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全球化進程中的逆地區化現象透視

【摘要】近年來,“英國脫歐”塵埃落定、立陶宛宣布退出“17+1”合作機制以及美國打造“四國機制”、宣布啟動“印太經濟框架”等,不僅使得歐洲地區一體化進程中的“去一體化”從想象變為現實,而且使得全球化進程中的逆地區化問題走到了前臺,成為世界各國不得不加以警惕的新現象。透析這一現象,不僅需要正確理解地區化與全球化的關系,破除認識誤區,而且還要正確辨識逆地區化的三種主要類型,即以“全球化”為借口的逆地區化、以“地區化”為借口的逆地區化以及以“狹隘民族主義”為驅動的逆地區化。

【關鍵詞】全球化  地區化  逆全球化  逆地區化  技術民族主義    

【中圖分類號】D813    【文獻標識碼】A

2022年5月23日,美國總統拜登在訪問東京期間宣布啟動“印太經濟框架”,首批的13個參與方是美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及7個東盟國家,但明確不包括中國,被認為具有明顯的排他性、針對性和將經濟問題安全化的政治色彩。如果聯想到過去幾年間的一些全球事態,比如“英國脫歐”塵埃落定、立陶宛宣布退出“17+1”合作機制、美國終止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而重訂“美墨加協定”、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并擱置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關系協定談判、牽頭打造“四國機制”等,我們不難觀察到,不僅歐洲地區一體化進程中不斷浮現的“去一體化”已從想象變為現實,而且全球化進程中的逆地區化問題也儼然走到了前臺,成為世界各國不得不加以警惕的新現象。透析這種逆地區化現象,需要正確認識當代全球化進程中的地區化和地區主義現象,特別需要正確理解地區化與全球化的關系,破除相關認識誤區。

對地區化與全球化關系的理解和誤解

地區化和地區主義雖然是兩個概念,但其所指對象基本相同,只不過地區化側重于實踐進程,而地區主義側重于思想觀念,它們所指向的都是世界政治經濟中各種超越民族國家疆界之上而限于一定地理區域范圍的合作、一體化和治理等活動。地區化成為潮流始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從那時起到新世紀初,受歐洲一體化進程加速的影響,歐洲和歐洲之外各個地區都出現了組建地區性合作組織或類似機制的浪潮。比如,歐洲共同體升級成歐洲聯盟,非洲統一組織升級為非洲聯盟,北美三國締結自由貿易協定,亞太國家成立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東盟地區論壇和上海合作組織,歐亞國家成立歐亞經濟共同體,拉美國家組建南方共同市場、安第斯共同體并發起美洲自由貿易區談判,非洲大陸還成立阿拉伯馬格里布聯盟、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中部非洲國家經濟和貨幣共同體、西非經濟貨幣聯盟、東南非共同市場、東非共同體等。這股浪潮被學術界稱為“地區主義新浪潮”,也稱為“新地區主義”,以區別于20世紀40年代后期興起并波及發展中世界的“舊地區主義”——那一波舊地區主義浪潮給世界帶來的是歐洲共同體、歐洲委員會、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歐理事會、歐洲自由貿易聯盟、東南亞國家聯盟、阿拉伯國家聯盟、非洲統一組織、美洲國家組織、中美洲共同市場等一大批地區性合作組織。進入新世紀的第二個十年,由于全球秩序出現新變化,受全球反恐戰爭、金融危機、新興大國群體性崛起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的影響,新地區主義浪潮也出現轉變:地區化更緊密地融入全球化,成為全球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地區主義逐步成為世界事務各個方面(從貿易到沖突管理)的運轉基礎,甚至有人用“地區構成的世界”或“地區世界”來形容當今世界的秩序構造。因此,地區化與全球化的關系如今越發緊密,也越發顯示出復雜性。

全球化是當代人類社會生活跨越國家和地區界限,在全球范圍內展現的不斷增強的全方位的交往、聯系、流動與相互影響的客觀進程與趨勢。地區化則表現為一定地理范圍內的全球化進程。與全球化進程一樣,地區化也發生在全球范圍內地理相鄰或相近的民族國家之間(地區合作)或者民族國家之上(地區一體化)。

地區化是一種局部全球化現象,但又有著區別于全球化總趨勢的特征。比如,地區化總是離不開一定的地理區域,發生在全球整體的一部分即全球次體系之中。這種次體系有時大到涵蓋整個大洲,如亞洲、歐洲、非洲等,有時小到涉及國家之下的部分區域,如瀾湄地區、圖們江地區等。

地區化往往先于全球化而發生,是全球化的“先鋒”,甚至是通往全球化的必由之路。比如在世界貿易領域,當全球多邊貿易談判受阻后,地區貿易協定就如雨后春筍般紛紛成立,如“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等,在貿易自由化范圍和標準上都高于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定,甚至因所涉內容超出世界貿易組織規定的范圍,從而成為全球多邊貿易自由化的先行者。世界貿易組織甚至把根據關稅及貿易總協定“授權條款”簽署的優惠貿易安排、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局部自由貿易協定、自由貿易協定、關稅同盟、共同市場等統稱為“地區貿易協定”,并設立專門委員會歸口管理。

地區化與全球化的區別還體現在,地區化并不總是與全球化步調一致,一定地區范圍內開展的合作與一體化活動有可能與全球化方向相悖,甚至地區化本身被看作是全球化的“逆過程”。因此,對于它們二者之間的關系,現實中多有誤解和爭議。

最著名的爭議是20世紀90年代由美國國際經濟學家賈格迪什·巴格沃蒂提出來的。他就全球多邊貿易談判受挫而地區貿易協定勃興的現狀提出質疑,認為地區貿易協定有悖于多邊貿易原則,而且容易產生“意大利面碗效應”,對世界貿易是不利甚至有害的。后來的實踐證明,這種質疑不過是一種暫時的誤解,盡管也產生了敲擊警醒的效果。在世界貿易組織發布的《2011年世界貿易報告》中,不僅承認地區貿易協定與其共存,而且認為正在逐步走向與其和諧共生。

進入新世紀以來,當世界主要經濟體熱衷于談判建立超大型自由貿易協定,如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議和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時,有人又擔心主要大國(美歐中日)欲通過這些超大型協定架空世界貿易組織,爭奪新一輪世界貿易規則的主導權。巴格沃蒂甚至一直不看好這種地區性的特惠自由貿易協定,堅持認為“特惠貿易協定是世界貿易體系的一個毒瘤”,后來又將其稱為“貿易體制中的白蟻”,蛀蝕著自由貿易體系。如今,隨著逆全球化潮流的興起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球生產鏈、供應鏈、價值鏈的斷裂,人們已經越來越重視地區化和地區主義的發展,給予的正面評價越來越多。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等人認為,地區化(區域化)是針對“去全球化”問題的一個“比較折中的解決方案”。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與全球化中心高級研究員帕拉格·康納甚至認為,“地區主義已經開始明確地代替全球主義”。

正是由于人們將視線從全球層面轉向地區層面,對地區化的誤解和疑慮也在不斷增加。總結起來,筆者發現有兩種誤解比較極端:一種是把地區化與全球化混為一談,認為逆地區化就是逆全球化。比如,人們普遍把“英國脫歐”這種逆地區化現象當作典型的逆全球化現象。一種是把地區化與全球化對立起來,甚至把地區化和逆地區化都看作是“狹隘民族主義”的政策工具。比如,有人不分青紅皂白地給“美墨加協定”以及尚在構想之中的“民主合作伙伴俱樂部”等都扣上所謂“新區域主義”的帽子,并大加撻伐。而實際上,這些現象有些是逆地區化的表征,有些是“狹隘民族主義”在背后作祟,但無論如何它們都不應該被打上“新區域主義”的標簽。

正確辨識逆地區化現象

所謂“逆地區化”,是指地區化的退化或回潮,也可稱之為“去地區化”。具體是指,當今世界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受挫或后退,全球合作陷入僵局或失靈,而原本與全球化相伴而生、并行不悖的地區化進程也出現了僵化、重組、失效和后退等問題。這意味著地區化從推動地區走向合作、一體化和治理的原來方位上有所后退,甚至明顯逆反,從開放性合作退回到排他性合作,從而對全球化進程構成一定威脅。這種現象以近年來的“英國脫歐”為顯著標志,但也包含美國重新達成“美墨加協定”、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牽頭搭建印太“四國機制”和“澳英美聯盟”以及啟動“印太經濟框架”等世界政治現象。由于這些現象與逆全球化潮流同步激蕩,與強現實主義和民粹民族主義匯流共生,因而不僅導致地區化發展潮流受阻,而且可能誘使地區化由良性合作退向惡性競爭和對抗,所以非常值得我們警惕和防范。概括來看,當前世界上已經出現的逆地區化現象可以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第一種,以“全球化”為借口的逆地區化。“英國脫歐”往往被人們不加區分地視為逆全球化的最典型表現之一,而事實上它主要代表的是一種逆地區化現象。英國脫離歐盟只是表明,它不再像70年前那樣積極倡議組建“歐洲合眾國”,也不再像50年前那樣渴望成為歐洲共同體的一分子,但并不表示英國在脫離全球化軌道,朝著與全球化相反的方向前進。英國始終認為它并未離開歐洲,只是脫離了歐盟這樣一個地區一體化組織(原本英國在歐盟中就是若即若離的一分子,它一直沒有加入歐元區,也不參加《申根協定》)。更有甚者,正如英國政府宣示的,“脫歐”后的英國將要成為一個更加外向型的全球化國家,成為所謂的“全球化的英國”或“全球英國”。

“全球英國”是英國“脫歐”的真正動機所在,它所要脫離的只是它在歐盟中的尷尬角色,而其真正想要實現的是重塑英國作為全球性強國的全球形象與身份。2016年至今,英國在加緊進行“脫歐”活動的同時,并未放棄與全球化的聯系,英國對世界貿易組織始終持積極支持態度,甚至還高調介入印太事務,2020年與日本談判達成了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還明確表示欲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并為此準備進行正式談判。“全球英國”已不再是當年脫歐派的一個托辭,而是英國政府為未來至少10年擘畫的一大外交愿景。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我們很難說“英國脫歐”就是反全球化或者逆全球化,而只能說它是典型的逆地區化現象。全球化雖說可能是英國“脫歐”的漂亮借口,但最多我們可以批評說其要實現的是“英國的全球化”,而不是“全球的全球化”。我們甚至還要注意,“英國脫歐”給歐洲地區一體化帶來的影響,不能過分夸大。正如歐盟委員會發布的《歐洲的未來白皮書》所表明的,或許它在給歐盟帶來厄運的同時,又為歐盟開啟了一扇通向變革的機會之窗。另外,歐英未來關系協議的最終達成也表明,英國脫離的是歐盟而不是歐洲,它仍然需要與歐盟發展雖非盟友卻是伙伴的地區間關系。

第二種,以“地區化”為借口的逆地區化。進入新世紀以來,全球地區化進程中充滿著競爭色彩。比如,在世界貿易領域,各國普遍承認實現全球自由貿易的道路是多邊貿易自由化,即以世界貿易組織多邊貿易談判為主渠道。但是,簽訂地區貿易協定一直需要得到世界貿易組織及其前身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的正式認可(《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第24條)。事實上,當今世界每個國家至少參加了一個地區貿易協定。據統計,2020年在世界貿易組織備案的地區貿易協定已多達499個。可以說,貿易地區化已經成為實現貿易全球化的可靠選擇,兩條道路并行不悖。

然而,對于貿易地區化的爭議卻始終不斷,比如人們常指責的地區主義“意大利面碗”現象,其實就是地區化的擴散競爭效應造成的,有其客觀必然性。經濟學家們已通過調研證明,地區主義“意大利面碗”現象并不一定會給各國貿易利益帶來負面影響。另外,當新組建的地區貿易協定明顯是針對相鄰地區或競爭經濟體的類似行為發生時,貿易對抗色彩就顯現出來,比如英國組建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就有著與歐洲共同體競爭對抗的意圖;美國組建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也明顯針對的是歐洲統一大市場的形成。如果說上述情形最終被證明并非有違貿易全球化大方向而是成功匯入貿易地區化潮流的話,那么,近年來美國在地區貿易協定中倡導推行排他性條款則是對地區化潮流的明顯反動,比如美國推動達成的“美墨加協定”,其包含的“毒丸條款”就是對自由貿易原則的扭曲。“美墨加協定”第32節第10條規定:“如果一國被美墨加三方任何一方認定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同時該國與美墨加三方均沒有簽訂自貿協定,三方中任何一方與該國開始自貿協定談判之前至少三個月,需要通報三方中的其他各方。任何一方如果與非市場經濟國家簽訂自貿協定,其他各方有權提前六個月通知終止適用美墨加協議,并且用雙邊協定取代。”這就明顯排斥中國這樣的被美國等國家單方面認定的“非市場經濟國家”與該協定任一成員國談判自由貿易協定。這樣的地區貿易協定在一定意義上已經拋棄了自由貿易的基本原則,成為了一種以“地區化”為借口的逆地區化行為。最近由美國宣布啟動的“印太經濟框架”也明確將中國排除在外,并以維護貿易“秩序和規則”的名義背離世界自由貿易的潮流,以保持地區“自由和開放”的名義排斥與自己價值觀不同的經濟競爭者。更有甚者,美、英、日等發達國家還在外交和安全領域,以拉幫結派的方式,踐行“偽多邊主義”,組建排他性的地區或跨地區集團,如“五眼聯盟”“民主十國聯盟”“四國機制”“澳英美聯盟”等,企圖對與它們存在信仰和價值觀分歧的其他國家進行圍堵和打壓,這明顯不符合全球化和地區化的歷史潮流,因而基本上都可以歸入以“地區化”為借口的逆地區化行為類型。

第三種,以“狹隘民族主義”為驅動的逆地區化。當今世界,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合流,形成全球化的逆流,強烈沖擊著國家、地區、全球三個層面的政治秩序。這股逆流的背后實際上是“狹隘民族主義”在作祟,在政策領域的典型體現就是“美國第一”政策。“美國第一”是與全球主義和全球秩序相悖逆的,“美國主義”并不符合現代民族主義的主流觀念,對當代民族國家秩序構成了巨大沖擊。美國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所踐行的國內動員方式,以及其對外政策中無視傳統盟友利益的做法,都已經被證明是徹底的失敗。

當前,“美國第一”政策所掀起的全球化逆流并未止息,特別是“技術民族主義”繼續影響著美國政府的內外政策,甚至在當今世界掀起了新一輪的浪潮,成為新時期大國競爭的核心特征。“技術民族主義”的根本特征是,尋求在本地和全球范圍內為其利益相關者獲得競爭優勢,并利用這些優勢獲取地緣政治利益。當前美國所倡導的“技術民族主義”有著強烈的民粹化趨向,究其實質則是一種“狹隘民族主義”,因為它所強調的是先進技術由哪國掌握、為哪國服務的問題,而無視科技全球化的大趨勢。以這種民粹化的“技術民族主義”為表征的“狹隘民族主義”,不僅驅動全球化偏離健康軌道,而且逆轉了地區化的正常發展。有人認為這種“狹隘民族主義”驅動的逆地區化現象是一種“新區域主義”,即“是一國保護主義超越本國國界的表現形式,或是區域內國家出于共同需求實施的一種區域排他機制”,實在是一種嚴重的誤解。“新區域主義”(即新地區主義)作為一種推動地區合作與一體化的思潮,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演變,如今更趨向多元化和多維性,這與全球秩序的多極化和多元化發展實踐是協同一致的,并非是全球化的逆過程。逆全球化現象在地區層面的表現一定也是逆地區化或反地區化的,那種組建排他性區域或泛區域機制的做法不過是舊地區主義的象征案例,以20世紀30年代頗為盛行的貨幣集團對抗最為典型,早已成為當代地區化發展過程中的殷鑒。當代這股“技術民族主義”浪潮所內含的大國對抗、民族自利、地區分割等特征,也完全與“新地區主義”所倡導的合作價值相悖,充其量是一種新型的“狹隘民族主義”而已,終將被歷史所唾棄。

人類不會真的退回過去,而會從容走向未來

正如全球化進程從來不是線性發展、一直向前一樣,地區化進程更是一波三折,有進有退、有順有逆。以歐洲為例,其地區一體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至20世紀60年代中期曾出現第一波浪潮,但之后漸漸走入低谷,停滯不前雖然并不一定意味著倒退,但“疑歐主義”即抵制歐洲一體化的思想始終存在,歐洲一體化進程也始終存在著“溢回”或“倒溢”的可能性;20世紀80年代中期,歐洲一體化興起第二波浪潮,而且勢頭更猛,在經濟、政治、安全和社會諸領域都有顯著推進,但歐債危機、移民危機引起的政治經濟動蕩,以及“英國脫歐”從倡議到實現,使得歐洲一體化出現明顯倒退。

幾乎就在英國完成“脫歐”程序的同時,中國、日本等國家先后正式完成《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核準程序,為該協定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實施鋪平了道路。作為當今世界規模最大的地區性自由貿易協定,RCEP代表著亞洲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邁上新臺階,在全球化和地區化不斷遭遇逆流的今天,這充分展示了亞洲地區的經濟活力和合作韌性。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遷延不去,各國重振經濟的步伐緩急不一,逆地區化和逆全球化都可能再掀波瀾。然而,只要世界各國合作團結,共同致力于構建合作型安全文化,共同反思治理領域的漏洞和不足,不斷完善全球治理、地區治理和國家治理,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將不會真的退回過去,而會從容走向未來。

(作者為中國政法大學全球化與全球問題研究所教授)

【注: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百年變局下全球化進路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研究”(項目編號:21&ZD172)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李明明:《歐洲去一體化:理論邏輯與現實發展》,《外交評論》,2018年第6期。

②[美]賈格迪什·巴格沃蒂著、黃勝強譯:《貿易體制中的白蟻:優惠貿易協定如何蛀蝕自由貿易》,北京:中國海關出版社,2015年。

③[德]克勞斯·施瓦布、[法]蒂埃里·馬勒夫著,世界經濟論壇北京代表處譯:《后疫情時代:大重構》,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20年。

④蔡拓等:《全球學導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⑤[日]河合正弘、[英]加乃山·維格那拉加主編,王震宇等譯:《亞洲的自由貿易協定:企業如何應對》,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

⑥王緝思:《民粹主義的深厚基礎與強烈沖擊》,《國際戰略研究簡報》,2016年12月28日。

⑦李崢:《全球新一輪技術民族主義及其影響》,《現代國際關系》,2021年第3期。

⑧王玉柱:《發展階段、技術民族主義與全球化格局調整——兼論大國政治驅動的新區域主義》,《世界經濟與政治》,2020年第11期。

⑨《商務部:爭取2022年1月1日RCEP正式生效實施》,中國網,2021年3月25日。

責編/孫渴    美編/王夢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銀冰瑤]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色网页免费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在线播放 |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久狼 | 久久精品综合 | 亚洲爆操| 国产青草视频免费观看97 | 久久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日韩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 黄片毛片在线观看 | 久久国产成人福利播放 | 亚洲精品第1页 | 欧美日韩在线永久免费播放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 日韩免费精品一级毛片 | 五月婷婷综合在线 |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 | 欧美末成年videos丨 | 亚洲日产综合欧美一区二区 | 色涩视频 | 一级做一级爱a做片性视频视频 | 国产一区二区影视 | 一级做a爰片性色毛片思念网 | 国产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 国产视频网 | 最新内地三级在线观看 | 黄色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 高中生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人体做爰大胆 | 亚洲国产aaa毛片无费看 | 古代级a毛片可以免费看 | 国产精品一区欧美日韩制服 | 国产丝袜按摩女技师在线 |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牛牛影视 | 亚洲精品美女在线观看播放 | 中文字幕视频不卡 |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麻豆 | 爱爱永久免费视频网站 | 亚洲一区二区黄色 | 一道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图片 | 99国产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