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2024年1月4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指出,要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最大的政治,緊扣一個“實”字抓好黨的二十大戰略部署的貫徹落實,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更大貢獻。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是在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從五個方面精辟概括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全局作出的重大判斷。新征程上,把握好作出這一重大判斷的重要依據,領悟好新時代以來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把握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最大政治的實踐途徑,對于我們增進對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的重要依據
黨的二十大報告鮮明提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2023年12月29日舉行的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是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是新時代最大的政治。”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有著深刻的依據。
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長期探索和實踐中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重大成果。近代以來,在外國列強入侵和封建腐朽統治下,我國錯失了工業革命的機遇,大幅落后于時代,中華民族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要實現現代化是不可能的。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經過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實現現代化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已有基礎上繼續前進,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踐證明,中國式現代化走得通、行得穩,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新時代最大的政治,體現了我們黨對這一長期實踐探索重大成果倍加珍惜、始終堅持的堅定決心和信心,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堅定戰略定力。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是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歷史發展是連續性和階段性的統一,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的歷史使命和任務,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歷史擔當和責任。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布:“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此,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戰略安排進行宏觀展望,進一步明確了到2035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描繪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美好圖景,重點部署了未來5年的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2023年3月13日,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接力棒,歷史地落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我們要按照黨的二十大的戰略部署,堅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團結奮斗,開拓創新,在新征程上作出無負時代、無負歷史、無負人民的業績,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我們這一代人的應有貢獻!”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凸顯了我們黨錨定未來發展目標的歷史自覺和政治自信,對于進一步統一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思想和行動,匯聚起攻堅克難、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不斷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具有重大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代表了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中國式現代化破解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諸多難題,摒棄了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兩極分化的現代化、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老路,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現了現代化的另一幅圖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中國式現代化是對西方式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超越,是對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14億多人口要整體邁入現代化社會,其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的總和,將徹底改寫現代化的世界版圖,在人類歷史上是一件有深遠影響的大事。“當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不是走資本主義道路而是走社會主義道路成功建成現代化強國時,我們黨領導人民在中國進行的偉大社會革命將更加充分地展示出其歷史意義。”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表明中國式現代化不僅發展我們自己,也造福世界,為世界發展提供新機遇,為人類探索現代化道路和更好社會制度提供新助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必將贏得越來越多國家和人民的尊敬和支持。
總之,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符合我們黨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現實邏輯,集中體現了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我們要把思想認識和行動統一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
二、新時代以來的生動實踐證明把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是完全正確的
新時代以來,我們黨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堅持問題導向,圍繞解決現代化建設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我們黨在認識上不斷深化,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黨進一步深化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和本質的認識,概括形成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初步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我們黨在戰略上不斷完善,作出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的戰略安排,明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等一系列重大戰略,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戰略支撐。我們黨在實踐上不斷豐富,推進一系列變革性實踐、實現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一系列標志性成果,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中國式現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學、更加可感可行,中華大地到處呈現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生動實踐。
在“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建設上,我們黨提出并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現代化道路上一個也不能少、一個民族都不能少,使14億多人口要整體邁入現代化社會,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把人口壓力轉變為人力資源優勢,把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為現代化動力,避免了西方現代化導致的社會撕裂、政治極化、族群對立。
在“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建設上,我們黨堅持社會主義方向,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摒棄了西方兩極分化的現代化,團結帶領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探索出發展中國家大規模減貧脫貧的有效路徑,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建設上,我們黨摒棄了西方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使現代化回歸人的現代化這一本質,領導人民不斷厚植現代化的物質基礎,不斷夯實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質條件,同時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傳承中華文明。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正巍然聳立。中國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就是要推動國際社會解決物質和精神失衡問題,共同推動人類文明不斷進步。
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上,我們黨摒棄了先污染后治理的傳統工業化道路,領導人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健全,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中華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為保護地球家園作出中國貢獻。
在“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建設上,我們黨摒棄了西方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老路和“國強必霸”的邏輯,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弘揚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從推動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新型經濟全球化到秉持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原則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從倡導共建“一帶一路”到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中國式現代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向世界傳遞了和平和睦和諧的理念,推動實現和平發展、互利合作、共同繁榮的世界現代化。
萬山磅礴有主峰。今天,我國之所以在國際競爭的許多方面都贏得了戰略主動,中國人民之所以更加自信、自立、自強,世界范圍內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意識形態、兩種社會制度的歷史演進及其較量之所以發生了有利于社會主義的重大轉變,難道不正是新時代以來我們黨在已有基礎上,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牢牢把握中國式現代化這個最大政治的結果嗎?難道不正是我們黨一以貫之又與時俱進地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結果嗎?新時代以來的生動實踐證明,把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是完全正確的。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在當前國際國內環境發生深刻復雜變化的情況下,黨中央強調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就意味著我們既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及時優化調整戰略策略,更要保持戰略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為任何風險所懼,朝著既定的戰略目標,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是對國內國際大勢的深刻把握和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自信!
三、把握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最大政治的實踐途徑
從現在到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還有10多年的時間,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還有不到30年的時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前進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各種風險挑戰。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仍然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團結最廣大人民,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把宏偉藍圖一步步變成美好現實。”
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黨的領導直接關系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運、最終成敗。”我們要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確保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正確方向。我們要把黨的領導落實到黨和國家事業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使黨始終成為風雨來襲時全體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確保擁有團結奮斗的強大政治凝聚力、發展自信心,集聚起萬眾一心、共克時艱的磅礴力量。
要團結最廣大人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人民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主體”。我們要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站穩人民立場,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尊重人民首創精神,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匯聚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大力量,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以不可逆轉之勢不斷攀登到新的歷史高度。
要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目前,我國的經濟規模位居世界第二位,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但與實現現代化的目標要求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沒有堅實的物質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我們要準確認識和把握社會主要矛盾,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科學設定預期目標,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加強政策工具創新和協調配合,多出有利于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看準了就抓緊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充分挖掘增長潛力,在“做大蛋糕”的同時“分好蛋糕”,不斷鞏固穩中向好的基礎,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要聚焦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我們要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構建新發展格局,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著力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要發揚斗爭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敢于斗爭、敢于勝利,是中國共產黨不可戰勝的強大精神力量。實現偉大夢想就要頑強拼搏、不懈奮斗。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同時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我們要增強憂患意識、始終居安思危,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敢于斗爭,善于斗爭,逢山開道、遇水架橋,勇于戰勝一切風險挑戰,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不斷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
(作者: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