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點評】
新農人理念新、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壯大新農人隊伍,高質量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建設農業強國、推動鄉村產業振興至關重要。
新農人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創辦人、小農戶增收致富的帶動人、現代農業發展的領跑人,是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主力軍、鄉村產業振興的生力軍。建設供給保障強、科技裝備強、經營體系強、產業韌性強、競爭能力強的農業強國,需要大量新農人;立足我國國情,立足人多地少的資源稟賦、農耕文明的歷史底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時代要求,建設中國特色的農業強國需要大量新農人;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飯碗、依托雙層經營體制發展農業、發展生態低碳農業、賡續農耕文明、扎實推進共同富裕,需要大量新農人;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效益,需要大量新農人;推進眾多老農人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需要大量新農人。
新農人應具備以下能力:一是理念新。能夠遵循“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遵循農業生產的倫理和法規,遵循現代農業發展規律,知曉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及農業政策;具有可持續發展理念,關注環保和生態平衡,注重綠色發展;具有現代經營管理理念,市場意識強、投資理念新;具有推動農業產業增效、帶動農戶增收、履行社會責任、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情懷。二是有文化。具有不斷學習的意愿和能力,能通過進修培訓和運用先進學習平臺(手段)及時更新和掌握農業生產、經營管理,以及農業政策、市場需求等方面的知識、技能和相關信息。三是懂技術。通過學習和實踐,能掌握并靈活運用一種或幾種現代農業技術,諸如現代種養、農產品精深加工、倉儲、冷鏈物流、網上直播、數字農業、智能農機械使用、遠程監測等技術。四是會經營。能夠把握產業發展趨勢,優選行業主要賽道,能夠圍繞市場需求作出前瞻可行的產業發展規劃和科學合理的投資決策;具有較強的合作與溝通能力,能夠與合作伙伴、供應商、市場渠道、競爭者、行業協會、金融機構、政府部門等進行有效的合作與溝通;善于采納應用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產品等“四新”成果;勇于創新農業經營模式,注重品牌打造和現代營銷方式應用,具備預算編制、資金運作、風險管理等財務管理能力。
近年來,我國新農人隊伍不斷發展壯大。他們當中有種養大戶、農機合作社負責人、無人機駕駛員、農業經理人、農民主播等,對保障糧食安全、重要農產品供給、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發揮了重要作用。繼續發展壯大新農人隊伍,讓更多新農人更好地促進鄉村全面振興,應從以下幾方面發力。
一是健全要素保障新農人發展的長效機制。持續優化鄉村營商環境,創新財政、金融支持新農人發展的體制機制,合法合規優先滿足新農人產業發展用地需求。鼓勵農業高校、科研院所等為新農人提供高質量的科技服務。鼓勵高等教育機構加大對鄉村產業帶頭人、鄉村專業技能人才、“鄉村CEO”等新農人培養力度,全方位提升其生產經營、“四新”成果采納、品牌策劃、市場開拓、模式創新、鄉村運營等能力,打造規模更大、質量更高的新農人隊伍。
二是支持新農人開展農業全產業鏈經營。支持新農人圍繞糧食、蔬菜、畜禽、水產等優勢產業,水果、茶葉、中藥材、食用菌等特色產業,以及功能食品、生物制品等新興產業,系統整合“領銜”單品創制、高端品牌打造、高端市場拓展等資源,打造“環環增值”的高質量農業全產業鏈。
三是支持新農人跨界融合發展。支持新農人發展“土特產”,挖掘開發特色鄉土資源,打造特色優勢產品,推進農業品牌、農業文化、特色農業、旅游產業的多元融合。支持新農人順應老齡化引發的新需求,把握養老市場發展新機遇,立足農業跨界拓展鄉村智慧康養產業。
(作者:劉鵬凌,系安徽農業大學鄉村振興學院院長、教授)
(項目團隊:本報記者 陳海波、耿建擴、張國圣、張士英、李曉東、李宏、周洪雙、陳元秋;本報通訊員 周金立、魯作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