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全黨開展的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為全黨進一步加強作風建設上緊了發條,也是廣大黨員干部錘煉黨性修養的一次再加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作風問題上,起決定作用的是黨性,衡量黨性強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從作風建設和黨性修養角度看,處理好公與私的關系,擺正公與私的位置是新時代黨員干部必須始終面對并著力解決的課題。
作風問題本質上是黨性問題,黨性問題的根本是立場問題,說到底是黨和人民立場的體現。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根本宗旨,一代代優秀共產黨人堅定地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將立黨為公、一心為民鐫刻在黨的歷史豐碑上,這就是共產黨人的黨性原則。毛澤東為自己定下三條原則:念親,但不為親徇私;念舊,但不為舊謀利;濟親,但不以公濟私。鄧小平認為當了共產黨人,“就不能夠做官,不能夠有私心雜念,不能夠有別的選擇”。黨性原則決定了黨員干部必須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這不僅是對黨員干部加強黨性修養的政治要求,也是正確處理公私關系的基本準則。
“私意一萌,則是非易位。”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個別黨員干部在作風建設上出現問題,往往是因為沒有擺正公私關系、模糊公私界限。一個黨員干部如果公私不分、假公濟私、損公肥私,必然導致這樣那樣的思想行為出軌越界。黨員干部如果心中有“私”,首先考慮個人得失,利用職權謀取私利,就會偏離黨的正確政治方向,損害黨和人民的利益。“在我內心深處,始終有個‘私’字”“自己墮入受賄犯罪的深淵,主要原因是將公權變為了私權”……從一些落馬官員的懺悔錄中可以看出,公私不分、公權私用、以權謀私是導致一切不良風氣和腐敗問題產生的重要根源。
共產黨人講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并不是完全否定私,對黨員干部應該得到的合理利益也是肯定并予以保障的。共產黨人始終要做到的是: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亂花;公權為公,一絲一毫都不能私用。這要求黨員干部在思想和行動上都要以公為準則,時刻警惕私的侵蝕。黨員干部在入黨之初、從政伊始,就要將大公無私、公而忘私作為終身的價值追求和政治操守,將公私分明、先公后私作為加強黨性修養的基本功,作為為政的道德底線和政治準則。黨員干部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只能用來為黨為人民矢志奮斗,決不能成為謀個人私利的工具。這就要求黨員干部在思想上牢固樹立正確權力觀、政績觀、事業觀,始終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實踐中嚴格劃清公私界限,克己奉公,謹慎用權。當黨和國家的利益與個人的利益發生沖突時,毫不猶豫地做到以公為先。凡事出于公心、明于公義、堅守公道,才能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只在公私之間爾。”公私二字雖在黨員干部一念之間,但擺正二者位置卻需要畢生之功。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為黨員干部深刻檢視剖析內心深處的公私觀提供了契機,我們要進一步錘煉黨性,時時以公私二字為標尺,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始終干干凈凈做事,堂堂正正做人,永葆黨性純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