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外國讀者在翻閱習近平主席著作。
本報記者 許立群攝
《原上草:喬治·何克的故事》中文版新書發布會上,該書作者馬克·艾爾溫·托馬斯講述何克在中國的故事。
本報記者 許立群攝
近日,為期3天的2025年倫敦書展在英國倫敦奧林匹亞展覽中心閉幕。本屆書展共吸引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家出版機構、3萬多名出版界人士參加。中國出版機構攜4000多種精品圖書亮相,中國展區還舉辦了交流互動和版權合作等亮點紛呈的活動,以書為媒,促進文明互鑒。
聚焦時代,中國發展故事引人入勝
走進奧林匹亞展覽中心主展館,總面積618平方米的中國展區內,紅色標識格外醒目。來自中國50多家出版發行單位的圖書擺放錯落有致,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出版界專業人士和廣大讀者駐足翻閱。在中國展區中心位置,擺放著《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第二卷,《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至四卷,《擺脫貧困》等著作。
美國青年杰克森駐足良久,并購買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英文版。他對記者說:“中國是偉大的國家,我特別想了解中國為何能在較短時間內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研讀中國領導人的著作,無疑是我尋找答案的最佳途徑。”
本屆書展,外文出版社和中國發展出版社帶來的《中國發展報告2024》和《全球發展報告2024》,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的《走向復興與繁榮:大國治理現代化》《中國減貧的治理價值研究》《中國經濟發展的世界意義》,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的《中國奇跡——走向偉大復興的新時代中國》《中國方案:全球治理與國際合作》等諸多英文版新書,也為各國讀者全面客觀了解今日中國和當今世界提供了重要媒介。
展區里,具有鮮明中國文化標識的作品吸引了不少讀者。中國出版機構以別具匠心的布展和形式多樣的活動,生動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獨特魅力。人民美術出版社推出了“中國彩色連環畫精品展”,精選的40余幅作品取材于《西游記》和《西廂記》,以宣紙印刷,工筆重彩、栩栩如生。人民美術出版社總編輯高世屹還在講座中解答了中國連環畫的起源演變、藝術技法、與日韓動漫的區別等西方受眾感興趣的問題。書展期間,該出版社的《中國美術全集》(共60卷)被英國劍橋大學收藏。劍橋大學代表認為,這套全集是研究中國古代美術權威且全面的寶貴資料。
共筑橋梁,中英友好合作空間廣闊
中英攜手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是本屆書展的一大亮點。人民出版社、英中了解協會共同舉辦了《原上草:喬治·何克的故事》中文版新書發布會;中圖公司舉辦了《里斯本丸沉沒》紀錄電影放映暨媒體交流會……牢記歷史、守護友誼、搭建橋梁、開展合作是兩國各界友好人士的共同心聲。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公使銜參贊畢海波表示,2015年,習近平主席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講述了中國舟山漁民營救“里斯本丸”號船英軍戰俘和英國青年喬治·何克投身中國抗戰、犧牲在中國西北的感人故事,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盟友,中英兩國人民在戰火中結下的情誼是兩國關系的寶貴財富,永不褪色。《原上草:喬治·何克的故事》作者馬克·艾爾溫·托馬斯是何克的外甥。他表示,今年是何克誕辰110周年,該書中文版的發布是對何克最好的紀念,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
書展期間,由浙江文學館、湯顯祖紀念館、浙江大學中華譯學館共同主辦的“情與夢的交響——湯顯祖與莎士比亞”主題展,則是中英文化交流的一次浪漫對話。展覽以《牡丹亭》英譯本與《羅密歐與朱麗葉》中譯本為線索,通過圖文展板、珍貴手稿、多媒體影像等形式,呈現兩位大師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對愛情的永恒歌頌,旨在通過戲劇經典與翻譯藝術的交融,展現東西方文明互鑒的深遠意義。
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在書展上同時發布了《自然而然:曾孝濂自傳》和《大自然的戀人》兩本新書,還舉辦了“博物畫里的世界:曾孝濂與瑪麗安娜·諾斯的跨文化對話”活動,呈現了中英兩位博物畫家的傳奇人生,展示了科學與藝術交融的魅力。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出版部負責人莉迪亞·懷特表示,兩本新書攜手亮相,體現了英中雙方對自然與人文主題的共同關注。
重塑邊界,尋找技術與人文的平衡點
始于1971年的倫敦書展,是全球出版業最重要的盛會之一。本屆書展上,全球出版界人士還圍繞“定義創意內容的未來”的主題,就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出版領域的應用邊界等前沿話題展開探討。
企鵝蘭登書屋展示了人工智能輔助的文學創作平臺,該系統能基于作家草稿自動生成情節發展建議,并匹配歷史數據庫優化敘事節奏。記者注意到,這種技術與人文的張力,貫穿于本屆書展的20余場相關論壇中。紐約大學出版研究中心預測,未來5年,人機協作將制度化,生成式人工智能將被納入創作倫理框架,形成“人類作者—人工智能編輯—法律顧問”的協同流程,到2028年35%的虛構類作品將有人工智能參與。參與討論的出版界人士認為,當紙質書遭遇數據流的挑戰,出版業正在書寫其歷史上最具顛覆性的章節。如果技術賦能與人文情懷能夠真正找到平衡點,全球出版業或許將迎來又一個黃金時代。
本屆書展上,清華大學出版社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出版社簽署了《讓數據成為生產力——數據全生命周期管理》英文版授權協議。多倫多大學出版社是北美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學術出版社之一,該出版社副社長安東尼婭·波普表示,這部凝聚了產業經驗和應用案例的著作,為全球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寶貴的理論指導與實踐借鑒。
倫敦書展前總監、英國勵展集團投資組合總監加雷思·拉普利表示,中國出版業在學術出版、印刷解決方案等領域都取得長足進步,對業界產生巨大影響。今年中國參展商數量有所增加,不僅有連續多年參展的公司,還出現不少新的展商。此外,還有多名中國嘉賓首次參與學術峰會,這體現出國際社會對于中國學術出版的濃厚興趣。
(本報倫敦3月16日電)
《人民日報》(2025年03月17日 第 14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