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這座鑲嵌在東海之濱的“海上花園”,自古就是通商裕國的口岸。2015年,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廈門片區(以下簡稱“廈門自貿片區”)正式掛牌成立,成為改革開放的新高地。十年來,廈門自貿片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開放合作為動力,在貿易便利化、金融開放、營商環境優化等領域結出累累碩果,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制度創新:破除藩籬,激發活力
自貿區的生命力在于創新。廈門自貿片區踐行福建人民“敢為人先、愛拼會贏”的優良作風,大膽試、大膽闖,累計推出創新舉措632項,其中,全國首創153項。例如,全國首創的廈門海上運輸“單一窗口”國際貿易服務平臺,將海關、稅務、外匯等多個部門業務整合,企業進港申報時間由原來的一個多小時縮減到5分鐘以內。廈門某電子企業負責人感慨:“過去報關要跑多個窗口,如今動動手指就能完成,效率提升的背后是政府刀刃向內的改革決心。”
金融開放同樣亮點紛呈。廈門開展跨境人民幣雙向資金池業務,助力企業“走出去”。一家本土制造業集團通過該政策,實現境外子公司資金高效調配,年節省財務成本超千萬元。這種“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監管模式,既防控風險,又釋放市場活力。
產業升級:從“制造”到“智造”的跨越
自貿區不僅是政策試驗田,更是產業升級的引擎。十年來,廈門自貿片區聚焦航空維修、融資租賃、中歐班列、跨境電商等新興產業,打造多個創新發展平臺,并且通過持續優化“創新+數字+平臺+產業”發展模式,加速新興產業集聚,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跨境電商則借勢騰飛。廈門港開通國內首條“絲路海運”電商快線,跨境貨物出口突破200萬件,讓“買全球、賣全球”更便捷。
營商環境:筑巢引鳳,近悅遠來
營商環境是自貿區的核心競爭力。廈門自貿片區推行“極簡審批”,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半天,施工許可審批實行“承諾制”。德國某精密儀器企業落戶時,從簽約到投產僅用3個月,負責人稱贊:“這里的速度和透明度令人驚嘆。”
法治化環境同樣關鍵。廈門自貿片區啟動建設海絲中央法務區自貿先行區,積極探索建設國際商事糾紛解決機制,引入國際仲裁機構和專業法律服務機構,為企業提供國際化的法律服務。
面向未來:開放合作,共贏發展
站在新起點,廈門自貿片區肩負更大使命。一方面,要深化兩岸融合,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目前,廈門自貿片區已吸引多家臺企,涵蓋醫療、文創等領域。臺青創客小林在廈門自貿片區創辦設計公司,享受同等待遇的社保、稅收政策,他說:“這里讓我感受到家的溫暖。”另一方面,需搶抓RCEP機遇,拓展東盟市場。2022年1月至2025年2月底,廈門市對RCEP成員國的進出口貿易額突破萬億元,經貿規模持續擴大,區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潮起東南,風正帆懸。廈門自貿片區的實踐印證了:唯有以開放促改革、以創新謀發展,才能在新征程上勇立潮頭。“這里沒有天花板,因為改革永遠在路上。”面向未來,廈門自貿片區必將以更大魄力破浪前行,書寫更高水平開放新篇章?。ㄗ髡撸耗哕瀑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