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對日益嚴峻的資源環境形勢,必須把生態清潔流域建設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代際公平作為可持續發展的本質,對于流域水資源治理具有積極作用。可遵循“資源共享、代際公平”的原則,協調近期與長遠、當代與后代對優質水源的公平需求,探索水污染代際轉移問題,構建流域水資源代際公平治理新模式,從而促進經濟增長與流域環境保護動態平衡。
【關鍵詞】流域水資源 代際公平 可持續利用 【中圖分類號】D669 【文獻標識碼】A
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的提出到我國首部流域法《長江保護法》的正式施行,都體現了國家對流域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的高度重視。流域水資源綜合治理問題是新時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要解決和回應的重要問題,這也表明我國流域水資源綜合治理模式研究將迎來新契機。
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口增加,水資源短缺、水環境污染和水生態損害問題突出,全球性水危機來襲,流域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合理配置遭遇極大挑戰。在空間上,不僅要研究水量合理分配,還要研究水質保護,注重廢水處理和循環利用;不僅要研究供水策略,也要研究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注重供需平衡;不僅要研究水資源對社會福利和人類生存的需要,也要研究水資源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注重平衡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在時間上,不僅要研究如何滿足當前社會對水資源的需要,也要研究如何形成水資源開發利用的良性循環,滿足未來社會的用水需求。
水生態環境是生態環境的基礎和重要保障。許多現有流域水資源規劃管理辦法都在強調保護流域生態環境,實現流域可持續發展。就時間維度而言,流域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是指近期與長遠之間要公平協調水資源的利用,而不是任意掠奪開采利用甚至破壞。目前,我國現有水資源管理大多局限于代內考慮,還不能很好地滿足水資源有效、公平以及可持續的配置原則。代際間的水資源公平分配是保證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核心問題,也是水資源管理中的一個難點。
流域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代際公平
可持續原則實際上是代際間的水資源利用公平性原則。現有大部分水資源配置研究要求不同時代的水資源利用權利及社會總福利不會減少,盡管各用水部門的用水量及其相關系數隨時間變化而變化,其產生的綜合效益值差別較大,但后一代人的社會總福利不應小于前一代人的社會總福利,這樣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然而,在水資源的實際利用過程中,有些地方片面地強調經濟有效性,而忽略了環境和社會的有效性,雖然社會經濟得到高速發展,但是人類自身的生存環境卻持續惡化,造成水資源的無效利用、不公平利用以及不可持續利用的嚴峻局面。
代際公平是資源可持續利用的一個重要內容,主要是指當代人為子孫后代的利益保存各種自然資源的需求。當代人受托為后代人保管資源、保護環境,有權在其管理的資源中受益,但不能隨心所欲地超出合理限度使用、破壞或占有信托財產——自然資源。因此,“托管”是代際公平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它強調當代人都是子孫后代的受托人,他們有責任保護好自然環境并將其交給后代人。代際公平的實質是通過一定的制度措施實現當代和后代之間對各種利益分配或負擔分攤,這種制度措施是當代人對后代人的責任,同時也不會讓自身的自由和機會受到限制。代際公平理念以整個人類社會的長期發展為切入點,把子孫后代的權利和利益作為一個整體加以保護,既注重當代環境倫理觀對世代環境利益的要求,又必須考慮到當代人類社會的本位主義,是一種將當代人類社會的權利利益與跨世代人類社會的權利利益相結合的新思維。
流域水資源是自然資源,又是經濟資源,更是戰略資源。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是指在長期內都能保持水資源可再生能力,是一種各世代都能獲得滿意水生態環境質量的資源利用方式。因此,代際公平作為可持續發展的本質,與水資源可持續管理相結合極具重要意義,也為流域水資源合理配置以及生態環境治理指明了方向。一方面,水資源在代際間的公平分配,即要求當代人在開發利用水資源時,要保持水資源循環的整體性和再生能力,而不是任意掠奪開采和利用甚至破壞,使后代人有平等的用水權利。這是水資源在過度利用開發階段必須遵循的配置原則,同時也為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提供了有力條件。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流域環境污染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由于大自然凈化污染的能力以及人類現有的排污技術有限,一些污染會在周圍環境中積累,水污染的跨期迭代會造成流域生態環境的惡化,影響后代對流域優質水源的獲取。
探索流域水資源代際公平治理新模式
在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嚴重、水生態環境惡化的形勢下,流域水資源代際公平綜合治理模式必須要協調近期與長遠之間、當代與后代之間對優質水資源的公平,兼顧不同地區與各用水部門的利益以及經濟發展與流域環境保護,確保流域水資源綜合配置的公平性、有效性與可持續性。在流域水資源代際公平配置模式中,對水資源可持續性的設想綜合了經濟學對可持續性和代際公平的一般理解,需要解決如下問題:
第一,綜合當代與后代公平用水。流域水資源合理利用的核心是保證代內公平。就時間維度而言,流域可持續發展需要考慮當代和后代的用水需求。至關重要的是,當代人對水資源利用的風險判斷應該包括可能對子孫后代造成的結果。要確保流域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必須以代際公平為主要驅動力,研究代際間的水資源配置策略,以確保當代與后代公平使用水資源。
在流域代際公平治理模式中,為了保證當代與后代之間水資源的最優配置,采用經濟學社會福利標準來衡量水資源配置代際公平,以平衡水資源發展需要和關切。在跨期水資源配置中,這個標準會對當前和未來幾代人在優質水源獲取上的沖突進行權衡,最大限度地發揮社會福利功能。然后再將代內公平和代際公平結合起來,分析時間和空間兩種社會公平維度下政策偏好之間的權衡,探尋水資源最優利用路徑,以實現可持續的水資源管理。
第二,平衡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隨著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加快,水資源需求不斷提升,同時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峻。雖然一些流域污染物可以被大自然凈化,但是流域納污能力有限,污水處理技術仍存在不足。因此,部分污染物會不斷集聚,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影響流域環境,造成可用水量減少。水污染存量的真實大小受流域環境凈化能力、經濟產出的排放和節能減排技術等的影響,流域當年的污染存量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上一年的污染存量,并因水資源消耗量增加而增加、因減排能力增強而減少。
世代交疊模型是分析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之間矛盾的重要工具,它能分析資本積累和環境質量之間的相互作用,解釋資源代際轉移現象。為解決經濟增長與流域環境質量之間的矛盾問題,流域水資源代際公平綜合治理模式考慮把世代交疊模型運用在水資源配置中,分析當代人從水消費和水污染中獲得的效用。雖然當代遺留的污染問題可能會破壞后代的環境,但他們對環境質量的投資同時又會改善后代的環境,通過資本積累和環境質量之間的不斷相互作用獲得最大的社會總福利。這樣,在當代與后代公平用水的基礎上又考慮了水污染問題,平衡水量與水質,保證流域可持續發展。
第三,相關利益者之間的沖突。在流域水資源代際公平綜合治理模式中,上層流域管理部門在考慮環境污染跨期迭代的基礎上,綜合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對用水代際公平、代內公平進行權衡,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將水資源分配到各子區域后,下層的子區域管理者主要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將水分配到生活、工業和農業等多個領域。整個過程既反映區域水資源管理部門和子區域水資源管理者之間的決策沖突的權衡,同時又平衡了經濟增長與流域環境質量,還綜合考慮了水資源配置代內公平和代際公平需求。
優化配置有限的水資源,是解決水資源短缺以及水安全問題,保證經濟、社會、生態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路徑之一。流域水資源代際公平綜合治理模式在社會總福利函數不隨時間推移下降的情況下,探尋水資源最優利用路徑;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對水資源配置社會公平進行權衡;為填補代際配置模型中水質問題的空白,分析從水資源消耗和水資源污染中同時產生效用,解決水污染的跨期積累;協調水資源分配過程中相關利益方的沖突,最終形成流域水資源代際公平綜合治理模式。
代際公平治理新模式能夠解決兩個關鍵問題
流域水資源綜合治理是一個與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約、極其復雜的系統工程。水資源代際公平治理新模式,從代際公平視角出發,兼顧水資源開發利用的當前與長遠利益,兼顧不同子地區與各用水部門的利益,兼顧經濟發展與流域環境保護,平衡了水資源的需求量與供給量、水資源的消耗與污染、當代與后代的用水需求。
第一,時間維度上可持續利用問題。可持續用水需要考慮當代和后代的需要,當代的水資源管理風險判斷要考慮后代水資源利用可能的結果。流域水資源代際公平綜合治理模式研究以經典代際公平理論為基礎,利用經濟學可持續標準對當代和后代公平取水進行定量判斷,這種可持續的水資源開發路徑,既實現了當代與后代之間水資源的優化利用,又解決了經濟高速增長和流域環境持續惡化的沖突,實現了整體效用的最大化,從時間維度上保證流域水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
第二,代際公平配置的系統性問題。隨著城鎮化、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用水類型不斷增多,水資源利用形勢越來越復雜,加上退水增多、退水水質混雜,污水處理技術也還有待改進,水環境污染大大減少了可用的優質水資源。因此,滿足當前和今后幾代人共同需求的用水方式是保證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必要前提。流域水資源代際公平綜合治理模式以經典代際公平理論為基礎,利用經濟學可持續標準對當代與后代公平取水進行定量判斷,從探尋水資源最優利用的代際公平路徑以及水污染的跨期迭代模式,在協調代際—代內用水需求、平衡經濟增長和流域環境保護的基礎上,對各利益相關方的利益沖突進行分析,為流域水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及系統高效配置提供理論和技術保障。
(作者分別為宜賓學院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部講師,宜賓學院國際教育學部地方文化對外研究中心成員;宜賓學院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部副教授,宜賓學院國際教育學部地方文化對外研究中心成員)
【注:本文系沱江流域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市廳級)一般項目“小流域綜合治理模式創新研究——以沱江流域為例”(項目編號:TJGZL2020-05)的成果】
【參考文獻】
①盧黎歌、李小京:《論代際倫理、代際公平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關系》,《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4期。
②Jiuping Xu, Chunlan Lv, Liming Yao, Shuhua Hou, Intergenerational equity based optimal water allo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n the upper reaches of Minjiang River, China. Journal of Hydrology, 2019:835-848.
③A. John, R. Pecchenino, An overlapping generations model of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 Economic Journal, 1994, 104(427): 1393-1410.
責編/銀冰瑤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