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隨著人口流動日益頻繁,流動黨員管理已成為基層治理的重要課題。要讓流動群體真正融入組織,既需要打破地域壁壘的硬舉措,更離不開傳遞關懷的軟紐帶。關鍵在于以動態管理為基礎、以發展賦能為支撐、以情感認同為歸宿,讓流動黨員真切感受到“身流動而心不離”。
組織覆蓋要“如影隨形”。破解流動黨員“隱形化”的難題,需建立全周期動態管理體系。通過整合多部門信息資源,構建全域動態數據庫,讓黨員走到哪兒,信息就更新到哪兒,黨組織隨時能聯系上人,確保組織關系“云上流轉、落地生根”。在流動人口密集區設立紅色驛站,推行云端組織生活與實體服務相結合的運作模式,為新就業群體提供全天候組織接入,避免黨員在流動中成為“斷線風箏”。著力構建跨區域協同機制,完善流出地與流入地責任共擔機制,建立組織關系接轉標準化流程,明確雙方管理職責,避免出現“兩不管”現象。運用智慧黨建平臺實現黨員身份認證、教育培訓等全流程數字化管理,形成流出有報備、流入即報到、全程可追溯的閉環體系。
發展賦能需“精準滴灌”。聚焦流動黨員職業發展需求,打造全鏈條賦能機制。針對不同群體需求分層施策,面向初入城市的黨員提供職業技能培訓,鏈接就業市場開展訂單式培訓,實現培訓成果可積累、可兌換。整合市場監管、稅務、金融等部門資源,為創業者提供“一站式”證照辦理和低息貸款服務,搭建孵化通道。遴選優秀企業家、技術能手組建“紅色導師庫”,定期開展經驗分享,形成互助提升的良性生態。深化人才雙向培育工程,通過項目合作、技術指導等方式搭建城鄉聯動平臺,一方面建立“黨員先鋒崗”認領制度,引導參與基層治理等服務;另一方面推動技術經驗反哺鄉村全面振興,促成流動黨員與家鄉產業項目精準對接,形成人才流動與區域發展的良性互動。
情感維系當“雙向奔赴”。化解地理流動帶來的疏離感,需做到“組織關懷-家庭支持-文化認同”三方面發力。成立“紅色管家”服務團隊,配備專職網格員解決租房落戶、子女入學等實際生活需求,讓服務觸角延伸至民生細節。建立留守家庭關愛機制,在流出地組織黨員志愿者開展常態化幫扶,為留守家庭提供農忙幫扶、老人照料等常態化服務,讓組織的溫暖看得見、摸得著,消除流動黨員后顧之憂。與此同時,文化認同建設需要注入更多柔性力量,通過“云端議事廳”“鄉音黨課”等線上平臺,創新開展組織生活形式,喚醒鄉情記憶與身份認同。將服務成效轉化為情感紐帶,使黨員在獲得實際支持的同時,建立起對組織的精神依附,實現“身離心不離”的情感歸屬。
(作者:高昱玥,江西省靖安縣委組織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