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也是人類交流交往的積極成果,符合世界各國人民共同追求,順應時代發展進步潮流,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價值基礎。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何以成為一種促進全人類共同發展的共同體形態、一種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建設性方案,必須深刻認識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基礎具有普遍性,與世界各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價值具有一致性。
【關鍵詞】共同體 人類命運共同體
全人類共同價值
【中圖分類號】D602 【文獻標識碼】A
共同體:本質規定及其形態
共同體形成的關鍵在于共同價值的凝結,共同價值不斷促進共同體成員之間形成相互依存關系,在沖突與融合中追求著一種普遍性邏輯,進而推動共同體的形態從傳統向現代演進。按照性質的不同,共同體呈現出不同的劃分形式,如滕尼斯提出“血緣共同體”“地緣共同體”“精神共同體”,馬克思提出“自然共同體”“虛假的共同體”“真正的共同體”。從共時態上,共同體表現為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不同的共同體,由不同的共同價值紐帶維系著。我們可以從共同體的形態中析離出“善”和“共善”的價值要素,作為全人類共同價值構建的歷史資源。
馬克思、恩格斯明確提出了“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的著名命題,即“各民族的原始封閉狀態由于日益完善的生產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間的分工消滅得越是徹底,歷史也就越是成為世界歷史”。①這一論斷從人類社會發展歷史出發,深入分析了世界歷史與民族歷史之間的辯證關系,提出人類歷史必將日益從區域民族性轉向世界民族性的歷史規律。馬克思批判資本主義剝削本質對共同體成員之間關系的割裂,指出“現代國家本身置現實的人于不顧,或者只憑虛構的方式滿足整個的人”②,并將形成于資本主義剝削制度下的共同體視為“虛假共同體”。《共產黨宣言》在談及未來所要建設的共同體時指出:“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③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共同體形態拋棄了異化思想、消弭了私有制對人的禁錮,提出“真正的共同體”中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馬克思、恩格斯的“真正的共同體”理論,用“人類解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共同價值追求賦予了共同體新的內涵,為全人類共同價值提供了基本的理論邏輯。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為經濟全球化發展提供了一種積極的建設邏輯,其包含的全人類共同價值積極倡導建立世界各民族和平、平等、共同發展的全球交往新秩序,站在全人類共同利益與發展需求的立場,倡導推動共同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全面發展。從血緣共同體到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體的價值選擇突破了民族、地域等的限制,從理論走向了現實。伴隨著現代化日益成為世界各國發展的必然階段,任何國家和民族都不能離開世界的發展來謀求自身的發展,各個國家和民族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全人類共同價值從維護人類社會整體利益和消解社會矛盾的共贏視角出發,深度關切全人類的生存價值,積極回應全人類的發展價值,積極推動構建一種新的價值體系,倡導通過共同發展消解對立、對抗,建立起共同發展的積極建設邏輯。
人類命運共同體:最大的共同體與最普遍的價值
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一系列以往共同體所不具有的特征。例如,其外部沒有其他的共同體,因而對外處理的是人類與自然的關系;由于共同體成員來自不同的國家、地區、民族,對內處理的是共同體內部的關系。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的講話中指出:“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也是聯合國的崇高目標。目標遠未完成,我們仍須努力。當今世界,各國相互依存、休戚與共。我們要繼承和弘揚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理念和新方案追求全人類共同發展,積極倡導、尊重、維護每個國家的平等發展,提倡世界各民族建立合作共贏、互惠互利、和平共處的關系,逐漸獲得世界各國的廣泛認可。
全人類共同價值為滿足全人類的共同需求、維護全人類的共同利益、促進全人類的共同發展建立起一種可行性,促進經濟全球化由西方中心立場轉向全人類立場,客觀上為經濟全球化構建起一種新的價值基礎。正如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的:“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不是‘自我意識’、世界精神或者某個形而上學幽靈的某種純粹的抽象行動,而是完全物質的、可以通過經驗證明的行動,每一個過著實際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個人都可以證明這種行動。”⑤因此,要實現全人類共同生存與發展,就必須建立起一種共同的價值基礎,堅持求同存異、合作共贏原則,放棄狹隘的利己主義、民粹主義、保守主義,不斷從對抗走向共贏。基于全人類共同價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對解決全球問題的貢獻,根本在于正確認識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積極關注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共同命運,恪守生存價值是人類最根本、最核心的基本要求,倡導世界各民族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為全球性問題的解決提供可行路徑。由此,全人類共同價值建立起的價值體系超越了僅將發展作為目標、手段的單維價值標準,超越了現代化和經濟全球化的單維物質主義基礎,實現了全人類生存價值與發展價值的統一。在此意義上,全人類共同價值包含著世界各國、各民族發展的理想價值追求,其倡導的和平發展、和諧發展、共同發展、全面發展既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客觀基礎,也是人類共同價值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現實訴求。
全人類共同價值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經濟全球化的一種文化選擇,促進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之間的交往不斷加深。正如亨廷頓在《文明的沖突》中描述的:“冷戰結束后的幾年中,人們的認同和那些認同的標志開始發生急劇的變化。全球政治開始沿著文化線被重構。”⑥“文化共存,需要尋求大多數文明的共同點,而不是促進假設中的某個文明的普遍特征。在多文明的世界里,建設性的道路是棄絕普世主義,接受多樣性和尋求共同性。”⑦這里所稱的普世主義倡導“普世價值”。西方的“普世價值”實質上是一種文化同質化的發展邏輯,這一邏輯強調經濟全球化應該以西方“普世價值”為核心,非西方國家應當認同“普世價值”主導下的民主、法治、自由市場、人權等觀念,并將“普世價值”觀念納入本國的價值體系中。全人類共同價值深刻洞察各國相互依存、文明多元共生的現實,把握任何國家都無法狹隘地盯著自身利益、局部利益而無視全人類共同利益的時代趨勢和歷史規律,站在全人類共同利益的高度凝煉不同國家、民族、地域、文化背景人們的價值共識,反映各國人民普遍認同的價值理念的最大公約數,超越意識形態、社會制度和發展水平的差異,是全人類共同享有、也有責任共同維護并弘揚的價值理念。全人類共同價值以整體思維、系統觀念觀照全人類的前途命運,超越了長期困擾國際關系發展的對抗式價值理念,符合人類共同利益。
全人類共同價值: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
習近平主席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上的主旨講話中指出:“各國歷史、文化、制度、發展水平不盡相同,但各國人民都追求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⑧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世界各國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共同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⑨全人類共同價值有利于世界各民族生存價值與發展價值的統一,有利于積極推動各民族文化的平等發展,實現世界各民族文化共性和文化特殊性的辯證統一。人類文明的發展必然伴隨著不同文明交流融合的過程。全人類共同價值不僅反思自身文明與“他者”文化的共同價值,亦為全人類文明發展提供可能的前提。全人類共同利益的存在、共同風險的應對,必將促進各國之間的文明對話,促進各文明主體之間事實上的相互聯系與相互依存。多樣性是人類文明的魅力所在,不同國家人民實現價值的路徑不同。全人類共同價值堅持普遍性與特殊性、共性與個性相統一,既弘揚促進人類發展進步的先進價值,也尊重不同國家、不同文明在價值實現路徑上的特殊性、差異性,對多樣性的價值實現路徑不是進行否定或替代,而是主張求同存異、平等交流、相互借鑒。這樣的價值才能把全人類意志和力量凝聚起來,為應對層出不窮的全球性挑戰、增進各國人民福祉增添動力。
全人類共同價值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文明范式,這種文明范式承認文化的世界化和文化的民族化、世界文明和本國文明互為存在條件,表現為以全人類文明共同發展進步為歸宿,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文明的多元融合促進了全人類共同發展。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體現出全人類在解決共同面臨的重大問題上的價值訴求。全人類共同價值鮮明體現著主權平等、溝通協商、公平正義、開放包容、人道主義等理念,凝聚了人類不同文明的價值共識,揭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基礎,為豐富和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提供了價值導向。因此,建立在全人類共同價值基礎上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實現全人類共同發展的最可靠保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各國堅持對話協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贏、交流互鑒、綠色低碳,共同為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而努力。
(作者為黑龍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黑龍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注: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全人類共同價值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大理念研究”(項目編號:23AZD076)、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項目編號:22KSB152)階段性成果】
【注釋】
①②③⑤《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68、9、422、169頁。
④《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522頁。
⑥⑦[美]塞繆爾·亨廷頓著、周琪等譯:《文明的沖突》,北京:新華出版社,2017年,第3、377頁。
⑧《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425頁。
⑨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63頁。
責編/靳佳 美編/陳媛媛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