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福祉,大國之治。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穩步提高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老一小”,一頭“夕陽”,一頭“朝陽”,是牽動億萬家庭的民之關切,也是關乎高質量發展的“國之大者”。一系列關于民生的暖心舉措融入國家發展頂層設計,既回應了廣大群眾所愿所需,也為共同守護“朝夕美好”指明了方向。
情系民生冷暖,制好幸福賬單。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幼有所育、學有優教……聚焦民生關切,全力服務好一老一小,全方位推動公共服務提標擴面,把百姓眼中的要事正事細化分解落到實處,一直是黨和政府不懈努力的方向。2024年末,全國基本養老保險覆蓋10.7億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3億人;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5.9%、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2.0%,均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數據飽含實實在在落實民生實事的初心,報告中“漲上去”的不僅是數字本身,更是政府的優質公共服務水平與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指數。
民生改善沒有終點,守護“朝夕美好”更應接續向前。老年群體對其晚年生活滿意度的良好評價是國家發展穩定的有力見證。“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再提高20元”“居民醫保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分別再提高30元和5元”……基礎保障水平的穩步提高,折射出的是黨和政府在為民惠民道路上所持有的高效行動力。廣大黨員干部不僅應以百分百的真心守護好、保障好“銀發”群體的基礎養老生活,更應在如何有效提升老年群體的生活品質上花心思、下功夫,更好推動實現“老有所樂”。今年年初,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國鐵集團等9單位聯合印發《關于增開銀發旅游列車 促進服務消費發展的行動計劃》,提出12項重點任務,精準對接老年群體的旅游訴求,助力老年人樂享“老有所游”,讓“老有所樂”漸入佳境,這正是為老年群體打造更高生活品質的有效呈現。
教育是最大民生工程,幼兒的優質養育、青年人才的高質量培育是國家發展的希望所在。聚焦突出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就讀家門口的好學校、享受更優質的教育資源等群眾關切的熱點,“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擴大高中階段教育學位供給”“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這些政府工作報告里所釋放出的教育政策“新信號”,以真速度、實誠意回應了民所盼,溫暖了家長心,促推“幼有優育”“學有優教”開出絢麗之花。
春日有希望,春日種“太陽”。持續關注“朝夕美好”,量身繪制幸福賬單,把民之所盼記心里,把民之所憂印在腦中,把為民惠民的初心使命扛在雙肩,用心用情解決民眾急難愁盼,一步一印抓好政策落實,相信廣大代表委員能以扎實的履職本領書寫出為民造福的亮眼新篇。(作者:程鵬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