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強調,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不斷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在西藏,中國華電等央企認真落實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也是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要求,在新能源項目建設中探索出一條以項目黨建賦能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站、網、帶”路徑。
樹立新時代項目治理思維
在西藏電力事業發展中,能源央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西藏時作出的“加快建設國家清潔能源基地,統籌發展和安全,走出一條符合西藏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推動西藏水風光等清潔能源開發。2021—2024年,西藏新能源裝機從143萬千瓦迅速增加到469萬千瓦。2024年,西藏全區在建新能源裝機779萬千瓦。
隨著西藏高海拔地區大量新能源項目上馬建設,施工人員健康保護、民工工資保障、當地群眾參工參建、工程款及時支付等問題必須妥善解決,以保證項目建設順利推進、促進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這成為在藏央企新能源項目建設關注的焦點。
以位于西藏自治區山南市乃東區的華電才朋光伏項目為例,項目海拔5228米,是目前世界海拔最高的集中式光伏項目,裝機10萬千瓦,概算投資4.1億元。開工建設以來,累計進場管理及施工人員3300余名,項目用地涉及周邊4個村2700余名群眾。項目從開工到投產僅5個月左右,大量人員集中施工,群眾利益訴求復雜,給促進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帶來現實考驗。中國華電堅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項目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傳統工程管理思維”調整為“新時代項目治理思維”,既追求工程高質量建設,又追求助力基層善治、促進民族團結。
“站、網、帶”路徑賦能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
“站、網、帶”路徑,其中,“站”是指在新能源項目建立黨員服務站;“網”是指黨員網格化聯系服務務工群眾;“帶”是指構建地企“4+3”黨建聯建紐帶。
按“八有”標準打造黨員服務站,確保健康有保護。才朋光伏項目高寒缺氧,光伏陣區大氣壓僅54Kpa,氧氣含量只有平原地區的40%左右,大部分施工人員來自內地,剛到現場就高原反應嚴重,需立即用藥、送醫,甚至不得不退場;堅持下來的也經常身體不適,需補給氧氣和高原藥品。在項目設立“四高”(海拔高、站位高、境界高、追求高)黨員服務站,黨員服務站按照“八有”標準配置,即有專用房間、有吸氧設備、有血壓血氧檢測設備、有高原藥品、有熱水(姜湯)、有書報、有公示欄、有黨員值班服務。項目業主與省市各級醫院簽訂合作協議,為務工人員緊急就醫開辟綠色通道。黨員服務站投運以來,累計服務群眾1500余人次,其中,提供高反、疾病救助387人次,送醫住院18人次,務工人員因健康問題導致的流失率降低約30%。
黨員網格化聯系務工群眾,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工人工資是否及時發放到位,是關系項目穩定的關鍵問題。如果項目業主只向總包、分包負責人了解,會經常出現信息偏差甚至聽不到實話。為此,才朋光伏項目將現場施工隊伍劃分為5個網格,從黨員服務站挑選黨性意識強、工作責任心強、群眾工作能力強的5名黨團員對口聯系這些網格,穿透管理層級、直接向工人了解欠薪和困難情況。組織務工隊伍負責人定期報告工資發放情況并在黨員服務站公示,工人核對后能發現偏差,向在網格服務的黨團員反映問題,黨員服務站和黨員及時督辦工資發放到位。通過網格化對口服務,避免信息層層傳遞造成偏差,有效解決了工資問題,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構建地企“4+3”黨建聯建紐帶,聯系服務群眾、宣傳教育群眾、組織凝聚群眾。“4”是指工程業主、設計、施工、監理四方黨組織,“3”是指縣、鄉、村三級黨組織。建立“4+ 3”黨建聯建機制目的是高效率解決項目建設涉及當地群眾利益問題。在項目開工前,建立“4+3”黨建聯建機制,明確機制參與人員、聯絡方式,通過該機制確定群眾參工參建的基本原則、范圍和費用標準等事宜。項目建設中,遇到群眾反映的重大問題(比如務工費用標準調整),若項目業主難以解決,即通過黨建聯建機制協商確定。在組織當地群眾有序參工參建的同時,黨建聯建機制還發揮宣傳教育群眾作用,舉辦新舊西藏對比展覽、工程建設勞動競賽、評選表彰先進等活動8場次,參與此次活動的務工人員和當地群眾達3000余人次,引導廣大群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營造團結奮進的勞動氛圍。
“站、網、帶”架起黨群“連心橋”,實踐取得明顯成效。才朋光伏項目在場內解決群眾反映工資等問題11件,帶動群眾參與工程勞務6074個工日,租用當地群眾機具1543臺次,帶動當地群眾累計增收850余萬元,較好實現了“問題不出場、矛盾不下山,讓黨委政府放心、讓人民群眾滿意”的目標。
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新經驗
中國華電等能源央企創造性地把加強和維護民族團結這條生命線貫穿新能源項目建設管理全過程,形成了項目黨建賦能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站、網、帶”路徑,對能源央企在邊疆民族地區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具有啟示意義。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能源央企是國有經濟、國有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鮮明的人民屬性,長期秉持著“人民電業為人民”等光榮傳統。能源央企在西藏開發新能源項目,也必須回答好“建設項目為了誰、建設項目依靠誰、央企責任是什么”等重大問題。在西藏高海拔新能源項目建設中,對參與項目務工的人員而言,最關心的是高海拔條件下身體健康是否有保障、在項目務工后工資能否及時拿回家;當地群眾最關心的是能否參與項目建設增加收入、過上更美好的生活。能源央企必須以這些實際問題為導向,采取切實有效舉措,保護群眾健康、維護群眾利益,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立足民族地區實際推動高質量發展。西藏的高質量發展與全國相比,既有共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共同之處都是推動高質量發展,都要提高發展的質量效益,不同之處是西藏的高質量發展要把“三個賦予、一個有利于”總要求貫穿始終,所有發展都要賦予民族團結進步的意義,賦予維護統一、反對分裂的意義,賦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義,都要有利于提升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朋光伏項目從建設開始就主動對接當地政府和群眾了解利益訴求,主動解決群眾關心的實際問題,贏得群眾認可和支持。能源央企在推動西藏建設國家清潔能源基地中,要充分認識西藏高質量發展的特殊性,通過項目建設帶動周邊鄉村和群眾,讓各族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不斷在發展中讓群眾共享收益,持續帶動鄉村振興,不斷夯實民族團結進步的物質基礎。
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新能源項目建設“短平快”,很多光伏項目從備案到投產僅4—5個月時間,項目上黨組織不健全、黨員作用發揮不明顯。才朋光伏項目針對上述問題,以黨員服務站為平臺,把項目有關黨員臨時組織起來,主動服務項目現場務工群眾。黨員服務站的姜湯不僅溫暖了務工群眾的身體,也溫暖了務工群眾的內心;黨員服務站的牌子不僅掛在項目現場,也掛到了務工群眾的心中;黨建聯建機制不僅解決了工人工資等實際問題,更讓群眾找到黨組織這個依靠,務工群眾都記住了那句話“進項目靠支部、有困難找黨員”。能源央企在西藏新能源開發中,要高度重視發揮黨組織和黨員作用,不斷增強黨組織在群眾中的存在感、號召力,通過溫馨服務和解決困難,強化群眾對黨組織的信任感和對黨員的親近感,使群眾發自內心地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積極利用數字工具提高工作質效。數字賦能是互聯網時代項目黨建的有效途徑和有力抓手。面對建設人員數量大、進退場頻繁,才朋光伏項目在建設運行實體黨員服務站的同時,組織黨員利用數字工具搭建“數字黨員服務站”系統,有效解決了有關難題。針對以往有項目因務工底數不清出現糾紛問題,才朋黨員服務站組織務工人員進場、退場掃碼登記,在數字系統上傳務工合同、退場工資結清承諾書,為每名務工人員安全帽張貼二維碼、每天掃碼考勤打卡,確保每名務工人員的工作時間、工資標準清清楚楚,最大程度避免了工資糾紛發生。為拓展務工群眾反映問題渠道,除安排黨員線下接訪外,還設立支書熱線(掃二維碼或電話進入)線上接訪,對群眾反映的每一件事都以數字流程分派給責任黨員督辦,黨員服務站和后方黨組織隨時可監督,確保群眾的問題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另外,數字黨員服務站還很好發揮了事件記錄、數據自動統計分析等作用,為項目業主分析隊伍穩定情況、排查風險隱患創造了條件。能源央企在西藏開發新能源項目,要創新管理方式方法,高度重視數字工具運用,提高工程管理效能,以數字賦能提升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工作質效。
(作者系華電西藏能源有限公司大古水電分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