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余暉灑在蜿蜒悠長的柏油路上,湖面倒映著楊柳彎彎的俏影,榕樹底下坐著三三兩兩乘涼的村民,或互訴家常、或低聲談笑。放眼望去,一棟棟青磚白墻的小洋樓錯落于青山綠水間,香芋種植示范基地內連片的碧綠芋苗迎風招展……
這幅人和、景美、業興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的背后,凝聚著賀州市八步區蓮塘鎮各級人大代表的智慧與汗水。
代表建言促鄉村煥新顏
“過去村里到處都是廢棄的舊房屋和曬谷場,臭氣熏天的豬舍讓人不禁掩鼻繞道走。現在家家戶戶附近安了分類的垃圾桶,村屯還建有集中處理點,環境越來越好了。”蓮塘鎮炭沖村村民指著環境優美的榕園感慨道。
炭沖村馬鞍寨香芋種植示范基地(攝影羅凱)。
村容村貌的變化源于賀州市人大代表黃高祥十幾年如一日的堅持。自2006年起,返鄉創業的黃高祥以高度的政治敏銳性,把握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契機,成立黃屋排理事會,共商炭沖村村容村貌升級改造事宜。通過實地走訪、召開村民理事會會議、村民代表大會收集意見,爭取“一事一議”資金和自籌資金對村級道路進行升級改造。當選炭沖村黨支部書記和賀州市人大代表后,黃高祥更是提出《關于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建議》等涉及鄉村發展意見建議8條,結合“三清三拆”、改廚改廁等工作,逐步把廢棄的住房、曬場、豬欄牛欄變成微菜園、微果園、微花園,村容村貌在其帶領著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煥然一新。炭沖村曾獲廣西“清潔鄉村·百佳村屯”、“廣西鄉級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廣西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等榮譽。
代表助力香芋變“金芋”產業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中之重。在推動人居環境改善的同時,蓮塘鎮人大代表更關注如何讓村民腰包鼓起來。賀州市人大代表彭上堅發現,雖然當地香芋品質優良,但受制于分散種植、銷路不暢等問題,經濟效益始終難以提升。彭上堅先后在蓮塘成立賀州市天順農產品購銷合作社、賀州市順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專門加工芋頭、紅薯、淮山及速凍果蔬產品,為鄉親們打破農產品滯銷的僵局,也為蓮塘鎮農業產業發展找到了新的機遇。
2021年,彭上堅當選賀州市人大代表,先后提出“以品牌推動農業強區建設”“大力支持香芋加工企業發展”等12條建議,并以自身行動促進建議落實。賀州市順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積極發展“訂單式”農業,以企業龍頭的擔當示范帶動農業企業5個,帶動16名人大代表參與高標準香芋種植(種植面積達30畝以上),幫助600多名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此外,蓮塘鎮還依托炭沖村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基地,組織參與種植香芋的人大代表們搖身變成香芋技術“土專家”,在炭沖村馬鞍寨香芋種植示范基地開展技術交流12場,攻克香芋種植難題6個。2024年,蓮塘鎮高標準種植香芋9800畝,年產量1.89萬噸。
代表監督讓民生民心“雙向奔赴”
2024年,蓮塘鎮共組織人大代表參與視察民生項目14次,幫助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19個,推動4件民生票決事項全部竣工……一個個數據體現的,是滿載民意的民生實事“件件有著落”,是群眾的居住環境越來越好、幸福指數越來越高。
炭沖村小洋樓(攝影羅凱)。
為確保鄉村全面振興成果可持續,蓮塘鎮人大主席團積極探索實踐,在炭沖村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基地創新推行“一清單二議事三問效”工作機制,即年初制定履職清單,實行群眾議事、代表議事相結合的議事制度以及開展群眾問效、代表問效、社會問效三級問效的監督機制督辦清單項目,推動民生項目在基地落地見效,不斷豐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內涵。2024年,蓮塘鎮人大代表緊扣產業發展、生態環保、民生實事項目等收集梳理了清單事項12條,其中“加快建設和美鄉村”等4條事項被鎮人大主席團列為年度監督清單。同時,為了推動年初人大代表票決出的重大民生實事項目落地見效,鎮人大建立“確定議題、組織實施、報告問題、強化審議、跟蹤問效”的監督閉環機制,為加強人大監督、促進代表履職、增進民生福祉以及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提供了最佳契合點,讓民生實事更實、群眾獲得感更強。
炭沖村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基地(攝影莫燕瑜)。
人大代表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力量。從改善人居環境到培育特色產業,再到推動民生項目落實,蓮塘鎮各級人大代表與人民群眾攜手同行,以履職之筆,共繪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的鄉村全面振興新圖景。2024年,蓮塘鎮成功打造1個精品村、3個示范村和2個提升村,成功創建自治區級農業強鎮,全鎮農產品銷售額達2.33億元,產品出口量共計3556噸,創匯1053萬美元。(賀州市八步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羅燕玲 莫燕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