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公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指示,著力落實國務院國資委戰新產業“百大工程”專項行動,啟動并推進“自主新能源汽車百萬輛轉型升級工程”。2024年,東風公司全年新能源汽車銷售86.1萬輛,同比增長64.4%,自主新能源銷售81萬輛,同比增長122.5%。戰新產業營收占比26.5%,比2023年提升8.1個百分點;完成戰新產業投資222.2億元,戰新產業投資占比78%,比2023年提升10個百分點。東風公司新能源汽車轉型步伐堅定有力。
堅定戰略轉型,著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塑造發展新動能
實現新能源汽車品牌的全面布局,品牌價值不斷提升。東風汽車構建面向豪華、高端、主流市場的全品類新能源產品矩陣,品牌價值不斷提升,品牌建設形成新局面。在中央企業品牌建設對標評價中,東風汽車連續三年位居央企前十,東風嵐圖獲評中央企業品牌引領行動首批優秀產品品牌。
實現新能源專用平臺的全面布局和全方位產品矩陣,產品力進一步提升,主力產品市場表現持續向好。在乘用車領域,完成了M TECH猛士平臺、東風量子平臺和DSMA節能三大平臺的打造,覆蓋混動和純電市場。2024年基于三大平臺共投放7款全新自主乘用車新能源產品,主力自主品牌實現全面電動化。東風嵐圖、東風奕派、東風納米先后月銷突破萬輛,嵐圖夢想家銷量位居新能源MPV市場第一。公司新能源汽車技術和產品實現向合資企業輸出。打造70kW、150kW和350kW三大氫動力平臺產品,氫燃料商用車累計銷量行業第一。
形成支撐戰略轉型的產業鏈布局。以自主掌控關鍵核心資源為導向,對電池、電驅、電控等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進行產業化布局。其中,固態電池布局350Wh/kg、400Wh/kg能量密度電芯產品,建成年產88萬臺自主乘用車電驅動總成、10萬臺商用車驅動電機能力,以及42萬套自主控制器和70萬套IGBT(絕緣柵雙極晶體管)的生產能力,IGBT打破國外壟斷,實現國產化替代,批量應用于東風全系列新能源車型,并向行業供貨。
持續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深度掌控關鍵技術,夯實轉型基礎
突出自主創新,加快掌控關鍵核心技術。東風汽車自主品牌研發投入強度達8%以上,新增發明專利授權1800多件,連續3年獲“專利創新指數”自主整車集團年度第一。馬赫超級混動專用發動機熱效率達到47.06%,再次刷新行業紀錄;在自研國內首個中央集中式SOA電子架構的基礎上,打造全新一代天元架構;加快車規級芯片、AI大模型、多場景高階智能駕駛等核心技術的自研和掌握。
注重融合創新,“卡脖子”技術攻關取得成效。成立車規級芯片創新聯合體,通過公司百萬輛級規模汽車芯片應用需求拉動,與中國信科等40余家單位聯合攻關,量產首顆國產高性能車規級MCU芯片DF30,填補了該領域國內空白。聯合中國移動、清華大學等10余家單位,攻克高準確環境感知與超視距信息共享等關鍵技術;與中國中車在合作開發量產IGBT模塊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量產碳化硅SiC模塊;與中國鋁業、中國一重等上下游11家企業聯合攻關一體化壓鑄技術,完成行業首臺高國產化率16000T壓鑄裝備制造。
推動跨界創新,共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把握智能化、網聯化趨勢,在自主研發的同時,加強與華為等ICT行業企業合作,推動AI大模型等智能技術的工程化應用,發力高級別自動駕駛。攜手地方推進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試點建設,示范運營L4級自動駕駛汽車產品,打造豐富的商業場景,助力智慧交通建設。
全面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組織運營模式,激發轉型發展活力
大力實施結構調整。強化總部指揮、決策、管理功能,推動專業化整合,將27家集團直管單位整合為以自主乘用車、商用車、零部件、汽車金融4個事業群和兩家合資企業為主體的“4+2”事業格局,統籌推動研發、營銷、采購、制造等全價值鏈協同。整合集團研發資源,構建“1+n”研發體系,推動平臺化、模塊化研發,統籌基礎性、共性和前瞻性研發,集聚優勢增強創新能力。
全面實施新型經營責任制。對二級單位主要負責人,實行“當期目標+中長期能力建設”雙目標剛性考核,激勵挑戰高目標。每月發布考核“紅黑榜”,對月度排名前列、排名提升單位實施正激勵,對排名下降單位實施負激勵,對季度排名末位的單位實施談話提醒,對連續兩個季度處于末位的單位,進行干部調整。
全面實施車型開發項目制。強化車型全生命周期管理,選優配強車型項目團隊,保障PM(項目經理)權利,聚集全價值鏈資源支持車型開發。建立對賭機制,將項目團隊成員的薪酬、職級晉升與產品銷量和利潤強掛鉤,著力打造“爆款”產品。
在建設汽車強國的征程上,東風公司將牢記初心使命,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實干擔當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確保2025年實現新能源汽車產銷百萬輛目標,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貢獻東風力量!(文章來源: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