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增文 武漢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推進基層減負是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基層是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的最前線,事關國家各項政策的落實,基層減負絕不是減責任和減擔當,而是求真務實、真抓實干,讓基層干部能將更多時間和精力花在人民群眾真正需要的地方。
客觀層面:解壓、減負、緩憂
明晰權責邊界,強化技術賦能,打開“減壓閥”。縣鄉兩級要堅持“屬地管理”原則,建立權責清單制度并公示權責清單,明確基層政府具體的工作職責,接受基層群眾的監督。近年來,山東省積極推動鄉鎮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出臺《關于明晰縣鄉職責規范“屬地管理”的若干意見(試行)》,建立事項主體責任和配合責任清單制度,要求縣級政府禁止對鄉鎮承擔配合的工作進行考核,清單之外的工作事情未經批準一律不得委派給鄉鎮政府。
基層干部的壓力還來源于人民群眾日益多元化的服務需求,當前部分群眾反映“辦事慢、辦事繁、辦事難”問題仍然嚴峻。對此基層干部要踐行“最多跑一次”服務理念,強化技術賦能,推動線上和線下辦事相互融合。近年來,浙江省積極推動“最多跑一次”改革,應群眾需求而生,為解決實際問題而變,大力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推進網上辦事服務公開,基層干部負擔減輕了,人民群眾滿意度提高了。
減會、減文、減考核,點燃“推進器”。一是謹防“文山會海”。在開會方面,建立例會管理制度,基層干部一周只需參加一次例會,能合并的會議進行合并,非必要不開會,并對發言單位和發言時間加以限定;在發文方面,建立發文負面清單制度,發文堅持精簡化、規范化和科學化。浙江省新昌縣確定每周三為“無會日”,除重大會議外,原則上不要求基層領導干部周三參加會議,并強化“兩辦”前置審批發文,可發可不發一律不發。二是統籌安排年度考核,化解“考核煩”。每年年初制定全年的考核監督計劃,由市級部門統籌考核,避免重復考核,不搞工作留痕,減輕基層干部的迎檢負擔。在具體考核過程中,由縣級政府成立考核督察辦,整合考核項目,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綜合考核指標體系,對基層干部的工作能力、內容、效率和成效等進行綜合考核,采取年終集中考核。
健全關心關愛機制,營造干事創業的良好環境,激發“能動性”。健全關懷激勵制度,提供必要保障,從而調動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一是搭建“物質+服務”的關懷激勵機制,實現物質保障、心理輔導、生活照料和社會融入等多元化關愛方式。安徽省廣德縣用“激勵”推動“作為”,積極推動物質保障、生活關懷和精神激勵“三結合”,嚴格落實帶薪年休假制度和年度體檢制度。二是推動資源下沉,夯實基層干部的后勤保障。通過激勵機制鼓勵更多優秀人才向基層流動,解決基層人難找、留不住和人手少的問題。建立基層干部報酬動態增長機制,政府財政向基層傾斜,提高基層干部的薪資報酬。
主觀層面:找準角色、細化計劃、提高能力
提高認知水平,找準角色定位。基層干部要提高角色認知能力,明確“我是誰”“我應該做什么”以及“我需要如何去做”。第一,做好角色定位。基層干部是實踐者,組織者和服務者,是國家路線、方針和政策的實施者,走在為人民服務的最前沿。基層干部要牢記為人民服務的使命和擔當,以飽滿的熱情、滿腔的熱血和十足的干勁在服務人民群眾的崗位上建功立業。第二,把握職責義務。基層干部要明晰自身工作的規范、權力和義務,認真學習相關政策文件,制定權力義務清單,依法依規行使權力履行義務。在具體工作過程中,基層干部既不能玩忽職守,也不可越俎代庖,要及時與上級領導和同事溝通,做好本職工作。
強化目標導向,制定工作計劃。基層工作千頭萬緒、錯綜復雜,基層干部必須學會把握事情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對工作進行分類,以便合理分配時間。應借鑒美國的管理學家科維提出的時間“四象限”方法,按照任務重要性和時間緊迫性兩個標準,將基層事務劃分為四類。優先解決重要又緊急的事務,將更多的時間用以處理重要但不緊急的事務,花費少量的精力在不重要但緊急的事務,避免把精力浪費在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情上。在制定工作計劃時,基層干部要堅持務實、細致和嚴謹的原則,以目標為導向,明確落實時間,實現工作計劃與工作時間相對照。
加強業務學習,提升專業能力。能力不足、專業化水平不高制約基層干部行政效率,應加強對基層干部的教育培訓,提高其業務能力。一方面,基層干部的選拔任用應注重考察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盡可能將基層干部安排到與自己專業相適應的崗位,做到人崗匹配。另一方面,要加強干部培訓,采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積極開展講座,通過與專家學者的交流提升知識儲備和完善知識結構體系。堅持學用結合,在實踐中檢驗知識水平,在磨礪中提升業務能力,領導干部要在一線工作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基層黨組織要根據個人特質和專業類型,建立分類分層的專業型干部數據庫,加強基層干部的精細化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