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不僅在中國近現代史上、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而且在世界近現代史上、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系統回顧了中國共產黨走過的光輝歷程,深刻總結了中國共產黨取得的輝煌成就,高度凝練了偉大建黨精神,系統闡釋了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牢牢把握的根本要求,明確了新征程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前進方向,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思想、重大觀點、重大論斷。整個講話高屋建瓴、氣勢磅礴,思想深邃、新意迭出,洋溢著堅如磐石的意志,牽埋著永不言棄的信念,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綱領性文獻和政治宣言,是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總動員令,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本遵循,充分展示了一個世界大黨的高度自信、政治自覺、昂揚斗志、奮發精神,極大激發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跟黨走、奮進新征程的決心和信心。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 建黨100周年 “七一”重要講話 “九個必須” 【中圖分類號】D602 【文獻標識碼】A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簡稱“七一”重要講話),系統回顧了中國共產黨走過的光輝歷程,深刻總結了中國共產黨取得的輝煌成就,高度凝練了偉大建黨精神,系統闡釋了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牢牢把握的根本要求,明確了新征程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前進方向,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思想、重大觀點、重大論斷。整個講話高屋建瓴、氣勢磅礴,思想深邃、新意迭出,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綱領性文獻和政治宣言,是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總動員令,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本遵循,充分展示了一個世界大黨的高度自信、政治自覺、昂揚斗志、奮發精神,極大激發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跟黨走、奮進新征程的決心和信心,需要我們學深悟透,準確領會把握講話精神,全面貫徹落實講話要求。
“七一”重要講話是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和政治宣言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不僅在中國近現代史上、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而且在世界近現代史上、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義。這一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道路,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也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格局和人類文明的前景。正因為如此,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站在世界發展史、人類文明史的高度,站在中國近現代史、中華民族史的高度,緊緊圍繞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實現自己最偉大夢想這一宏大主題,高度概括了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和艱辛探索,高度評價了不同時期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創造的豐功偉績及其偉大意義,深刻指出一百年來的一切成就都是中國共產黨人、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團結奮斗的結果,必將載入中華民族發展史冊、人類文明發展史冊。
“七一”重要講話通篇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導,突出人民創造歷史的主體地位,把中國共產黨的創立發展與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人類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系起來,把黨的初心使命、黨同人民的血肉聯系,視為黨的靈魂、生命,視為黨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七一”重要講話充分體現中國共產黨引領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不懈奮斗的領導核心地位,重申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這一重大論斷,強調黨自創立之日起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深刻闡明中國百年來的滄桑巨變是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的結果,指出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提出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必須團結帶領人民不斷為美好生活而奮斗。講話還闡釋了江山與人民的關系,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深刻說明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長期執政,同封建帝王以及一切剝削階級有著本質區別,深刻揭示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性質宗旨、使命擔當。“七一”重要講話還強調“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與人民休戚與共、生死相依,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這一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要求,聲明中國共產黨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也鄭重警告“任何想把中國共產黨同中國人民分割開來、對立起來的企圖,都是絕不會得逞的!9500多萬中國共產黨人不答應!14億多中國人民也不答應!”
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精神支柱,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克服各種風險挑戰、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強大精神力量,它貫穿在黨的奮斗歷程中、體現在黨的各項事業中,指引中國共產黨不斷從勝利走向新勝利,指引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講話通篇洋溢著堅如磐石的意志,牽埋著永不言棄的信念,還首次概括了偉大建黨精神,指出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在這用32個字凝練的偉大建黨精神中,“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處在首位,從一定意義上說這8個字是后24個字的精神之源,具有至關重要的引領作用。因為只有堅持真理、捍衛真理,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才能在實事求是的科學基礎之上“踐行初心、擔當使命”,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過程中,才能有正確理論和綱領的指導,這是完成一切使命、達到一切目的的根本思想前提。馬克思主義就是這樣的科學真理,堅持真理首要的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動搖,持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只有堅守理想、矢志不渝,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始終如一,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面對風險和挑戰才能做到“不怕犧牲、英勇斗爭”,面對黨和人民的重托才能做到“對黨忠誠、不負人民”。這個理想就是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就是共產黨人的崇高追求和奮斗目標,它奠定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基礎之上,與堅持真理在本質上是完全統一的。
馬克思主義為在黑暗中摸索的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指明了前進方向,是中國共產黨人引領中國社會發展進步、鑄就百年輝煌的行動指南,是中國共產黨的靈魂和旗幟,也是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的“七一”重要講話,不僅重申了這些重要思想和原則,而且深刻指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強調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必須從中國實際出發,洞察時代大勢,把握歷史主動,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指導中國人民不斷推進偉大社會革命,強調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繼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
講話首次提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這一重大論斷。“兩個結合”的重要表述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尚屬首次,是講話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進一步明確并拓寬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方向與路徑,更加突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理論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中國共產黨自建黨時起就十分注重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毛澤東同志提出著名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就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光輝典范。近代以后,馬克思列寧主義經過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建黨活動的傳播普及,在與中國社會實際的初步結合中展示出強大的真理威力,中國共產黨人開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實踐中,本著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原則,批判地繼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延續了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并使之與時俱進、發揚光大。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更加注重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推動思想文化的創新創造、繁榮發展,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和重要經驗。在建黨百年之際,鄭重提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完全必要的,既要注意避免懷疑否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必要性和重大意義,又要注意避免錯誤對待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防止生搬硬套、削足適履,陷入教條主義或復古泥古的泥潭,真正使馬克思主義在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中得到完善發展,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
“七一”重要講話是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總動員令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代表全黨和全國人民向世界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
“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是在推進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進程中逐步確立并完善發展起來的。早在1987年,鄧小平同志就提出我國經濟發展分“三步走”的戰略:第一步,到1990年,解決溫飽問題;第二步,到20世紀末實現小康;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經過努力,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基本解決溫飽問題,順利實現第一步發展目標。在此基礎上,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在20世紀90年代實現第二步發展目標——達到小康,還首次明確提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到建黨一百周年時,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到建國一百周年時,實現第三步發展目標——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1997年黨的十五大提出到20世紀末基本解決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如期實現達到小康的目標,要求全黨牢牢抓住世紀之交的歷史機遇,邁出新步伐:在新世紀的第一個10年,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寬裕;再經過10年的努力,到建黨一百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紀中葉建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2002年黨的十六大宣布到2001年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我國實現由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勝利完成了第一步、第二步戰略目標。在此基礎上,黨的十六大首次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要求到建黨一百年時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經過這個階段的建設,再繼續奮斗幾十年,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
2007年黨的十七大、2012年黨的十八大的主題都是關于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我們已經朝著十六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邁出了堅實步伐,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要繼續努力奮斗,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黨的十八大報告充分肯定過去取得的成就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要求全黨不懈奮斗,在建黨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打響了新時代脫貧攻堅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取得決定性進展,60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2017年黨的十九大描繪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宏偉藍圖: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此基礎上再奮斗15年,在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黨的十九大以來,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努力奮斗,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截至2020年底,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再次莊嚴宣告,“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這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光榮!這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光榮!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光榮!”
勝利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是黨中央堅強領導、英明決策的偉大成果。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民族復興、人民幸福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和行動綱領。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為民族復興、人民幸福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始終把擺脫國家落后面貌、讓人民過上好日子作為施政方向和發展要務。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序幕,黨領導人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集中全黨全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艱苦奮斗,持續奮斗,克服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取得一個又一個新勝利,集腋成裘,久久為功,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是中國人民取得這一偉大勝利的根本政治和組織保證。
勝利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是黨領導人民持續奮斗的偉大成就。新中國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成立的,人民生活處于極端貧困狀態。經過近30年的建設,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改善,但到1978年底仍有2.5億農村貧困人口(按現行標準有7.7億人)。改革開放后,黨中央在提出達到溫飽和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同時,先后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和措施,如“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和兩個為期10年的“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等。2017年黨的十九大把精準脫貧作為三大攻堅戰之一進行全面部署,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黨領導人民依然取得脫貧攻堅收官之戰的偉大勝利,農村貧困人口實現全部脫貧,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關鍵性貢獻。實踐表明,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一系列成就的取得,靠的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積累的堅實物質基礎,靠的是一任接著一任干部的堅守執著,靠的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奮斗。
勝利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完善和發展,從根本上克服了資本主義制度無法避免的兩極分化、周期性危機等嚴重弊端。鄧小平同志反復強調公有制占主體和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社會不能動搖的根本原則。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根據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在堅持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方針的同時,強調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踐中,既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決定性作用,又更好發揮政府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的中國奇跡。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堅持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和衷共濟、團結互助等,這些社會主義制度獨有的優勢,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奠定了堅實可靠的制度保障。
勝利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是中國為世界和人類作出的重大貢獻。人類自古以來就有擺脫貧困、豐衣足食的美好愿望,然而受社會生產能力、不平等不公正社會制度等因素的制約,這一美好愿望至今仍沒有實現。進入21世紀,世界范圍仍有相當數量的人口遭受貧窮的困擾。據聯合國統計,2020年全球饑餓人口達到8億人左右,約占世界總人口的10%,世界極端貧困率達到9.5%。2019年,美國貧困人口有3400萬,貧困發生率10.5%,2020年11月上升至11.7%。而中國僅僅經過40多年的奮斗和發展,就使7.7億人脫貧,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70%以上,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減貧目標,貧困發生率從1978年末的30.7%下降到2019年底的0.6%,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不僅如此,中國還積極開展國際減貧合作,履行減貧國際責任,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中國脫貧成就、中國特色減貧道路、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得到國際社會普遍關注和贊譽,成為不少國家學習借鑒的榜樣,必將產生越來越重大的國際影響。
“七一”重要講話是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本遵循
2021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指出:“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標志著我們黨在團結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同時,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遠。我們沒有任何理由驕傲自滿、松勁歇腳,必須乘勢而上、再接再厲、接續奮斗。”
黨的十九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時間表、路線圖,2020年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這一遠景目標是對黨的十九大有關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的具體化,內容包括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等重要指標。到那時,人民生活將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將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宏偉藍圖已經繪就,新的征程整裝待發。在建黨百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深刻總結了百年奮斗的經驗與啟示,強調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堅持“九個必須”的根本要求,揭示了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的深刻道理,系統回答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領導核心、奮斗目標、指導思想、發展道路、安全保障、對外戰略、意志品質、力量源泉、政治保證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九個必須”為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明確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進新征程的政治宣言、走好新趕考之路的行動綱領。
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領導核心,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特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最大優勢。歷史和實踐反復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只有在中國共產黨全面集中統一領導之下,總攬全局、協調各方,頂層設計、統籌謀劃,科學決策、協調推進,才能充分凝聚社會各界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創造性,做到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保證重點,辦成大事,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充分保障人民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
必須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斷為美好生活而奮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目標。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一切成果,都是全體人民勠力同心、團結奮斗得來的。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必須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指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沿著正確道路前進的思想保證。只有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同發展馬克思主義辯證統一起來,在實踐中與時俱進地創新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起來,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才能正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克服一切艱難險阻,不斷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
必須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引領方向,道路決定命運。毫不動搖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堅定不移走社會主義道路,推動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取得勝利的根本前提。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史,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成功探索出一條正確發展道路,引領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不斷走向勝利的歷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黨領導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開辟出來的,它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奇跡,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凝聚著億萬人民的心血和智慧,是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必將越走越寬廣。
必須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強國必須強軍,軍強才能國安。中國人民崇尚正義、熱愛和平,堅持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永遠不稱霸、不擴張、不謀求勢力范圍,但這決不意味著中國人民怕事躲事、怕鬼信邪,屈服于外部壓力威脅而放棄國家正當權益和民族尊嚴,吞下損害國家和人民利益的苦果。一百年來的歷史經驗表明,只有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保衛紅色江山、維護民族尊嚴才能有堅強的柱石和可靠的保障,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才能有強大的力量。
必須不斷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反映了時代發展潮流、國際合作大趨勢,旨在解決全球化時代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是中國共產黨植根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適應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破解人類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創造性提出的重大時代命題和美好世界構想,為人類解決全球性危機、走出現代性困境、建設地球美好家園提供了科學理念和現實路徑,成為中國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文明進步方向的鮮明旗幟。中國共產黨將堅定站在歷史正確和人類進步的一邊,弘揚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一如既往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推動歷史車輪向著光明的目標前進。
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做到的。當今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發展面臨難得機遇也遭遇嚴峻挑戰,外部環境更加復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面臨的各種斗爭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至少要伴隨我們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過程。”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逢山開道、遇水架橋,勇于戰勝一切風險挑戰。要堅定斗爭意志,把握斗爭方向,提高斗爭本領,增強斗爭信心,堅定捍衛國家主權、民族尊嚴、發展空間,不斷奪取新時代偉大斗爭的新勝利。
必須加強中華兒女大團結。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勝利。一百年來的歷史充分表明并將繼續表明,團結奮進是中華民族實現從磨難中成長奮起的不竭力量之源。中華民族能夠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傳、頑強發展,是因為中華民族有一脈相承的民族精神。這是中華民族從積貧積弱走向繁榮富強的精神底蘊,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動力。在新的征程上,必須堅持大團結大聯合,不斷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形成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生動局面,匯聚起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
必須不斷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從歷史來看,無論是殘酷的戰爭年代、和平的建設年代,還是在改革開放新時期、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都需要我們黨繼續發揚偉大的革命精神,敢于刀刃向內,勇于自我革命,不斷克服戰勝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不斷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這是由黨的理想信念、奮斗目標、性質宗旨決定的,也是由面臨的風險考驗、艱巨任務決定的。推進新時代偉大社會革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繼續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確保黨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這是走好新的趕考之路的根本政治保證。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中國人民大學當代政黨研究平臺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
【注:本文系中國人民大學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協同創新中心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新華網,2021年7月1日。
②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新華網,2017年10月27日。
③《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新華網,2020年11月3日。
④習近平:《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新華網,2021年2月25日。
責編/谷漩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