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贏得了“兩個歷史主動”的重要論斷,是對中國共產黨協同推進自我革命與社會革命規律的深刻揭示。其中,通過反腐敗斗爭“贏得了確保黨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的歷史主動”,是黨的自我革命的充分體現;通過反腐敗斗爭“贏得了黨團結帶領全體人民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共同奮斗的歷史主動”,則是偉大社會革命的充分體現。
【關鍵詞】“兩個歷史主動” 深刻意蘊 反腐敗斗爭 【中圖分類號】D262.6 【文獻標識碼】A
腐敗是我們黨面臨的最大威脅,反腐敗是最徹底的自我革命。2025年1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指出:“進入新時代,面對黨內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突出問題,我們堅持有腐必反、有貪必肅,不斷純潔干部隊伍,維護了黨的形象,鞏固了紅色江山,贏得了確保黨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的歷史主動,贏得了黨團結帶領全體人民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共同奮斗的歷史主動。”贏得了“兩個歷史主動”重要論斷的提出,彰顯了新時代我們黨深刻把握反腐敗斗爭規律性認識的主體性自覺,表明我們黨對新時代反腐敗斗爭重大意義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贏得了“兩個歷史主動”的生成意蘊
對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反腐敗斗爭歷史進程的深刻把握。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發揚徹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開展史無前例的反腐敗斗爭,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并全面鞏固,成功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反腐敗之路,百年大黨在自我革命中不斷煥發蓬勃生機。2012年11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指出:“新形勢下,我們黨面臨著許多嚴峻挑戰,黨內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尤其是一些黨員干部中發生的貪污腐敗、脫離群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必須下大氣力解決。”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提出“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2017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上明確提出“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2018年12月13日,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對我國反腐敗斗爭形勢作出重大判斷——“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2021年11月,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對反腐敗的新情況新動向作出重大判斷,強調“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并全面鞏固”。在2024年1月召開的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了這一重大判斷。從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到“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從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到“取得壓倒性勝利并全面鞏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真正做到了“踏石留印、抓鐵有痕”。新時代反腐敗斗爭贏得了“兩個歷史主動”的重要論斷,正是基于對反腐敗斗爭形勢的科學研判而提出的,是對腐敗的本質特征和反腐敗努力方向的深刻把握。
對中國共產黨把握歷史主動精神的深刻認識。所謂歷史主動,是指一個政黨或者國家,在遵循客觀規律、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前提下所展現出的對歷史發展大勢的敏銳洞悉,對歷史機遇的精準把握,以及推動歷史不斷向前進步的精神特質與實踐風格,蘊含著歷史發展客觀規律性與人的主觀能動性辯證統一的理論邏輯。在推進反腐敗斗爭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體現了強烈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彰顯了鮮明的歷史主動精神。2022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體學習時指出:“黨通過前所未有的反腐倡廉斗爭,贏得了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人民衷心擁護的歷史主動,贏得了全黨高度團結統一、走在時代前列、帶領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主動。”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贏得歷史主動,而反腐敗是最徹底的自我革命。反腐敗斗爭永遠在路上,必須繼續發揚強烈的自我革命精神,保持零容忍的警醒和力度,堅決割除毒瘤、清除毒源、肅清流毒,以自我革命的戰略主導把握事業發展的歷史主動。新時代反腐敗斗爭贏得了“兩個歷史主動”重要論斷的提出,反映了我們黨作為百年大黨一以貫之的精神風貌,充分體現了對把握歷史主動精神的深刻認識。
對中國共產黨協同推進自我革命與社會革命規律的深刻揭示。黨的自我革命是指中國共產黨將自身作為革命對象,以革命的氣魄和品格進行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理論創造與實踐活動。自我革命是共產黨人增進革命性,穩固并提升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以及社會號召力的關鍵之舉。社會革命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團結帶領人民群眾解放無產階級和全人類、實現共產主義的偉大社會運動。一旦脫離社會革命,共產黨便很難成為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政黨。贏得了“兩個歷史主動”的重要論斷,充分體現了對中國共產黨協同推進自我革命與社會革命規律的深刻揭示。其中,通過反腐敗斗爭“贏得了確保黨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的歷史主動”,是黨的自我革命的充分體現;而通過反腐敗斗爭“贏得了黨團結帶領全體人民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共同奮斗的歷史主動”,則是偉大社會革命的充分體現。社會革命和自我革命兩者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互貫通,二者統一于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的全過程。
知其名更要曉其義:贏得了“兩個歷史主動”的理論意蘊
? 深刻理解“贏得了確保黨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的歷史主動”的理論意蘊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告誡全黨:“新的征程上,我們要牢記打鐵必須自身硬的道理……確保黨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確保黨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之后,“確保黨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的要求被習近平總書記反復提起。這一重要論斷的提出,既是總結回顧黨的百年奮斗歷程的結果,也構成未來黨持續深化自我革命的實踐要求,闡明了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本質、本色、本味的極端重要性,彰顯了我們黨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的政治清醒和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歷史自覺。新時代偉大斗爭“贏得了確保黨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的歷史主動”的理論內涵,可以分別從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三個方面理解。
其一,反腐敗斗爭有助于確保黨永不變質。“不變質”是指不改變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性質,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黨的性質,即政黨自身所具備的質的規定性,這決定了一個政黨與其他政黨在本質屬性上的差異,決定了政黨組織及全部活動的發展方向。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先進性和純潔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從根本上講,堅守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就要永葆其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本質屬性。其中,黨的先進性集中體現在對崇高理想的不懈追尋、對高尚追求的篤定堅守、對自身純潔品質的始終秉持以及對嚴明紀律的嚴格恪守之中。對崇高理想的不懈追尋,為黨指明前行方向,賦予黨引領時代的遠見卓識;對高尚追求的篤定堅守,讓黨始終心系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秉持自身純潔品質,確保黨肌體健康,增強凝聚力與戰斗力;嚴格恪守嚴明紀律,則保障黨行動一致,高效推進各項事業蓬勃發展。黨的純潔性鮮明體現在政黨保持獨立品格和固有品性,保持政治的純凈廉潔、思想的純粹清正、組織的純凈清朗以及作風的淳樸端正。深入開展反腐敗斗爭,堅定地與一切使先進性變弱、讓純潔性受損的問題作斗爭,能夠確保全黨始終堅守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永葆馬克思主義政黨先進性純潔性的政黨本質。
其二,反腐敗斗爭有助于確保黨永不變色。“不變色”是指不改變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色,始終保持紅色基因的政治本色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治底色。政黨本色體現了其立黨之本和執政之基,是政黨一切行為活動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本色是黨從誕生起便具備的獨特風格與顯著優勢,通過全體黨員的形象塑造與拼搏奮斗得以展現,人們常常依據黨的本色來判別黨的性質。立黨時,它明確奮斗目標與價值取向;執政中,它維系民心所向與統治穩定。從基層調研到頂層設計,從內部管理到對外政策,一切行為皆以彰顯本色為核心,以確保政黨始終走在正確道路上,完成時代賦予的使命。置身世界政黨的意識形態格局中,“紅色”已經成為全體共產黨共通的標志性符號,蘊藏著為革命無私奉獻、積極開拓進取、全力追求自由平等以及堅決反抗壓迫等政治寓意。自建黨起,紅色基因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成為我們黨的政治本色。可以說,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就是一部動人心魄的紅色史詩,在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百年奮斗的偉大歷程中紅色血脈代代相傳。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本色猶如“生命的種子”和“耀眼的光源”,喚起了無堅不摧的紅色正能量,推動紅色基因生生不息,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腐敗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背道而馳,腐敗是群眾深惡痛絕、反映最強烈的問題,是損害黨群干群關系的重要根源。反腐敗斗爭關系著民心這個最大的政治,特別是治理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是老百姓期盼的實事,是關系黨的執政根基的大事。深入開展反腐敗斗爭,同一切損害人民群眾利益的行為作斗爭,能夠確保黨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永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初心本色。
其三,反腐敗斗爭有助于確保黨永不變味。“不變味”是指不改變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馬克思主義堅定信仰的本味,始終保持共產黨人信仰和真理的“味道”。政黨本味是其與生俱來的氣質,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本質與本色的切實呈現,映射出黨的天然氣質以及內在情感追求,體現在廣大黨員日常的每一句話語、每一個行動之中。馬克思主義政黨是運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并為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不懈奮斗的政治組織,必須堅守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不懈奮斗的信仰本味。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篤定前行、安身立命的關鍵。當理想信念堅如磐石,共產黨人便能在風云變幻中明辨方向,擁有直面困境的勇氣,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征程上不為歪風所擾,永不迷失。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斗中始終將信仰信念作為自己的政治靈魂和精神支柱,始終堅守著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不懈奮斗的信仰本味。中國共產黨人正是擁有這樣的理想信念,才會堅信“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喊出“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口號,始終“為共產主義革命事業奮斗到底”。然而,堅定的信仰信念并非人生來就有且永恒不變。倘若不重視長期涵養,少數黨員領導干部身上的本味便會悄然蛻變,出現不正之風,長此以往,就“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深入開展反腐敗斗爭,清除一切不正之風和腐化變質的“味道”,建設清正廉潔的馬克思主義政黨,能夠確保永葆黨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信仰本味。
? 深刻理解“贏得了黨團結帶領全體人民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共同奮斗的歷史主動”的理論意蘊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重要論述進一步深入闡釋了新時代新征程上中國共產黨的使命擔當,匠心描繪出依靠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愿景。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了堅強保證。對于新時代偉大斗爭“贏得了黨團結帶領全體人民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共同奮斗的歷史主動”的理論內涵,我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其一,反腐敗斗爭為實現黨的使命任務鍛造堅強領導核心。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要完成強國建設、民族復興這一黨的使命任務,首先需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切實把黨自身建設好。我們打贏脫貧攻堅戰,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歷史性任務,成功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這一彪炳史冊的勝利,源自我們黨帶領人民眾志成城、砥礪前行。回顧歷史,中國共產黨的有力領導是我們取得成功的根源所在;放眼未來,這一領導力量更是我們續寫輝煌的堅實保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偉業,必然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展,且唯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讓這一偉大事業得以實現。我們黨通過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將黨鍛造成為清正廉潔的馬克思主義政黨,贏得了全黨高度團結統一、走在時代前列、帶領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主動,進而團結帶領人民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特別是當前正處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國內外環境都在發生極為廣泛而深刻的變化,只有堅定不移推進反腐敗斗爭,永葆黨的肌體健康、先進純潔,才能讓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始終立于不敗之地。
其二,反腐敗斗爭為實現黨的使命任務凝聚強大組織力量。黨的力量來自組織,黨的全面領導、黨的全部工作要靠黨的堅強組織體系去實現,要靠黨的正確組織路線來保證。我們黨一路走來,始終堅持組織路線服務政治路線,不斷發展壯大、從勝利走向勝利。只有堅持正確的組織路線,不斷凝聚強大的組織力量,才能實現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使命任務。黨的中心工作推進到哪里,黨的建設和組織工作就要跟進到哪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需要我們探索創新。這對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干部的素質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對我們的精神狀態、作風形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黨通過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不斷嚴密黨的組織體系,使黨的組織優勢和組織力量在大戰大考中充分彰顯;黨通過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建強高素質骨干隊伍,確保干部隊伍在革命性鍛造中煥發蓬勃生機;黨通過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以黨的清廉形象吸引凝聚廣大人才,推動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萬類霜天競自由的人才發展環境,確保源源不斷的人才優勢轉化為澎湃不竭的發展優勢。總之,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百年大黨刀刃向內、刮骨療毒,依靠自我革命鍛造嚴密的組織體系、激發強大的組織功能、發揮獨特的組織優勢、凝聚磅礴的組織力量,就一定能創造新的更大奇跡、譜寫新的輝煌篇章。
其三,反腐敗斗爭為實現黨的使命任務筑牢堅實群眾基礎。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是全體人民的共同事業,也是一項充滿風險挑戰、需要付出艱辛努力的宏偉事業,必須堅持全體人民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緊緊依靠全體人民和衷共濟、共襄大業。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主體力量,蘊含著深厚偉力與創造活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巨輪滾滾向前、不可逆轉,這主要得益于中國共產黨始終如一地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群眾衷心擁護黨領導的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在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下,全體人民凝聚起推動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強大合力,沒有任何勢力、任何組織可以阻擋我們邁向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堅定腳步。反腐敗斗爭與民心這個最大的政治命運與共,是一場不能有絲毫差錯、一定要打贏的重大政治斗爭。我們黨通過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維護了黨的形象,贏得了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人民衷心擁護的歷史主動,確保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人民群眾的堅定支持與全力擁護下,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必定會以不可阻擋的氣勢,穩步朝著勝利的方向前行。
曉其義更要知其用:贏得了“兩個歷史主動”的價值意蘊
為新的歷史起點繼續推進反腐敗斗爭指明前進方向。經過新時代以來十余年堅持不懈的強力反腐,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并全面鞏固,但形勢依然嚴峻復雜。鏟除腐敗滋生土壤和條件的任務仍然艱巨繁重。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再次發出強烈信號,反腐敗斗爭必須堅定不移,保持戰略定力,任何猶豫動搖、松懈手軟或半途而廢,都將犯顛覆性錯誤。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反腐敗斗爭,需要按照贏得了“兩個歷史主動”的發展方向來推進。
一方面,著眼于確保黨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來推進反腐敗斗爭。在當下黨風廉政建設與反腐敗斗爭呈現嚴峻復雜態勢的情形下,我們黨需要拿出敢于刀刃向內、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以自我革命精神直面并解決黨內一切致使先進性弱化、純潔性受損的問題,解決脫離群眾、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解決不信馬列信鬼神、不信組織信“大師”的問題,確保黨員干部始終保持本質、本色、本味。另一方面,著眼于實現黨的使命任務推進反腐敗斗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認識反腐敗斗爭,一定要有歷史眼光、戰略高度,著眼于實現黨的使命任務。”當前,我們黨正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吹響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必須堅持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準管黨治黨,始終保持反腐敗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執著,保持戰略定力和高壓態勢,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讓,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堅決打好這場攻堅戰、持久戰、總體戰,努力取得更大成效,確保實現黨的使命任務。
為破解大黨獨有難題提供重要路徑。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是新時代新征程全面從嚴治黨提出的新的重大命題。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要始終贏得人民擁護、鞏固長期執政地位,必須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在二十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用“六個如何始終”系統闡述了我們這個大黨必須解決的獨有難題。在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將“以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為主攻方向”列入在深入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實踐中需要把握好的九個問題之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贏得了“兩個歷史主動”的重要論斷,為破解大黨獨有難題指明了一條重要路徑。這一重要論斷的提出,離不開對黨的自我革命寶貴經驗的系統梳理,離不開對新時代反腐敗斗爭豐碩成果與面臨復雜形勢的科學審視,離不開對新時代新征程全面從嚴治黨工作的戰略布局,為我們科學把握“什么是大黨獨有難題、怎樣解決大黨獨有難題”提供了根本遵循。踏上新征程,需要把全面從嚴治黨當作一項長期的、永不停歇的重要任務,始終保持戰略定力,把全的要求、嚴的基調、治的理念貫徹到黨的各項建設之中,始終保持對可能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隱患的高度警惕,持續發力消除這些隱患,不斷清理一切不利于黨健康發展的不良因素,從而保證黨永葆本色。
為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提供動力源泉。黨的自我革命是社會革命的前提和要求,是引領社會革命的核心要素,為社會革命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社會革命是黨的自我革命的目標和歸宿,是黨的自我革命的價值引領,為其指明了方向、明確了目標。偉大社會革命鍛造和成就偉大的黨,偉大自我革命保障和推動黨領導的偉大事業。黨領導的社會革命邁上新征程,黨的自我革命必須展現新氣象。踏上新的趕考之路,深刻認識贏得了“兩個歷史主動”的豐富內涵,有助于推動全黨始終保持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的高度自覺,堅定不移推進反腐敗斗爭,以零容忍態度反腐懲惡,確保黨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并努力實現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以偉大社會革命促進偉大自我革命,促使黨的自我革命緊密圍繞黨的使命任務展開,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更好擔負起團結帶領全體人民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共同奮斗的歷史責任。
(作者為中山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廣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
責編/謝帥 美編/王夢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