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高校應積極響應國家關于“三全育人”工作號召,結合學校特色與專業優勢組織開展大學生“三全育人”實踐,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通過“送教下鄉”“送教上門”“送技到人”等方式,利用師范院校的教育優勢,將優質教育資源下沉至鄉村,提升鄉村地區教育水平,助力鄉村教育振興。一方面要發揮高校示范、引領和輻射作用,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促進大學生的專業能力全面提升,另一方面要持續發揮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功能,選送更多優秀的師范生參與“送教下鄉”、“送教上門”等活動,鼓勵大學生積極投身于鄉村教育事業的幫扶工作中,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匯聚更多人才力量。
推動科技助農,以電商直播助力鄉村經濟振興。利用高校網絡與新媒體、計算機和商務英語等專業優勢,通過現代科技手段開展直播帶貨和跨境電商直播,助力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一是搭建起臨時直播間,借助現代網絡平臺,將特色農產品推向更廣闊的市場。直播中,通過師生們熱情洋溢的介紹、生動的講解、現場制作展示等,讓消費者直觀感受到農產品的魅力和鄉村的生機與活力,吸引網友助農興農。二是推出新農人培訓計劃,引導高校師生成為培訓導師,教授農戶手機平臺、媒體平臺的操作技能,讓農戶學會如何直播、如何通過直播建立更為廣泛的人際交往關系,使農產品實現快速轉銷,將農村地貌、鄉村空間、農民生活等展示給社會大眾,促使農村與市場實現有效對接,促進各種生產要素的高效流動及合理分配。這些創新舉措不僅可為鄉村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更可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新鮮血液和活力。
推普入鄉村,助力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探索推普助力鄉村全面振興新路徑,讓大學生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者與傳承者,為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樹文明鄉風作出更大貢獻。一是舉辦中華經典誦讀大賽、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大賽、中華傳統才藝大賽等豐富多彩的課內外、校內外活動,進而組建普通話推廣志愿者團隊,下基層、進鄉村,面向村民和鄉村小學的學生開展推普活動,推動青少年學好普通話、建好語言橋梁、傳承文化瑰寶。二是組織師生進一步挖掘、整合、利用鄉村語言文化優勢資源,為打造富有鄉村特色的品牌活動集思廣益、建言獻策,將實踐經驗向更多鄉村推廣,如建設“能看、能學、能住”的普通話文化小鎮,基于高校高質量的推普活動,將普通話資源優勢與地方生態特色、景觀特色等相結合,構建旅游、休閑、養生等鄉村產業新業態。三是積極挖掘、梳理包括村史、村志、民歌、年畫等形式各異的非物質文化,基于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將其進行轉寫、保存、宣傳、闡釋等,讓其突破時空的局限性,得到更好的傳播傳承,將鄉土特色文化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融入鄉村建設。
積極開展清廉文化潤鄉村活動。緊密圍繞活動主題,結合工作、學習、生活實際,開展清廉墻畫制作、清廉校園打卡、清廉主題教育等活動,記錄和展現新時代鄉村廉潔新風尚,推動廉潔文化下基層,以廉潔正氣溫潤鄉村,營造學廉、尊廉、思廉、建廉的良好風尚。通過“清廉潤萬家”“風清氣正助振興”等主題活動,助力鄉村打造廉潔文化廣場、黨史長廊、紅色書屋等“廉潔文化景觀帶”,將廉潔元素融入鄉村群眾生活、融入鄉村基層治理,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清廉活力”。助力鄉村開展廉潔文化宣傳教育活動,通過廉政電影放映、編排《鄉村清風》小品等,用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現廉情寄語,鼓勵家庭成員當好反腐倡廉的“守門員”、宣傳員等,展示生動鮮活的優良家風、家訓、家規等,營造崇廉尚德、見賢思齊、廉潔齊家的良好社會氛圍。
貫徹“五育并舉”,到田間地頭實施勞動教育。將實施勞動教育的場地設在鄉村田間地頭,讓課堂走進田地間,讓勞動教育潤心田。與鄉村建立緊密聯系,與地方政府聯合建立勞動教育實踐基地,通過農活體驗、美食學習制作、創意手工制作、采摘收割等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提升學生勞動素養,并鼓勵學生下基層,成為鄉村全面振興的“生力軍”。鼓勵高校學生幫助鄉村小學建設少先隊活動室、圖書館等,通過開展系列幫扶活動,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廣西科技師范學院 李明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