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人民智庫 > 專題調研 > 正文

紅色文化點燃發展新引擎——江西推進紅色基因傳承的探索實踐

作者:光明日報調研組

2019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考察時強調,江西是一片充滿紅色記憶的紅土地。要把井岡山精神和蘇區精神繼承和發揚好,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

從江西尋烏縣城出發,沿著盤山公路蜿蜒而上,約一小時車程便抵達項山鄉福中村。這個藏在高山深處的偏遠村莊,因1929年2月羅福嶂會議的召開而銘刻進革命史冊。近年來,當地通過修繕舊址、打造紅色研學基地等舉措,將革命歷史與生態旅游有機結合,吸引周邊省份游客紛至沓來。紅色文旅的興起不僅帶動了農特產品銷售、特色民宿和農家樂發展,更讓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實現穩步增長。

福中村的變遷是江西紅色資源活化利用的生動縮影。這片紅土地上留存著羅福嶂會議舊址、井岡山會師紀念館等革命歷史遺址,形成了獨特的紅色文化景觀,被譽為“一座沒有圍墻的紅色博物館”。

2019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考察時強調,江西是一片充滿紅色記憶的紅土地。要把井岡山精神和蘇區精神繼承和發揚好,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

江西以建設紅色基因傳承先行區為目標,持續開展探索實踐,以紅色文化激活老區新發展,讓紅色精神代代相傳。

近日,光明日報調研組走訪江西各地,探究紅色文化傳承發展的“江西答卷”究竟是如何書寫的。

紅色文化點燃發展新引擎——江西推進紅色基因傳承的探索實踐

游客在江西瑞金沙洲壩中華蘇維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舊址參觀。 楊友明攝/光明圖片

1、保護:讓紅色資源煥發時代生機

江西贛州革命文物眾多,分布廣且較為分散、種類繁雜,受限于保護力量相對不足,不少保護級別較低的紅色資源損毀嚴重,有的甚至面臨消失的危機。

革命文物保護是一項長期工程,需要大量經費投入。面對保護重任,贛州積極探尋破局之策。近年來,當地搶抓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機遇,對全市革命舊址舊居深入摸查,遴選出353處集中連片保護對象。通過爭取國家資金、實施整體規劃等,形成系統性保護利用新格局,為江西革命文物片區保護樹立樣板。

“贛州通過贛南等原中央蘇區革命舊址保護工程,推動革命文物整體性保護取得明顯成效,被國家文物局作為樣板工程在全國推介。”贛州市紅色資源保護發展中心副主任周鴻說。

2022年,江西在全國率先開展省級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示范縣創建工作,探索革命文物資源有效保護傳承與創新運用,讓紅色資源不斷煥發時代生機。瑞金市等5個縣(市、區)被確立為“江西省首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示范縣”。

天麻麻亮,瑞金市沙洲壩鎮七堡村村民劉福明收拾完畢準備出門,“我習慣在早上出工前,去中央被服廠舊址看看。傍晚下工后,我還要再去檢查一次”。到了舊址,他里里外外查看了一圈,見并無問題才安下心。

劉福明說,自從被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聘為中央被服廠舊址的代管員以來,每日早晚巡查中央被服廠舊址成為他的日常,“紀念館每月給我補助咧”。

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館長楊麗珊介紹,瑞金現存革命舊址127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37個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2處,是全國革命文物大縣。“部分舊址位置分散,靠紀念館自身力量管理無法面面俱到,就發動村民參與。”楊麗珊說。

當地持續開展“革命文物認護”活動,建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設立革命舊址代管員制度……瑞金逐步構建革命文物共建共享的新局面,探索出了革命文物保護新路徑。

紅色標語是中國革命史的一大文化現象,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革命文物資源。“打土豪分田地”“加入紅軍”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紅色標語簡短有力、立場鮮明。

午后,撫州市樂安縣湖坪鄉漢上村村民王宗耀端詳著自家老屋墻上的紅色標語,陷入回憶。“小時候,爺爺經常對著這些標語,給我講紅軍的故事。如今,為了保護好標語,我也常給孩子們講‘墻上的故事’,傳承紅軍的斗爭精神。”王宗耀說,老屋曾是紅軍駐地,留下的26條(幅)紅色標語(漫畫),分布在廳堂、里屋的墻壁上。對于這些印記,他多年來一直視若珍寶,用心守護。

王宗耀的選擇,也是無數江西老區人民的選擇。樂安是原中央蘇區的北大門,留有4000多條紅軍標語,被譽為“紅軍標語第一縣”。為守護紅色標語,樂安動員組織全社會力量,創新探索保護利用模式,革命標語動態數據庫、江西首個紅軍標語博物館等,在樂安紛紛建立。樂安“紅色游”也受到越來越多游客青睞,每年前來追尋紅色印記的參觀者絡繹不絕。

2、創新:讓紅色精神更富感召力

去年秋天,2024紅色基因傳承高端論壇在江西贛州于都縣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200多名專家學者以“長征精神與新時代長征路”為主題,圍繞長征出發史和長征史、長征精神、長征文化等內容進行研討。

加強研究闡述是更深入、更準確、更完整講好紅色故事的前提和基礎。2022年3月以來,江西省委宣傳部聯合中央相關單位,共建全國紅色基因傳承研究中心,整合全國高水平研究力量,有組織開展紅色基因傳承研究,努力打造紅色基因傳承研究引領地。

與黨史研究同行,科技賦能紅色文化傳播。“科技將歷史的厚重與現代的創意完美融合,在紅色沃土繪就新圖景。”江西省文演集團陳展工作負責人黃艷萍說。

紅色文化點燃發展新引擎——江西推進紅色基因傳承的探索實踐

位于江西井岡山的“井岡紅旗”雕塑。新華社發

在贛南大余縣的青山腳下,南方紅軍三年游擊戰爭紀念館以情景化、劇場化形式再現革命烽火,展覽《南國烽煙舉紅旗》融合3D投影、AR(增強現實)互動等科技手段,讓觀眾沉浸于紅色記憶。觀眾連光榮感慨:“現代聲光電技術讓歷史觸手可及,提醒我們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數字技術賦能紅色文藝創作,催生如《長征第一渡》這樣的文旅史詩。該劇運用現代聲光電立體影像技術等多種數字手段,使用360度機械液壓可翻可轉可升降舞臺,回望氣壯山河的崢嶸歲月,講述波瀾壯闊的長征故事,為觀眾帶來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視覺體驗。

“內容角度方面,力求站在家國天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軸上;表現層面,則借助現代科技手段的強大支撐作用,追求審美的極致。”《長征第一渡》總導演肖向榮介紹。

借“數”上“云”,數字展館讓紅色基因永葆活力。江西省率先打造全國首個紅色文化數字展館矩陣,將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等教育基地搬上云端。北京工業大學學生張國威坦言:“通過虛擬展廳‘云游’紅色熱土,我深深感到革命薪火在數字時代生生不息。”

作為全國紅色資源最為富集的省份之一,江西格外注重用紅色文化鑄魂育人。江西省教育廳每年面向全省1000多萬中小學生和高校學生創新開展“追尋紅色足跡”研學、“紅色走讀”競賽等活動。到實地去進行紅色走讀,沉浸式體驗參觀學習,成為江西學子們普遍喜愛的紅色文化教育方式。

3、發展:讓紅色旅游出新出彩

每到節假日,于都縣梓山鎮潭頭村都會迎來絡繹不絕的游客,村民孫觀發也就忙碌起來。“多是外地游客,來村里感受紅色文化,嘗嘗農家菜,人氣旺得很。”孫觀發笑著說。

2019年,潭頭村倡導發展紅色文旅產業時,孫觀發率先響應,和100多戶村民一起入股村里旅游合作社,還將家中空房重新裝修,辦起了民宿。“營業的第一個夏天,我家民宿都訂光了!”孫觀發說,“就像村里的紅旗雕塑刻的字說的那樣,幸福是奮斗出來的!我對現在的生活很知足。”

隨著游客接待量越來越多,孫觀發成了村里的講解員。“每天上午9點準時接待游客,給他們講解村子的故事。”孫觀發說。

作為全國最早發展紅色旅游的省份之一,江西經過多年發展,紅色旅游已從單純的“量的增長”邁向“量質雙升”的新階段。

“江西積極響應黨中央‘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努力創造無愧于歷史和人民的新業績’的號召,打造以‘四大搖籃圣地、一座歷史豐碑、一處革命啟航地’為核心的紅色旅游標識。”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廳長梅亦說。

井岡山神山村是紅色旅游助力鄉村振興的典型代表。在全國率先脫貧的神山村,靠發展旅游業實現脫貧致富。昔日羅霄山脈深處的貧困村莊,如今已成為“過去有紅色故事、當代有蓬勃新貌”的紅色名村。通過紅色旅游的帶動,神山村實現了從“景點游”到“全域游”的轉變,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動力。

與此同時,江西的紅色旅游新業態也在蓬勃發展。

紅色文化點燃發展新引擎——江西推進紅色基因傳承的探索實踐

江西于都《長征第一渡》演出。光明日報記者胡曉軍攝/光明圖片

觀看《歲月如歌》等劇場表演,體驗身臨其境的互動項目……在贛州東方欲曉主題公園,10多項大型高科技紅色主題項目讓游客沉浸式感受紅色文化魅力。

“主題公園自2021年5月開業至今,已累計接待游客超410萬人次,實現經營收入超5億元。”贛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游局局長李俊銳介紹,2024年以來,贛州4A級以上紅色景區游客接待量達1471.8萬人次,同比增長52.05%。

夜幕降臨,南昌八一廣場華燈初上。許多年輕人在此匯集,他們仰望高聳的八一起義紀念塔,在音樂噴泉的光影中拍照留念。紅色歷史在這里變得更加生動、直觀,“美輪美奐”“震撼人心”“歷史與現代完美交融”是年輕人的真切感受。紅色旅游的高質量發展,助推南昌成為新晉“網紅城市”,前來南昌旅游的游客與日俱增。

從革命老區到現代都市,江西各地正持續探索保護利用傳承紅色文化的新業態新模式,使之在當今枝繁葉茂,開花結果。

4、經驗與啟示

新時代以來,江西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充分發揮紅色資源優勢,在守住紅色文化的思想靈魂、精神內核、根本立場基礎上,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創新性保護利用,切實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讓紅色文化在新時代大放光芒,在以紅色文化激活革命老區新發展上積累了一些經驗和做法。

保護為先,為守護紅色家底筑牢堅實根基。推動紅色基因傳承,保護是前提。通過實施“贛南等原中央蘇區革命舊址保護工程”,推動一大批革命遺址得到搶救保護和合理利用;率先開展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示范縣創建,率先推出省級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標識,成功創建國家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組建省級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矩陣;加強紅色資源連片保護,推動革命文物保護利用與鄉村振興、民生改善、脫貧攻堅等融合發展。

數字賦能,為紅色基因傳承增添嶄新動力。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及智媒時代的到來,豐富紅色文化保護利用和活化傳承方式,為紅色文化的弘揚和紅色基因的傳承注入了新的活力。積極主動適應數字時代的發展潮流,爭先開展紅色基因傳承數字化行動,實施博物館數字化提升工程,推進革命舊址、紅軍標語數字化建設,推出數字化體驗館、數字化文創IP、“網上紅色之旅”等創新創意項目,激活了紅色基因數字化傳承,走出了一條紅色基因當代傳承的“新路子”。

融合發展,讓紅色文化薪火相傳賡續弘揚。推動紅色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加快紅色旅游、紅色培訓等健康有序發展,是推進紅色基因傳承的有效途徑。以打造全國紅色旅游首選地為目標,在強化保護基礎上,積極推進紅色文化資源的合理利用,大力推動紅色文化與旅游、培訓、演藝、文創融合發展,建設一批紅色旅游體驗項目,寓教于游。建好用好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扎實推進保護傳承、研究發掘、環境配套、文旅融合、數字再現等工程,建設一批長征步道、場館、公園等,將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打造為弘揚民族精神、樹立時代豐碑的文化標志。創新載體、形式、業態以及營銷方式,推進紅色旅游與多業態融合聯動發展,打造復合型旅游產品,努力實現紅色旅游經濟轉型升級。

(調研組成員:江西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全國紅色基因傳承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肖洪波、吳曉榮、易鳳林、張丹,光明日報記者胡曉軍、王洋)

《光明日報》(2025年04月03日 05版)

[責任編輯:陳慧昇]
主站蜘蛛池模板: 美女国产网站 | 久久有这有精品在线观看 | 国产a级精品特黄毛片 | 久久97精品久久久久久清纯 | 麻豆精品a在线观看 | 色屁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国产 | 亚洲欧美日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青青草国产免费久久久91 |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另类 | 亚洲欧美专区精品伊人久久 |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中日韩欧美一级毛片 | 一级黄色大毛片 |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一区口 | 国产成人涩涩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成人视品| 欧美在线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欧美一级毛片做受 | 国产国产精品人在线观看 | 高h浪诱受肉耽文 | 日本多人激情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日韩另类 | 天天综合亚洲 |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黄 | 日本高清免费中文字幕不卡 |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三级 |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麻豆 | 视频二区| 中文字幕一区在线观看 | 免费观看情趣v视频网站 | 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 成人午夜大片免费7777 | 国产伊人自拍 | 一级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美日韩在线高清 | 午夜精品成人毛片 | 黄色在线视频网址 | 色婷婷综合缴情综六月 | 特级理论片|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