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面臨著新的更大的考驗。處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國內國際各種矛盾沖突相互交織,這對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干部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升政治能力、創新本領、群眾工作本領和執行本領是增強干部領導力的基本途徑。
【關鍵詞】干部 執政本領 領導力 把握大局 執行力
【中圖分類號】D262 【文獻標識碼】A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論是新問題還是老問題,不論是長期存在的老問題還是改變了表現形式的老問題,要認識好、解決好,唯一的途徑就是增強我們自己的本領”“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科學決策能力、改革攻堅能力、應急處突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抓落實能力,勇于直面問題,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斷解決問題、破解難題”。七種能力中,政治與把握大局能力、改革創新攻堅本領、群眾工作本領和執行本領是增強干部領導力的重要維度。
提升政治與把握大局能力
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要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增強政治意識,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提高政治“三力”,既是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時代領導干部錘煉政治能力的應有之義。
第一,學會用戰略思維思考和謀劃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科學、準確的戰略判斷和戰略謀劃對黨和人民的事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戰略思維是一種對實踐進行全局性、長遠性、系統性、前瞻性、創造性思考和規劃的思維方式,是一門高瞻遠矚、統攬全局、把舵定向的藝術。毛澤東同志是大戰略家,善于從戰略角度思考問題。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毛澤東同志敏銳地意識到,人民政權要站得住、立的穩,只有政治上的獨立和主權是不夠的,經濟問題是支撐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真正站立起來的物質基礎。因此,他把經濟建設上升到戰略的高度來考慮,提出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鄧小平同志同樣善于運用戰略思維謀劃問題,他指出,“認真選好接班人,這是一個戰略問題,是關系到我們黨和國家長遠利益的大問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一大批老同志恢復了職務,這是十分必要的,但鄧小平同志意識到,當時的突出問題是缺少一批年富力強、有專業知識的干部。只有大批年輕干部源源不斷地脫穎而出,才能確保我們的事業走向成功。
第二,學會戰略決策和科學決策。“戰略”曾是軍事領域的專屬概念,隨著時代發展,“戰略”一詞被注入新的內涵,意為統領性、全局性的謀略、方案和對策。戰略決策是把握大局的關鍵步驟。由于人的理性是有限的,決策前需要廣泛收集信息,做好五個問答:何事(What)、為何(Why)、何人(Who)、何時(When)、何處(Where),簡稱“五W”;考慮五個因素:風險(Risk)、對手(Rival)、關系(Relation)、報酬(Reward)、結果(Result),簡稱“五R”。在戰略決策的基礎上,還需要實現科學決策。一是建立科學的決策體制,決策系統由相對獨立的子系統組成,各子系統之間密切聯系、有機配合;二是遵守科學的決策程序,按照發現問題、確定目標、調查研究、擬定方案、分析評估、選優決斷、試驗反饋、修正追蹤等程序進行決策;三是具備科學的參謀咨詢,注重發揮“智囊團”的作用;四是運用科學的技術手段和科學的方式方法。
第三,保持戰略定力。戰略定力是指在錯綜復雜形勢下為實現戰略意圖和戰略目標所具有的戰略自信、意志和毅力。要做到“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沉得住氣、穩得住神,不為外界所擾,不為一時利益得失而改變目標和方向,避免戰略搖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道路,體現了黨和國家在不斷探索和實踐中的戰略定力。中國共產黨百年來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偉大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正確之路、成功之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領導干部要力戒封閉僵化和改旗易幟,不懼風險,不受干擾,在新時代展現出強大的戰略定力。
提升改革創新攻堅本領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
第一,通過培養創新思維提升改革攻堅本領。創新思維表現為突破、超越常規思維,運用創新的視角、方式、方法來看待、思考、解決問題,提出創新性的理念、方案、程序。要把握好運用創新思維的結構性步驟與過程:首先,要有看待問題的新視角,對同一個事物換個角度、時間或場合也許就會有新的發現;其次,針對新視角發現的新問題,提出新的解決方案;最后,通過實踐檢驗新方案的效果。這是一個完整的創新思維過程,即新視角—新方案—新創造,三個步驟缺一不可,否則將影響創新思維的有效性。
第二,尋找創新攻堅突破口。對領導干部而言,不一定是自己直接創新,在工作中尋找創新、發現創新、支持并培育創新的過程更加重要。領導者不一定是最能創新的人,但領導者一定要是最能發現并保護創新的人。必須學會在工作中尋找創新,不斷發掘新事物、新方法、新思路。尋找創新突破口的思維方法包括:自我—他人—群體、無序—有序—可行、內腦—外腦—內腦、左腦—右腦—左腦、復雜—簡單—復雜,等等。要在日常工作中持續尋找創新點,并通過組織、協調等領導行為放大創新的火花。
第三,善于運用創新驅動發展。創新驅動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級領導干部通過自身的工作創造條件、提供機會、搭建平臺,形成創新驅動合力。首先,要尊重人民群眾在社會實踐中的新點子、新做法、新思路,鼓勵人民群眾大膽創新;善于發揮利益杠桿的驅動作用,在創新問題上走群眾路線;以社會實踐的大舞臺為背景,把群眾的首創與總結提煉結合起來。其次,尊重專業人士和科技人員,對專業人士和科技人員的尊重要做到內容和形式并重。最后,發揮領導者個人在體制內的推動作用,只要是有利于發展的、有利于增進人民利益的,就要大力推動,大膽運用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去促進創新創造。
提升群眾工作本領
中國共產黨始終與人民群眾緊密聯系,堅持重視和做好群眾工作是黨的一個強大政治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心系蒼生的博大情懷,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崇高使命,始終是共產黨人奮勇拼搏、不斷向前的動力之源。各級領導干部要深刻學習、體悟這種情懷與使命,重視并做好群眾工作。
一是提高深入群眾、了解群眾的能力。鄧小平同志說,“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深入群眾是群眾工作的前提。實踐中,要把調查研究和群眾工作結合起來,既要有深入群眾的意識觀念,也要有深入群眾的實際行動,“拜人民為師,甘當小學生”。同時,要掌握深入群眾的方式途徑,深入一線,開展基層調查研究,掌握群眾實際情況,了解群眾真實訴求,著力解決群眾面臨的實際問題和困難。
二是提高服務群眾的能力。群眾工作是社會管理基礎性、經常性、根本性的工作。領導干部要增強服務群眾的能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謀幸福、帶領人民跟黨走;要貫徹執行黨的群眾路線,解決群眾關心的問題,全面提升團結凝聚群眾的能力。
三是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要創新新時代群眾工作的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領導干部應經常聽取群眾意見,了解群眾訴求,從源頭上抓好矛盾化解;要不遺余力地為群眾排憂解難,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盡量把利益向群眾傾斜,盡可能讓群眾多得實惠。
提升執行本領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年輕干部要提高抓落實能力”。提升執行本領的核心在于提升執行力,執行力是干部執政本領的重要一環。當前,執行力不強、執行不到位成為個別領導干部的主要短板。
一是提升個體執行力。個體執行力體現為基礎智能、心理性格能力、技術技能三個方面。基礎智能主要指人的智商、知識、文化;心理性格能力體現為事業心和工作熱情,具體包括使命感、敬業心、心理素質等;技術技能主要指工作本領、技能以及創新力、勝任力、學習力。針對不同的個體,其執行力具有不同內涵。衡量執行力的標準是執行的速度、力度和成效。
二是凝聚團隊執行力。團隊執行力是指在組織層面形成的決策層、管理層與執行層的合力。團隊執行力的基本內涵有:結構上不能過于復雜,結構的簡單化與扁平化是發展的趨勢,結構必須適合命令的貫徹執行;態度上要具備執行的意識、意愿、動力和能力,體現為上下一致的行動;必須有清晰的理念、明確的目標以及具有鮮明時代特點的團隊文化。
三是盤活動態執行力。執行力的三大核心流程是人員流程、戰略流程和運營流程。人員流程指根據戰略和運營來進行選人、用人、育人、留人;戰略流程指行動方案;運營流程指實施行動方案的具體步驟。在動態執行中,組織中個體人員的實際情況是制定戰略的基本前提,而對組織中人員的選、用、育、留則要根據戰略部署和運營規劃的實際需求而定。組織的戰略目標、人力條件、運營計劃之間的關系是緊密結合、相輔相成的,三個流程相結合體現出動態執行力。
四是優化動態執行力。首先,不斷完善戰略、人員和運營流程。其次,確立清晰的目標和實現目標的進度表。目標的設立要符合“SMART”原則,即Specific,明確性(明確具體);Measurable,可測性(可以被測評、被量化或被觀察);Achievable,可達性(能夠實現);Realistic,針對性(符合實際需要);Time-bound,層次性及階段性(有一定時間限度,可以分解成各個步驟)。最后,完善規章制度,在質量管理中運用PDCA循環原理,形成“計劃—實施—檢查—行動”的科學程序。
(作者分別為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博導,創新工程項目“習近平國家治理現代化思想研究”首席專家;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博士研究生)
【注:本文系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創新工程項目“習近平國家治理現代化思想研究”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黨校十九講》,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4年。
②習近平:《年輕干部要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人民日報》,2020年10月11日。
③習近平:《加強政治建設提高政治能力堅守人民情懷 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人民日報》,2020年12月26日。
④習近平:《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4年8月21日。
⑤《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
⑥習近平:《在歐美同學會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3年10月22日。
責編/馬寧遠(見習) 美編/王夢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