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領導人倡導的弘揚共同價值、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推進全球發展、共同應對全球性威脅、共同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是過去50年中國與聯合國合作的經驗總結,為中國與世界關系的未來指明了方向。維護和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需要做到價值性和工具性的統一,需要維護聯合國的權威,需要大國作出貢獻和示范。
【關鍵詞】“五個共同” 聯合國
真正的多邊主義
【中圖分類號】D820
【文獻標識碼】A
2021年10月25日,習近平主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紀念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出,要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共同為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正確理念指引;共同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共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更好造福人民;共同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和全球性問題;共同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這“五個共同”,是過去50年中國與聯合國合作的經驗總結,也是未來中國與世界關系的發展方向。而維護和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是實現共同價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進全球發展和應對全球性挑戰的唯一路徑。
中國與聯合國合作50年的經驗
1971年10月25日,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從而開啟了中國與聯合國合作的新篇章。50年來,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的和平、發展和人權事業,并作出大量貢獻。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在聯合國的地位和角色發生了積極和建設性的變化,中國與聯合國的合作也不斷加強和深化。
從理念到行動。聯合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多邊舞臺,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和權威性。我國歷代領導人在聯合國倡導中國理念。1974年4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出席聯合國大會第六屆特別會議,闡述了毛澤東提出的“三個世界”理論,進一步明確了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的定位,并承諾中國永遠不做超級大國,永遠不稱霸。2000年9月,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出席聯合國千年首腦會議,倡導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提出以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為核心的新安全觀。2005年9月,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出席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首倡“和諧世界”的理念。2015年9月和2017年1月,習近平主席分別在聯合國紐約總部和日內瓦辦事處向國際社會全面闡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了支持發展中國家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樹立和實踐新安全觀、建設“和諧世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與聯合國開展了務實的合作和行動。20世紀70年代,中國全力支持發展中國家在聯合國開展保衛200海里海洋權的斗爭,積極支持聯合國通過的《關于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的宣言》和《行動綱領》。進入21世紀后,中國與聯合國共同落實“以人為中心的安全”。聯合國在維和行動中加強對平民的保護,中國則推動安理會就維和人員安全問題通過第2518號決議,倡議成立了聯合國維和人員安全之友小組。在“和諧世界”理念和《聯合國憲章》“友好合作”宗旨指導下,中國在聯合國框架內與大國開展良性互動并發展建設性合作關系,與周邊國家發展睦鄰友好關系并建設和諧周邊,積極援助和支持發展中國家從而承擔國際責任。中國與聯合國合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共建“一帶一路”取得重大進展。“一帶一路”已成為世界上范圍最廣、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臺。中國與聯合國專門機構之一的世界衛生組織合作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攜手打造“健康絲綢之路”就是其中的亮點。
從參與和貢獻到引領和示范。50年來,中國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大力促進全球發展,不斷推動國際法治建設,積極致力于促進和保護人權,大力推進社會領域發展與合作,不斷為提升衛生健康水平作出貢獻。中國的這些努力和貢獻主要是利用聯合國的平臺和框架,通過與聯合國合作而實現的。中國與聯合國合作的50年,是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事務并作出大量貢獻到開始在某些領域提供示范和發揮引領作用的過程。在和平與安全領域,中國從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初的不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到20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參與,并經過30多年的全面和深入參與,現已成為聯合國維和行動的關鍵因素和關鍵力量。中國還在預防沖突和建設和平中發揮積極作用,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的中流砥柱。在全球發展領域,中國從一個貧窮落后的發展中國家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依賴包括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在內的外部援助,到向廣大發展中國家和許多聯合國機構提供援助和捐贈。特別是中國全面完成千年發展目標和提前10年完成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成為全球發展的“優等生”。在國際法治領域,中國在加入聯合國系統幾乎所有機構和絕大多數國際條約的基礎上,在聯大和安理會發起、支持和推動相關決議、公約、宣言和議程,有效地維護了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在人權領域,中國加入或批準了26項國際人權文書,推動人權理事會同等重視和系統推進各類人權,為全球人權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力量。在社會領域,中國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社會進步,與聯合國經社理事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婦女署、聯合國文明聯盟等社會領域的聯合國機構開展務實合作,為推動人類進步作出了杰出貢獻。在衛生健康領域,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發起的國際衛生援助、合作和行動,特別是在防治艾滋病、消除瘧疾、抗擊埃博拉和“非典”、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國的經驗和援助為人類衛生健康事業作出了獨特貢獻。
“五個共同”為中國與世界關系的未來指明了方向
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與世界的關系越來越緊密。中國與其他大國、周邊國家、發展中國家開展合作,不斷拓展和實現共同利益。未來,中國需要在共同利益的基礎上進一步凝聚和共享與世界各國的共同價值,并在共同價值的基礎上發展更加可持續的合作關系。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也是聯合國的工作支柱;公平正義是社會進步和人類文明的標志之一,也是《聯合國憲章》的精神所在;民主自由是人類追求的理想和目標,也是實現和平發展和公平正義的基礎。這些共同價值超越了意識形態、社會制度和發展水平,是各會員國和世界人民的共識,也是最大的公約數。中國與外部世界將在共同利益和共同價值的基礎上實現更良好的互動。一方面,中國的發展豐富了這些共同價值并賦予了新的意義;另一方面,中國也需要繼續在共同價值的指引下更好地實現自身的發展。
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解決全球性問題的中國理念和中國方案,目標是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多次載入聯合國大會、安理會和人權理事會的決議。這說明,“共享未來”已成為多數會員國的共識。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聯合國憲章》宗旨原則相契合,與聯合國和平發展人權事業相一致,從而為中國與世界關系的未來奠定了政治基礎。為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新型國際關系,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并取得重大進展。“一帶一路”同樣載入聯合國和國際組織的多個文件,中國與141個國家和包括19個聯合國機構在內的32個國際組織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作為國際合作平臺和國際公共產品,“一帶一路”建設為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和支持。
發展是解決全球性問題的根本途徑。改革開放40多年,中國找到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實現了經濟快速增長和社會巨大進步。中國的發展是對世界發展的貢獻,也為其他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提供了經驗和啟示。新冠肺炎疫情對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構成了巨大挑戰。可持續發展需要新的動力和國際合作。2021年9月21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的講話中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包括堅持發展優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普惠包容、堅持創新驅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行動導向。全球發展倡議蘊含著對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經驗總結,也是為可持續發展議程提供思想動力。這為中國與世界各國合作,共同推動全球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
世界面臨的全球性問題越來越復雜和嚴峻。團結合作和全球治理,是應對全球性挑戰的唯一辦法。全球性問題既有各國之間和人類內部的,也有人與自然之間的。中國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倡導建立各種命運共同體,為解決各種全球性問題提供了中國智慧。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需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更需要完善機制、提升能力。同時,無論是會員國還是各種非國家行為體,都應在“一個體系、一種秩序、一套規則”的前提下開展合作。在應對氣候變化、新冠肺炎疫情和其他全球性挑戰中,中國在聯合國框架下,與各大國、周邊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開展了多層次多領域多方式的合作和治理實踐。在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中,中國與世界的關系將更加緊密。
維護和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
聯合國是多邊主義的組織體現,是多邊機制的核心和多邊合作的主要平臺。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這是多邊主義的勝利。從此,聯合國有了真正踐行和捍衛多邊主義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
中國是單邊主義的受害者。新中國成立時,世界已進入“冷戰”。美國對新中國采取敵視政策,采取單邊主義和霸權主義的行動,阻撓新中國加入國際社會大家庭。新中國被孤立在聯合國之外長達22年。1993年,美國非法、無理地強行要求登船檢查在公海上航行的中國貨輪“銀河號”。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部隊用轟炸機投擲五枚精確制導炸彈,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造成人員傷亡。2001年,美軍用偵察機在海南島東南海域上空活動,與中方執行攔截任務的軍機相撞后,未經中方允許,強行進入中國領空,降落海南機場。世界上許多國家深受單邊主義之害,中國是其中之一。
中國是多邊主義的受益者。新中國重返聯合國后,陸續加入聯合國系統的各類機構。改革開放后,多邊機構為中國提供了大量援助和幫助,為我國現代化建設作出了獨特的貢獻。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真正融入世界經濟,現已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與非洲聯盟在安全、發展和社會領域全面合作,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成為南南合作的典范。中國積極參與并不斷深化與東盟的合作,倡導成立上海合作組織,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取得豐碩成果。中國與聯合國專門機構的務實合作,一方面支持了聯合國的和平發展和人權事業,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中國更高質量的發展和更高水平的開放。
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50年,是不斷踐行多邊主義的50年,為維護和踐行多邊主義做出了榜樣。
中國積極參與多邊維和行動。30多年來,中國已派遣維和人員5萬多人次,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也是維和待命部隊和常備警隊最多的國家。中國維和人員的優異表現得到聯合國和會員國的高度評價。中國已成為聯合國維和行動的關鍵力量。積極參與多邊維和行動有利于維護國際安全和國家利益以及加強軍隊建設,也是和平大國形象的重要體現,已成為中國多邊外交的亮點。
中國積極推動多邊發展議程。進入新世紀后,中國在消除貧困、保護婦女兒童權益、提供公平教育、保障衛生健康、開展環境保護等方面取得巨大進步和成就,從而在實現千年發展目標和完成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做出了示范和榜樣。近年來,中國倡導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和“全球發展倡議”,在主辦和參加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金磚國家、上海合作組織等峰會期間,提出互聯互通、創新發展、包容增長、亞太自由貿易區、全球數據安全、疫苗公共產品等多邊發展理念和議程。中國為全球發展提供了動力、希望和信心。
中國積極參加多邊國際條約。國際條約是國際規則的來源和國際法治的基礎,也是多邊合作的法律保障。無論是在防擴散、軍控、裁軍、出口管制,還是在經濟、社會、文化、環境、人權等方面,中國締約和履約的表現突出。中國已加入600多項多邊國際條約,并負責保存13項多邊條約。中國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不斷完善國內法律、法規和條例,提升履行國際條約的水平和能力。習近平主席明確指出:“世界只有一個體系,就是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只有一個秩序,就是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只有一套規則,就是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這是中國積極參加和全面履行多邊國際條約的政治保證。
中國積極提出多邊合作倡議。以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新型國際關系為引領,中國在周邊、地區和全球提出一系列多邊合作倡議。如周邊的瀾滄江-湄公河合作、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圖門江區域合作開發、中國-東盟合作、跨地區的“77國集團和中國”、中國同中東歐國家合作(“17+1合作”)、中非合作論壇、中拉論壇、中阿合作論壇,以及具有全球意義的“一帶一路”倡議、“健康絲綢之路”和“全球發展倡議”等。一些多邊合作倡議已機制化和組織化,如金磚國家、亞投行、上海合作組織等。這些合作為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供了助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地區和全球治理的不足。
中國積極提供國際公共產品。從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地球生命共同體、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海洋命運共同體,到亞洲、周邊、中非、中拉、中阿、上合、中國-東盟、中巴命運共同體,體現了一種理念型的國際公共產品。聯合國維和行動是為沖突國家和地區提供的國際公共安全產品。中國的參與實際上就是為提供國際公共產品作貢獻。中國倡導成立的上海合作組織和亞投行、中國倡議設立的“世界城市日”和“國際茶日”,都可以理解為國際公共產品。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多邊主義正面臨各種挑戰。大國戰略競爭的表現之一就是真偽多邊主義之爭。當今世界,“小圈子多邊主義”“本國優先多邊主義”“有選擇的多邊主義”等偽多邊主義成為某些國家進行競爭和對抗的工具。這些偽多邊主義的本質是集團政治、單邊思維和機會主義,與真正的多邊主義的價值是背道而馳的。
真正的多邊主義是價值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多邊主義的價值性體現在國際關系的民主化和法治化、大小國家平等、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等方面。通過規則、談判、協商,而不是強權、武力、脅迫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這體現的是多邊主義的工具性。
真正的多邊主義需要維護聯合國的權威。聯合國是真正多邊主義的集大成者。中國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原則為指導的國際規則。維護聯合國的權威,支持聯合國的工作,是真正多邊主義的基礎和前提。中國是第二大聯合國會費國、第二大維和攤款國,每年及時足額交納,還捐助許多聯合國機構。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指出的,中國是聯合國的可靠伙伴和國際合作的中流砥柱,是多邊主義的最重要支柱。
真正的多邊主義,需要國際社會所有成員的參與和支持,更需要大國作出貢獻和示范。中國鄭重承諾“碳達峰”和“碳中和”時間表;中國設立10億美元的中國-聯合國和平發展基金和30億美元的南南合作援助基金;至2021年底,中國已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超過20億劑新冠肺炎疫苗,成為對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國家。
面對各種偽多邊主義的挑戰,中國從理念到行動正成為真正多邊主義的捍衛者。中國是真正多邊主義的受益者,但中國捍衛多邊主義有更高遠的目標,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從周邊到全球、從“一帶一路”到全球公域的命運共同體,正成為真正多邊主義的偉大實踐。
(作者為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
【注: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國特色國際組織外交的理論與實踐創新研究”(項目編號:20AZD099)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在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的講話》,新華網,2021年9月22日。
②《習近平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紀念會議上的講話》,新華網,2021年10月25日。
責編/謝帥 美編/李智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