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3月4日,2025年全國兩會正式拉開帷幕。全國人大代表,上汽通用五菱黨委書記、副總經理姚佐平出席會議,并提交了《發揮廣西資源及區位優勢,助力汽車產業電智化轉型的建議》《關于進一步支持微小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建議》兩項建議。人民論壇圍繞上汽通用五菱及廣西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等議題,對姚佐平進行了專訪。
人民論壇:我國新能源汽車電智化轉型已經駛入“快車道”。作為廣西汽車產業的代表企業,上汽通用五菱在電智化轉型以及引領本地產業鏈電智化升級方面,有哪些值得分享的創新實踐經驗?
姚佐平:當前,AI(人工智能)技術正加速新能源汽車電智化轉型。上汽通用五菱積極布局AI,主要以三個方面的創新實踐加速五菱電智化轉型步伐,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AI驅動產品創新。寶駿汽車與卓馭科技深度合作,推出國內首個純視覺無圖智駕解決方案——靈眸智駕系統,是智駕普及的先行者。加速AI與靈語智能操作系統的融合,實現同級別最快的380ms語音響應;今年2月初,寶駿汽車靈語智艙與DeepSeek大模型已完成深度融合,成為行業首批將 AI 前沿技術應用于量產車型的品牌,寶駿享境成為行業首個完成實車裝載車型。
AI驅動智造革命。上汽通用五菱打造了全球首個精益智造島式工廠,利用AI技術整合AGV智能調度、視覺技術、過程數據管控,構建起“感知-決策-優化”的全鏈條智能體系,重塑傳統的生產模式,提升產線生產效率、降低制造成本。目前,精益智造島式工廠車型兼容數量已超過20個,實現人員效率提升30%、制造成本下降27%、制造時間減少35%以及100%產品全生命周期數據追溯。隨著AI技術的進一步深化應用,精益智造島式工廠將迎來更多創新與突破,持續推動五菱智能制造向智能化、高效化發展。
AI驅動汽車產業鏈智能化管理。上汽通用五菱利用AI技術搭建產業鏈協同管理平臺,提升供應鏈交互效率和體驗,將零部件企業信息流、實物流和資金流“三流合一”,實現運單智能調度比例超80%、廠內零件庫存準確率99.9%,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
人民論壇:五菱汽車在下沉市場的成功有目共睹,也印證了微小型新能源車在鄉村地區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您認為新能源車在下沉市場的應用還面臨哪些問題?如何結合國家相關政策,因地制宜進一步推廣普及?
姚佐平:新能源汽車下沉,首先面臨的是充換電基礎設施不足,相比電車,可油可電的插混車型更受下沉市場青睞;其次是產品適配性問題,不少下沉市場用戶需要用車載人、拉貨,要求汽車既堅固耐用又經濟實惠,而現有新能源車型以家用轎車為主,價格方面相比同級燃油車沒有優勢,且難以適配農村生產場景以及復雜路況,我們2024年3月推出的五菱揚光很好地滿足了鄉鎮用戶的需求,自上市以來連續蟬聯新能源輕客市場第一;另外,部分車企的服務網點不健全,普通修理廠難以處理新能源汽車“三電”系統故障,造成維修服務難、維修周期長、成本高。
推動新能源汽車加速下沉,需要根據不同地區的條件具體對待,五菱“柳州模式”就是政企聯動、因地制宜推廣新能源汽車的一次重要探索。在政策方面,柳州市累計出臺了十余項包含發展規劃、推廣應用、基礎建設、交通管理、財政補貼、物價管理、充電設施建設補貼等在內的一攬子配套政策,如建設新能源汽車專用車位、實行差異化的新能源汽車交通管理政策、完善充電設施建設等,全面統籌保障資源配置,形成了自頂層設計到落地執行的完整體系;五菱則充分發揮在產品設計、技術開發和生產制造上的優勢,推出五菱宏光MINI EV等小微型車,兼具實用性和極致的性價比,并享受停車免費、購車和充電補貼等優惠政策,用戶的購買和持有成本非常低,全面滿足城鄉居民的綠色出行需求,從而助力柳州這個三線城市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位居全國第一。
人民論壇:對于廣西而言,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是汽車產業轉型的重要基礎。請您具體談談,廣西在新能源電池材料、清潔能源供應等方面的突出優勢。要想將這些優勢轉化為汽車產業鏈發展動力,打造區域性電智化產業集群,廣西還需要哪些國家層面的支持?
姚佐平:在新能源電池材料方面,廣西有全國最大電池級硫酸錳生產基地,年產能接近40萬噸,占全國市場近40%的份額;有國內領先的電池用銅箔、鋁箔等生產基地,而且廣西鋁土礦儲量全國第二、產量占全國三分之一,在“鋁土礦—氧化鋁—電解鋁—鋁精深加工”已有初步布局,具備“以鋁代銅”的產業優勢。
在低碳材料方面,廣西竹林面積達千萬畝規模,竹材年產量居全國前列,可推動“以竹代塑”在汽車內飾、包裝等領域的應用,實現降本減重及全生命周期減碳,推動汽車產業的綠色低碳轉型。
為了將廣西資源優勢轉化為汽車產業鏈發展動力,今年全國兩會,我們提出“以鋁代銅”“以竹代塑”,建議打造“鋁-竹”雙鏈協同研發平臺、建設泛鋁件先進制造基地,推動鋁材向新能源汽車高端部件的應用延伸,帶動鋁精深加工產值提升,輻射西南地區及東盟市場,這些將對推進我國汽車產業電智化、低碳化轉型,構建面向東盟的汽車產業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希望國家在政策引導、整合鏈條資源、完善配套體系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人民論壇:東盟是全球汽車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廣西作為面向東盟的“橋頭堡”,如何幫助中國車企在海外市場有效應對風險挑戰,并在競爭中突出重圍?
姚佐平:當前,國內車企出海面臨著諸多外部因素的挑戰,包括國際貿易壁壘、技術標準差異、品牌認知不足、本地化運營難度大、跨文化溝通、消費者偏好差異等問題。
上汽通用五菱是中國最早一批響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走出去”的企業之一,以新質生產力鏈通全球,取得了連續蟬聯印尼新能源汽車銷量第一的優異成績;2024年又發布“一二三”東盟戰略,以深耕東盟市場為戰略基點,逐步將成功的商業模式和技術優勢擴展至全球各地,成為中國品牌新質出海的新觀察樣本,也為其他車企“走出去”提供了有益借鑒。
“跨海搬鏈”,“產業鏈+供應鏈”全球協同。五菱是最早在印尼投資建廠的中國車企,不僅帶動17家供應商組團出海,輸出品牌及產品,還在印尼當地自主開發了超過50家本土供應商,實現了從原材料采購、零部件生產到整車組裝的本地化生產,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大幅提升了五菱在印尼市場的競爭力,幫助五菱產品在市場競爭中順利突圍。
深耕本地化,推動屬地融合。五菱印尼工廠的本地化率超過60%,本土高管及核心技術人員比例超過75%,不僅在當地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還與印尼大學聯合設立了“東盟新能源研究院”,培養屬地化工程師,為中國企業在東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并推動當地的經濟發展,贏得了當地政府和社會的好評。這表明,通過本地化運營構建互利共贏的新生態圈,是減少國際貿易壁壘、解決跨文化差異等挑戰的有效辦法。
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提升國際地位。上汽通用五菱與相關機構共同成立中國東盟汽車標準法規研究中心、籌建東盟新能源汽車研究院,與印尼和印度簽訂技術轉讓協議、參與印尼新能源標準制定等,持續輸出中國汽車標準,打破技術壁壘,提升中國品牌國際地位與影響力。五菱Air ev的安全設計被納入《東盟新能源汽車技術規范》,這也是中國車企首次在國際新能源汽車標準制定中占據主導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