團體為實現公共利益共同合作。國務院辦公廳專門印發通知,要求在制定行政法規規章、行政規范性文件過程中,充分聽取企業和行業協會商會意見。商會通過參與所在行業領域課題的調查研究,針對重大問題和重要政策建言獻策,有利于拓展協商渠道、助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推動社會協同治理效能提升。商會要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不斷把民營經濟人士的智慧和思想激發出來,通過提交政協團體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和報送有關信息專報,有序參與有關政策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征求意見工作,不斷促進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為民營企業參與國家和區域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商會要在促進民營企業守法誠信和行業自律中積極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誠信經濟。推動民營企業守法誠信,促進行業自律規范,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應有之義。商會要積極開展團體標準化工作,完善行業自律規范和自律公約,建立健全信用評價、激勵和懲戒機制,推進會員企業實現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凈化;要把法治建設與維權服務相結合,通過建立人民調解委員會、勞動爭議調解組織、行業調解組織等各類調解組織,著力提高化解矛盾能力,幫助會員企業解決民商事糾紛,為矛盾糾紛的多元預防和化解提供渠道。
提升現代化建設水平是中國特色商會組織履行職責使命的重要保障
中國特色商會組織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要履行好擔負的職責使命,自身建設水平必須與之相適應。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工商聯所屬商會要走好中國特色商會組織發展之路,適應新時代新要求,進一步規范內部治理,擴大組織覆蓋,打造工作品牌,不斷提升自身現代化建設水平。
促進商會的規范治理。規范治理是商會健康有序發展的重要保障。商會應堅持依法辦會、民主辦會,依照《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和《中國工商業聯合會章程》制定章程并開展活動。完善法人治理體系,建立會長會決策、秘書處執行、監事會監督的運行機制,健全以章程為核心的財務、人事、會員和資產管理等內部管理制度。突出組織特性,商會會長必須由思想政治性強、行業代表性強、參政議政能力強、社會信譽好并熱愛商會工作的民營企業家擔任;秘書長要熟悉統戰工作、經濟工作和商會工作,具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加強秘書處建設,優化秘書處工作人員薪酬結構,吸引高素質、年輕化、熱心商會工作的人才,強化業務培訓和素質提升,形成穩定的工作人員隊伍。
擴大商會的組織覆蓋。擴大商會的組織覆蓋是實現統戰工作有效覆蓋的重要前提。目前,商會的數量還不適應做好民營經濟統戰工作的需要。要大力發展商會,在民營企業和民營經濟人士集中的行業領域,特別是新興產業、新興業態中加大商會組建力度,促進異地商會歸口工商聯管理,加強鄉鎮、街道商會建設,支持在園區、市場、樓宇等范圍組建新商會。要不斷創新方式方法,加強對其他以民營企業和民營經濟人士為主體的行業協會商會的聯系、指導和服務,協同做好企業家相關組織的工作。
打造商會的品牌和文化。品牌是識別商會的標志,是價值理念、工作品質的核心體現,是商會的軟實力。商會的品牌具有很強的導向功能、凝聚功能、輻射功能和約束功能,已經成為潛移默化的商會思想政治工作新載體。商會要樹立品牌意識,在黨政所需、企業所急、自己所能的領域找準著力點,謀劃和打造品牌項目,加大對品牌項目的宣傳力度,不斷提升品牌項目的影響力。商會文化是商會在長期發展實踐中創造和逐步形成的,為全體會員所認同遵循,具有商會自身特色的共同精神理念。商會文化構建應聚焦行業特色,有效體現黨的領導,承載傳統文化和現代化理念,借鑒現代市場經濟治理的成功經驗,使商會文化成為會員的理念支撐,成為商會凝聚力的顯著標識。
責編/張忠華 美編/宋揚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