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齊魯石化成功完成魯油魯煉轉型升級技術改造項目硫磺工藝包初稿的編制與審查工作。這一成果,為后續裝置設備采購降本提供強有力技術支撐,以科技創新賦能項目建設。
走進齊魯石化研究院各個實驗室,濃厚的科研氣息如蓬勃的活力因子,彌漫在每一寸空間。一排排先進的實驗設備有序擺放,科研人員熟練專注地操作著儀器,記錄著數據。在這里,科技創新智慧賦能不再是抽象的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生動實踐。
齊魯石化研究院石油加工研究所所長劉劍利介紹,新建8萬噸/年硫磺回收裝置將采用自主研發的硫磺煙氣近零排放成套技術。“該技術投用后,煙氣排放硫含量小于10毫克/立方米,硫回收率高達99.999%,遠優于國家標準,更綠色更環保。”在技術成果轉化前,劉劍利帶領團隊成員在硫磺微反評價實驗室,從零開始搭建實驗平臺。他們精心模擬企業工況下不同條件和再生反應,在長達8個多月的實驗過程中,團隊成員經常需要24小時連續倒班,反復標定數據,一次次測算,一次次推倒重來,無數次的嘗試中,執著地追尋著最優解決方案。
“關鍵技術不能依賴他人給予,更不能被動等待。科研道路就是在黑暗中摸石過河,每一次失敗都向成功靠近一步。”齊魯石化研究院石油加工研究所硫磺組成員徐翠翠感慨地說。經過不懈的努力,實驗評價團隊終于取得了關鍵突破,有力推動了魯煉魯煉項目硫磺工藝包設計的如期完成。
“這得益于公司不斷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充分發揮自有科研院所優勢,厚植創新沃土,加大研發資金投入。”齊魯石化科研技術部經理馮勇介紹道。該公司聚焦煉化行業前沿,不斷開展基礎和應用研究,推進關鍵核心技術、高附加值產品、高端材料攻關力度,實現多項從0到1的原創性突破,來滿足企業轉型發展需求。
齊魯石化以這些創新成果為基石,精準把握市場需求變化,從產品研發源頭,到市場營銷策略制定,從客戶服務細致入微,到供應鏈管理高效協同,將創新滲透融入到每一個環節,成功研發生產500千伏超高壓聚乙烯電纜專用料、低密度茂金屬聚乙烯膜料、功能性纖維等產品,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搶占先機,創新活力成為推動企業持續前行的核心動力源泉。
科技創新驅動企業發展,而成果轉化則是實現創新價值的關鍵路徑。齊魯石化勝利煉油廠烷基化廢酸裝置采用自主研發的二氧化硫低溫氧化催化劑后,尾氣中二氧化硫含量小于每立方米1毫克,遠低于50毫克國家指標,降低成本超20%。中科煉化東興分部9萬噸/年MTBE(甲基叔丁基醚)裝置應用齊魯石化深度醚化技術半年多來,裝置生產的醚后碳四中異丁烯含量和轉化率均滿足指標要求和生產所需。齊魯石化正加快推進深度醚化技術在魯油魯煉項目新建MTBE裝置上的應用,以此來降低裝置能耗,實現資源高效利用。
馮勇介紹,近年來齊魯石化不斷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從科研項目立項之初,就充分考慮市場需求和生產實際,確保科研成果具有良好的可轉化性和經濟效益。項目研發成功后,產學研團隊通力協作,加強與市場部門,及時將新產品、新技術推向市場,實現科研成果的快速轉化和商業價值。
此外,齊魯石化還與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和上下游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優化創新環境,健全科技創新“容錯糾錯”機制,完善創新中長期激勵方式,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近5年,齊魯石化累計獲得授權專利730項,涵蓋石油煉制、精細化工、信息技術等多個關鍵領域;27項科技成果實現有效轉化,為企業增創效益同時,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有力推動企業的轉型升級。
目前,隨著魯煉魯煉項目建設的推進,齊魯石化錨定“基礎+高端”產業布局,加快開展勝利原油脫酸、負極焦生產等原創性關鍵技術攻關,加大功能性纖維、特種橡膠、超高壓電纜料等開發力度,加速向高端新材料賽道邁進,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積蓄強大動力。(顧波 劉芳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