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人才是科技創新破浪前行的基石。新時代的科技創新,需以“投資于人”筑基、以“開放胸襟”拓路、以“包容氣度”致遠,方能激發人才驅動的“鏈式反應”,在自立自強中攀登新高峰。
以“投資于人”鑄就創新筋骨,讓人才資本轉化為科技動能。“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科技創新的競爭,本質是人才資本的競逐。屠呦呦團隊發現青蒿素,既源于其數十年專業深耕,更離不開國家在中醫藥研究領域的持續投入,印證了“人才資本”的戰略價值。只有不斷投資于人,才能為科技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要加強對教育的投入,優化教育資源,著力培養出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要完善人才政策體系,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優化人才發展環境。鼓勵企業重視人才的培養,為人才提供良好的培訓和發展機會,激發人才創新潛力,推動人才從“成本項”變為“資本項”,促進科技創新取得更大成效。
以“開放格局”打破創新藩籬,讓跨界融合催生技術質變。“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科技創新不能閉門造車,需要積極與外界交流合作,吸收借鑒先進的技術和經驗。要搭建國際人才交流平臺,以專業化服務匯聚全球頂尖智力資源與創新要素,通過開放合作釋放人才與科技協同優勢,實現多方共贏,為持續創新提供核心動力。要構建“雙循環”開放生態:對內打破“學科孤島”,促進跨學科交流合作;對外擴大“合作半徑”,探索實行跨地區合作。要以制度型開放破除隱形壁壘,允許外籍科學家擔任新型研發機構法定代表人,讓“全球智慧”在中國土壤生根。
以“包容生態”涵養創新氣候,讓多元生長孕育突破力量。“不以不善而廢其善。”科技創新尤其需要包容試錯的胸襟,讓人才能夠自由地探索和創新。電影《哪吒2》團隊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和嘗試,從中吸取教訓,攻克動畫技術瓶頸,成就“中國神話元宇宙”的驚艷。真正的包容生態,既容得下“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堅守,也容得下“不破樓蘭終不還”的銳氣,既呵護“陽春白雪”的基礎研究,也擁抱“下里巴人”的應用創新。要建立包容機制,為人才鼓足革新的勇氣,讓非常之才敢為非常之事。以制度包容讓人才專注研究,以文化包容讓人才“異想天開”,以資本包容讓人才無后顧之憂,從而為科技創新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投資為開放提供人才儲備,開放為包容拓展實踐場景,包容為投資注入長期價值。當三者交織共振,終將匯聚成“千帆競發”的科技春潮,讓創新之花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委組織部 蘋筱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