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之濱、浮山灣畔,28座稅收過億元樓宇、135座5000平方米以上樓座,鱗次櫛比、擁海而立,7000余家企業、8萬名白領和9160名黨員扎根其中,不斷迸發著商機與活力。“與之前‘白紙繪藍圖、平地起高樓’不同,當前樓宇發展進入存量時代,只有精耕細作,扎扎實實強組織、優服務,才能更好賦能樓宇經濟發展。”近日,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委組織部副部長邢家祥說。
市南區樓宇經濟起步較早,經過多年積淀與高速發展,經營持續向好的同時,也出現硬件老化、運營效率低等棘手問題。面對不同樓宇的多元訴求,近些年來,市南區全面優化樓宇黨建工作模式,推動組織覆蓋、資源鏈接、服務破圈,樓宇經濟迸發新活力。
構建主軸——
“一長六員”強服務
“剛進駐海天中心時,人流不大、銷售額也不高,沒想到樓委會主動幫忙張羅,拉來不少合作單位,生意慢慢紅火起來。”看著店里熙熙攘攘的顧客,山東首家蔦屋書店經理孫德君高興地說。
海天中心是青島“第一高樓”,憑借一線海景和優質配套設施,吸引了眾多像蔦屋一樣的新企業入駐。如何給類型多、數量大、隸屬復雜的企業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按照扁平化、多層次融合原則,市南區指導社區在地標樓宇建立樓宇綜合黨委,綜合黨委委員由街道社區干部、物業服務企業、兩新組織黨組織負責人擔任,建立起“區委—街道黨工委—樓宇綜合黨委—樓宇企業黨組織”一貫到底的組織體系,構建起樓宇黨建體系的“紅色主軸”。
為讓“主軸”運行更加順暢,市南區根據樓宇特色產業集聚情況,在樓宇組建以樓長、黨建指導員、樓宇信息員、招商聯絡員、企業服務員、安全督導員、物業管理員為主體的“一長六員”管家服務團隊,人選涵蓋區直部門、街道社區、樓宇物業及商管運營企業等,統籌樓宇兩新組織、協會商會、專家學者等資源,為樓宇入駐兩新組織和黨員群眾提供包括黨建、招商、財稅等服務。
樓企聯動——
激發樓宇自治力
青島遠洋大廈是一座航運、外貿、貨代企業高度集聚的商務樓宇。如今,非遺釵環手作體驗、手繪國風團扇等各類傳統文化體驗,以微演藝、快體驗、小課堂等形式,常態化走入遠洋大廈,給樓宇內的白領青年帶來收獲滿滿的“午間一小時”。
一棟樓就是產業鏈,上下樓就是上下游。在建強樓宇黨建組織鏈條的基礎上,市南區分類設置海洋經濟、時尚文旅、金融服務等產業圈層,加強樓企聯動,凝聚屬性相似的樓宇企業協同發展。組織樓宇內跨企業組建“微社團”,建立“資源、需求、項目”三張清單,以興趣愛好、文體交友為媒,協同開展契合樓宇特色的各類活動。完善樓宇自治機制,成立由樓宇物業、企業代表、法律顧問等組成的樓宇業主委員會,建立常態化溝通聯系機制,促進樓宇內各方信息交流和意見交換,有效激發樓宇自治力,推動樓宇治理實現“自轉”。
此外,市南區強化政企聯動、會企聯動,引入政府、行業協會資源,打造“鋒領驛站”陣地和惠企通辦空間,因樓制宜定制服務板塊,做到“辦事不出樓、服務送上樓”;拓展“樓宇黨群夜校”“午間一小時”等樓宇黨員教育活動,每季度舉辦“樓宇開放日”主題活動,實現樓宇內業態之間資源業務互補;定期召開行業對接交流會、營商環境“觀察員”懇談會、“創享DIY”等活動,提供閉環式解決問題場景。
樓社聯動——
事務聯管矛盾聯解
“樓宇扎根在社區,發展與社區發展密不可分。我們想發揮樓宇黨建‘溢出效應’,服務好周邊的社區居民。”市南區湛山街道湛山社區書記王斌說。近日,在湛山社區舉辦的“樓社鄰聚力會客廳”見面會上,吸引了30余家樓宇企業、5家銀行和10余家社區企業積極參加。
市南區深入開展“樓社聯動”行動,打破樓宇與社區之間的壁壘。明確社區黨委對轄區內的商務樓宇黨組織的屬地管理責任,開設樓宇服務站,定期聯系走訪轄區樓宇入駐企業,為樓宇企業提供一窗式服務。深度挖掘樓宇企業資源,組織87家樓宇企業與32個社區簽約黨建共建項目,組建43支樓宇黨員團員聯合志愿服務隊,走進社區開展政策宣傳、金融反詐、司法義診等惠民活動,推動樓宇黨員走出樓宇、服務社區、融入群眾,實現事務聯管、服務聯動、矛盾聯解。
圍繞樓宇員工日常需求,全天候開放全區50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和10家干部心理健康關心關愛站,構建樓社黨群服務陣地矩陣,打造“8分鐘志愿服務圈”,實現內外“全覆蓋”、服務“零距離”。積極組織街道社區、社會組織、愛心人士等力量參與樓宇治理,為樓宇企業員工提供家政、午餐定制、家醫上門等生活服務,實現“社區在樓宇有存在感、樓宇在社區有歸屬感”的良好氛圍。
(本報通訊員 巨巖 李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