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中共中央印發《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強調“抓好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工作”,要求“用好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渠道,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推動黨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發揮黨史立德樹人的重要作用”。高校思政課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平臺,承擔著立德樹人的重要使命,新時代新征程,必須推動黨史學習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課建設。
從黨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強課程的吸引力、感染力。從黨史中感悟信仰力量。思政課承載著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的重要使命。要通過課程教學,多維度闡發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初心使命,解讀黨帶領中國人民篳路藍縷、推動中國發展進步的壯闊征程,引導學生增強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教師要不斷堅定理想信念、增強政治素養、強化使命擔當,帶著使命講、帶著情懷講、帶著感情講,使教學內容感人肺腑、深入人心,實現信仰的薪火相傳。
從黨史中采擷教學素材。我國自古就有“經史合參”的優良治學傳統,重視發揮歷史以古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豐富的黨史素材是思政課的源頭活水,教師要把黨史人物、黨史事件、黨史文物、黨史故事等有機融入思政課教學之中,講清楚黨不怕犧牲、不懈奮斗、為民造福、自身建設的歷史,講清楚理論背后的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把徹底的理論講徹底、把鮮活的思想講鮮活。根據教學內容靈活采擷教學素材,積極促進課程建設迭代更新,實現黨史學習與理論武裝的“雙向奔赴”。
從黨史中學習教學經驗。黨史中蘊含了黨在不同歷史時期針對不同對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豐富內容。善于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黨的優良傳統,是黨的事業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重要保證。長期以來,我們黨對思想政治教育進行了不懈探索,形成了一系列規律性認識,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家,留下了大量卓有成效開展思政教育的生動范例。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思政課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這些,既為加強思政課建設提供了思想引領和理論指導,也為高質量開設思政課提供了方法示范和操作指南。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黨史觀,增強教育的持久性、帶動性。以黨的三個歷史決議為指引。實現黨史學習與思政課的有機融合必須注意方式方法,把握黨史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是實現這種融合的“金鑰匙”。中國共產黨歷來善于從黨史中總結經驗和規律,百年以來通過三個關于歷史問題的決議,對黨的歷史進行提綱挈領的概括。思政課涉及的黨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必須遵循黨的三個歷史決議的精神,使學生真正把握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發展的線索和脈絡,在準確把握黨史主題主線、主流本質的基礎上,實現黨史學習由線到面、由綱到目的擴展,推動歷史學習與理論學習相互促進、相互補益。
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F實生活中,歷史虛無主義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一些人在求學期間黨史知識匱乏、對黨史的認識似是而非、缺乏對錯誤信息的鑒別能力。在信息傳播加速、思想觀念多元的當代社會,思政課教師既要堅定文化自信、歷史自信,筑牢對黨史認知的根基,也要及時關注時事熱點和輿論動態,識別歷史虛無主義的隱形變異;既要以敬畏之心對待黨史,又要以生動鮮活的方式講述黨史;既要保持黨史認知的莊重和嚴肅,又要避免黨史學習教育的娛樂化和戲謔化。要充分發揮課堂的主陣地作用,堅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侵蝕。
塑造歷史思維,培育大歷史觀。黨史學習與思政課有機結合的目的,不僅在于鑄魂育人,也在于塑造科學思維。在思政課中融入更多黨史內容,能夠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養成歷史思維,堅定歷史自信。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應該把黨史學習置于人類進步的歷史潮流中來審視,把黨史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貫通起來認識,積極培育大歷史觀,使學生在深入學習中國發展大歷史的基礎上,準確把握人類進步大方向、歷史前進大邏輯,進而自覺投身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壯麗征程。
緊密結合實際情況,增強教學的針對性、有效性。結合院校特點。黨的歷史是具體的,不是抽象的;是生動的,不是枯燥的。黨史的宏大敘事與微觀細節相互結合,能夠更好地增強黨史的場景感和理論的親和力。我國很多高等院校的歷史與黨史有著密切聯系,一些院校是黨親手創辦的,傳承著紅色基因,這些都為黨史學習教育的“在地化”“場景化”創造了有利條件。要在把握黨史主題主線、主流本質的同時,加強對所在院校歷史的系統研究梳理,從學校的歷史傳承、發展脈絡、校訓校規、校史文物、校園文化、紅色先驅、知名校友的先進事跡中提取教學素材,使生動鮮活的教學內容與學生所處的時空環境同頻共振。
結合專業特色。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黨的領導是全面的,又是具體的,其重要意義體現在各行各業的發展進步上。思政課是高校學生的必修課,重在以講道理的方式塑造思想共識,不同專業學生的學習內容、課程特點、培養要求不同,學生自身的知識素養、能力稟賦和思維方式也不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群體的差異性,針對各專業的特點,靈活設置教學內容,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其中。要善于進行學科發展史的教學,特別是把握好在黨領導下相關學科和行業發展取得的顯著成就,從學科和行業在中國的發展沿革、代表人物、行業文化和光榮傳統中挖掘生動鮮活的教學案例,并將其置于黨史發展的脈絡中來進行講授,使學生深刻體會到黨的領導的重要含義,堅定自覺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
結合課程特征。思政課不是單純的一門課,而是一個內涵豐富的教學體系。黨史是貫通不同類型思政課程的重要線索,其融入思政課必須堅持系統觀念,考慮到不同課程教學內容的差異,有重點地選取黨史內容進行課程建設,努力實現不同課程的相互協調和有機統一。要對黨的宣傳工作史、思想政治工作史進行系統學習,將具體的思政課程置于黨史中來考察,準確理解講授課程的來龍去脈,使課程兼具高度和深度。要區別不同類型思政課程的特點,順應教學規律,把握切入角度,盡量避免黨史學習內容的重復,避免知識學習上的“審美疲勞”。要以“當好大先生”的標準要求自我,以兢兢業業的態度對待教學,實現教學內容的推陳出新,打造出“叫好又叫座”的思政課。
(作者單位: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