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度假、康養需求迅速增長,加上交通、網絡、醫療、保險等體系的完善,讓旅居從概念導入期走向市場培育期,成為一種新型生活方式。逐漸規模化的旅居市場,需要更科學的規劃、更有力的服務以及更多元的業態支撐。
進入3月,云南西雙版納的陽光越來越炙熱,已經在此旅居3個多月的王美青準備回家,開著房車一路向北,到達家鄉內蒙古需要耗時一個多月,到那時候北方也春回大地了。整個冬天在溫暖中度過,讓王美青感到舒適愜意,她說,從2019年開始的“候鳥”生活,明年還要繼續。
眼下,像王美青一樣的“候鳥”不在少數。冬日避寒、夏季避暑,以及度假、康養需求的增長,加上交通、網絡、醫療、保險等體系的完善,讓旅居從概念導入期走向了市場培育期。而逐漸規模化的市場,需要更科學的規劃、更有力的服務以及更多元的業態支撐。
市場逐漸規模化
王美青從退休后開始旅居,“北方的冬天太冷,戶外活動受限。西雙版納的冬天溫暖濕潤,適宜老年人調養身體,我們住上幾個月,有空就到周邊景區或地市轉轉,累了就休息”。小城市的生活成本不高,王美青的退休金足以負擔。
旅居,一般指消費者個體出于旅游、度假、康養等目的,前往非慣常環境居留生活15天到1年的行為,避寒旅居和避暑旅居是我國居民旅居的最主要類型。中國旅游研究院戰略研究所所長吳普表示:“旅居是旅游生活化和生活旅游化的統一體。從世界范圍看,旅居的興起與生產力的提高、休閑度假時間的增加有必然聯系。”當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在異地以購置房產、長期租賃住房或長住民宿、房車等形式旅居,既可以滿足人們對日常生活質量的追求,也可以滿足休閑、康養和旅游的需求,成為一種新型生活方式。
旅居對消費者的時間和收入有較高要求。綜合這兩個條件,60歲以上的退休老人成了旅居市場的絕對主力。“銀發族”愿意花時間了解各地的文化歷史和生活方式,與當地人交流,享受旅行和生活的樂趣。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首次突破3億人,一個規模龐大且需求旺盛的消費群體正在加速崛起。銀發群體的消費需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釋放,逐漸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發展銀發經濟得到了政策層面的支持。2024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積極發展首發經濟、冰雪經濟、銀發經濟。今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培育新增長點繁榮文化和旅游消費的若干措施》中進一步明確,要發展銀發經濟,推廣康養、慢游、家庭游、懷舊游、錯峰游等旅游產品;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發利用氣候資源,豐富避寒避暑旅居、冬日暖陽、濱海度假等特色產品。旅居成為銀發經濟的重要賽道。
提升本地消費
吳普表示,旅居和一般旅游消費行為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居”,一旦住下來,就產生了購房或租賃消費,以及在目的地的多種生活消費。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劉麗娜說,他們經過調研發現,在傳統觀光旅游模式下,游客消費潛力沒有得到充分釋放且消費結構不優,尤其像云南這樣的遠程旅游市場,游客交通花費占比約40%、住宿花費約30%、餐飲花費約10%、景區花費約10%、其他花費約10%,占比最高的交通花費和部分住宿花費留在本地的并不多。
近年來,在市場需求驅動下,云南曲靖、玉溪、紅河、保山、楚雄、普洱、西雙版納等氣候條件好、生態環境優、民族風情濃郁、物產豐富且生活成本不高的寶藏小城和煙火鄉村,吸引了很多省外游客扎堆,從旅游變旅居,從旅居變創業和生活。據初步統計,2024年云南外來旅居人數達380萬,分析旅居客的消費結構,餐飲占比約40%、住宿約30%、交通僅占10%、其他消費約20%,留在本地的花費大大提升。
長時間、高頻次、較高標準的生活消費,對目的地農副土特產品銷售、就業和增收等可以產生拉動作用。在西雙版納曼春滿村,玉井罕把自家住宅改建成了有6間客房的民宿。“每間客房的月租金2000多元,每年冬天民宿的生意都不錯,最早的客人10月底就會入住,有的客人一住就是半年。”玉井罕說,租金成了家里重要的收入來源。
除了經濟收入的增長,旅居者的到來還可能會帶來“無形”的收益。吳普認為,旅居者通常來自發達地區或城市,有一定的收入和知識儲備,隨之而來的是信息以及“候鳥”人才和智力資源等,可以助力目的地社會發展。“當然,成效取決于目的地社會治理的開放程度和組織水平,以及旅居者融入當地社會的程度。”
促進產業健康發展
旅居為企業提供了新賽道、為增收提供了新途徑,盤活了閑置房屋、創造了新消費場景,一些具有資源優勢的地方已將旅居作為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2024年初,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旅居云南”建設構想,并多次作出專門工作安排。四川省印發《四川省文化和旅游產業鏈專項工作方案》,將健康旅游、休閑度假旅游等作為重大細分發展領域,目前正在制定三年行動計劃,加快推動旅居休閑產業建圈強鏈。
“旅居是一種新的旅游和生活方式,是現代旅游產業的重要內容。”吳普表示,要將旅居作為新需求進行跟蹤研究,作為新業態進行培育,作為新市場進行規劃,充分發揮旅居對經濟社會和文化方面的積極影響,同時也要注意旅居市場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解決,促進旅居目的地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文化和旅游局局長李強介紹,現在西雙版納的旅居人口大約68萬,絕大部分集中在景洪市,景洪市常住人口大約66萬人,旅居人口與常住人口基本持平,目前基于常住人口基數規劃建設的公共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很難滿足快速增長的新老市民的服務需求。此外,在旅居人口快速增長的背景下,如何促進新老市民不同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的融合,日益成為不可回避的新課題。
這也是很多旅居目的地面臨的共同問題。吳普表示,旅居是短期異地生活,涉及目的地的方方面面,因此要加強頂層設計,規劃先行,將旅居人口內化到目的地發展政策和行動邏輯中,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強化社會綜合治理,系統建設旅居目的地。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總規劃師肖婷表示,現在大部分避寒旅居產品僅停留在基礎的氣候避寒層面,在文化內涵上挖掘不夠,一些康養旅居產品僅提供簡單的休閑設施,缺乏對養身養心產品的深度設計。吳普認為,旅居不同于旅游,有其自身特點,要加強調查研究,精準把握旅居需求和消費特點,聚焦旅居者核心訴求,切實把旅居新業態培育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