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帶一路”倡議下,加強語言人才培育是促進人文、經貿交流,維護沿線安全的現實需要。我們應堅持立足中國、積極融入世界,完善人才培育理念,做好語言服務功能規劃、語種布局規劃和培育主體規劃,著重培養各類語言人才。以協同創新理念為指導,做好學科協同、高校協同、產教協同、國際協同,切實提升語言人才培育效能。
【關鍵詞】“一帶一路” 語言人才培育 語言規劃 【中圖分類號】G526 【文獻標識碼】A
“一帶一路”倡議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致力于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是推動沿線國家和地區之間政治互信、文明互鑒、合作共贏的中國方案,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生動實踐。無論是“三共”還是“五通”,都在強調交流融合,而加強語言溝通則是推動交流融合的一個基本途徑。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語言是了解一個國家最好的鑰匙”。“一帶一路”建設,倡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交而通”,而不是“交而惡”,彼此要多拆墻、少筑墻,把對話當作“黃金法則”用起來,大家一起做有來有往的鄰居。加強語言人才培育是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不斷向前的重要基礎。
加強語言人才培育有利于消彌文化隔閡,準確表達中國主張
加強語言人才培育是促進沿線人文交流的需要。“一帶一路”建設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事業,只有民心相通才能實現其他領域的互聯互通。民心相通,人文先行。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推動人文交流、促進文化認同的重要工具。我們要加強與沿線國家之間的對話,消彌文化隔閡,塑造良好國家形象,只有加強語言人才培育,全面掌握沿線文化形態差異,準確表達中國主張,人文交流才能順利展開。
加強語言人才培育是推動沿線經貿交流的需要。“文化搭臺,經貿唱戲”,促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繁榮。沿線經貿往來涉及政策解讀、資金轉移、人員流動、設施建設、合作洽談、爭端解決等諸多方面。“一帶一路”延伸之處,就是語言人才發揮作用之處,語言服務必須貫穿經貿交流的全領域、全過程、全環節。加強語言人才培養,不斷完善內外聯動機制,繼續拓展國際合作空間,有助于互利多贏新格局的形成。
加強語言人才培育是維護沿線安全的需要。“一帶一路”建設需要和平穩定的環境,沿線各國和地區有著共同的安全利益訴求。當前不穩定因素仍然大量存在,傳統安全問題和非傳統安全問題此起彼伏。在健康安全領域,以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傳播為代表的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為沿線各國敲響警鐘。面對糧食安全、資源短缺、跨國犯罪、環境污染等諸多方面的挑戰,必須建立風險抵御和防范合作機制。只有切實加強面向“一帶一路”的語言人才培育,才能充分把握各國社情民情,從容應對復雜多變的沿線安全局勢。
培育更多覆蓋領域廣、涉及語種多的專業復合型語言人才
目前我國的語言人才培育仍不能完全適應“一帶一路”建設要求,需切實提升國家語言能力建設,著重加強培養以下五類語言人才。
一是中國語言文化國際傳播人才。中國語言文化國際傳播人才主要以中華文化外譯人才、中華文化對外傳播人才和漢語國際教育人才等為代表,在破除西方話語霸權,構建中國范式的對外話語體系過程中,教授中國語言、講好中國故事、分享中國方案、樹立中國形象,對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文明互鑒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是國別和區域研究人才。“一帶一路”倡議下,應培養專門人才系統深入地研究相關國家的歷史傳統、文化淵源、宗教信仰、政治理念,了解其風土人情、地理地貌、經濟發展、資源分布等情況,密切關注、長期跟蹤和科學分析沿線國家社會和政治等領域的問題。國別和區域研究人才的培養要打通外國語言文學、政治學、歷史學、經濟學等學科之間的藩籬,是語言人才培養創新的突出體現,可為“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對外交往、國家安全等方面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
三是國際組織語言服務人才。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需要溝通、聯通、暢通、融通,國際組織在各個議題中均發揮著不可或缺的協調和管理作用。要培養大批熟悉黨和國家方針政策、了解我國國情、具有全球視野、通曉國際規則、精通國際談判、能熟練運用外語的拔尖語言服務人才,在各領域專門性國際組織中積極發揮作用,助力構建新型多邊合作機制。
四是高端復合應用型語言人才。“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以來,中國與沿線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展開了大量合作,中國產品“走出去”步伐加快,服務外包正成為新的業務增長點。今后區域性合作頻度、深度和廣度進一步擴大,必須加強培養語言能力突出且熟悉沿線國家民情,具備經貿、金融、管理、科技、冶金、機械、建筑、交通等專業背景的高端復合應用型語言人才。
五是非通用語言人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使用的官方語言多達幾十種,非通用語種眾多。當前世界秩序和格局不斷重構,沿線非通用語新興市場國家和地區發展迅速,已成為全球合作與競爭中不容忽視的一極。非通用語言蘊含著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安全價值,是重要的國家戰略資源,加強非通用語人才的培育儲備勢在必行。
加強語言人才培育應扎根中國大地、具備國際視野、增進溝通效能
堅持立足中國,積極融入世界,完善人才培育理念。一方面,要堅持立足中國,厚植家國情懷。扎根中國大地,將外語學科的特色和優勢與中國實際緊密結合,注重培養語言人才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詮釋、傳承和創新能力,注重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融為一體,強化語言人才服務于國家需要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講述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堅持立足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根本要求,是培養“一帶一路”語言人才的先決條件。另一方面,要積極融入世界,開闊全球視野。“一帶一路”倡議下的語言人才培養還須在國際坐標中找準定位,在世界格局中明確進路。自2016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布《面向包容世界的全球勝任力》以來,鍛造國際化人才的全球勝任力已逐漸成為各國教育界的共識。就此應關注國際比較,著力提升語言人才對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對差異化世界觀的鑒別能力、在跨文化場域中的交流能力、面對全球性議題的分析能力,以及維護人類共同利益的行動能力。積極融入世界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然要求,是培養優秀語言人才的關鍵條件。
要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倡議,做好人才培育相關規劃。一是做好語言服務功能規劃。全面掌握當前我國語言服務能力實際情況,清楚把握語言人才存量與語言服務功能實現之間的匹配程度。在現有服務中國與沿線國家之間的文化互通、經貿交流、政策咨詢、政府交往等基礎之上,根據“一帶一路”建設向縱深發展的需要,做好前瞻性、全局性規劃,明確語言服務功能供給的輕重緩急,找準功能供給的重點和難點,引導高校教育資源合理配置,支撐重點、難點語言服務功能,做好語言人才的供給側結構性調整。二是做好語種布局規劃。一方面,做好沿線國家和地區通用語分布和運用情況調查,加強區域性通用語發展規劃。另一方面,綜合各國對“一帶一路”倡議所持態度、政治秩序、經濟運行、產業基礎、發展潛力等影響因素,按照“優先”“鼓勵”“關注”原則,確定關鍵性非通用語種布局規劃。應以通用語人才培養為主,以關鍵性非通用語言人才培養為輔,有序展開人才培養實踐,提升教育資源產出效益。三是做好語言人才培育主體規劃。目前語言人才培育主體構成情況較為復雜,培育能力參差不齊。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應著力做好語言人才培育主體的頂層設計,指導相關綜合性高校、行業背景高校、語言類高校等根據各自的定位、資源、優勢和培養能力實際,差異化承擔不同類型語言人才的培養工作,凝練自身特色,增強核心競爭力。
以“協同創新”理念為指導,提升語言人才培育能力。一是做好學科協同。外語學科知識體系結構獨特,在內由語言、文化、文學等模塊共同構建而成,向外則與人文學科、自然科學天然鏈接,具有高度的開放性和兼容性。應以“新文科”建設為契機,打破學科間壁壘,突出學科交叉融合。一方面,鼓勵外語學科與人文學科內部其他學科的協同,如外語學科+政治學+歷史學,翻譯學+傳播學;另一方面,鼓勵外語學科與人文學科外部的協同,如外語學科+工科/農科/醫科。通過現有學科基礎上的整合重組,開創學科發展新方向,發掘專業增長新亮點,構建語言人才培養新模式。二是做好高校協同。要密切關注“一帶一路”語言服務需求發展變化,以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為行動指南,以語言人才培養主體之間的協同和主體與非主體之間的協同為主要路線,取長補短、優勢互補,推動建立高校協作機制。如加強同為語言人才培養主體的外語院校與法律院校合作,加強“一帶一路”沿線法律語言服務人才的系統化培養;作為培養主體的外語院校與非主體的工程院校合作,培養非通用語工程翻譯高級人才。通過打破高校之間的壁壘,克服資源條塊分割的頑疾,形成人才培養合力,增強人才培養實力。三是做好產教協同。一方面,要加強人才需求信息溝通。相關行業企業應及時向高校傳遞語言人才需求,高校也須主動加強語言需求的針對性研究。通過科學預測、系統把握,優化行業背景語言人才的培養結構,確保人才培養規模保持合理水平。另一方面,實施語言人才聯合培育項目。高校與相關行業協會可聯合制定面向“一帶一路”的行業語言人才標準,整合校企師資,優化課程設置,創新教學組織,構建實習、實踐、就業發展平臺,實現語言人才培養的目標協同、資源協同,推動教育鏈、人才鏈、知識鏈、產業鏈的深度融合,著力紓解優秀語言能力+優勢領域背景的語言人才供給困境。四是做好國際協同。一方面,推動國內高校與沿線各國高校、科研院所等就語言人才培養展開深層次交流和合作。支持引入海外師資,鼓勵國內師資赴海外培訓進修,加大語言類學生赴海外實踐、實習的政策支持力度。尤其是在國別和區域研究、國際組織語言服務、非通用語等人才培養領域,鼓勵有條件的語言類高校積極與沿線主要國家相關高校開展聯合培養項目,并探索多層次境外合作辦學。另一方面,進一步加強漢語國際教育人才培養和輸出,扎實提升文化傳播和漢語教學服務能力,因地制宜為沿線國家培養緊缺的復合型本土化漢語人才,開辟語言人才培養的國際協作新方向。
(作者為湖南中醫藥大學人文與管理學院講師)
【注: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省級一般資助課題“‘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人才培養的策略與路徑研究”(課題批準號:XJK18BGD030)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①張日培:《國家安全語言規劃:總體國家安全觀下的范式建構》,《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6期。
②徐輝、陳琴:《人類命運共同體視域下全球勝任力教育的價值取向與實踐路徑》,《比較教育研究》,2020年第7期。
③吳愛華、楊秋波、郝杰:《以“新工科”建設引領高等教育創新變革》,《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1期。
責編/趙橙涔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