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卷”成為近年來全社會關注的現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這一重點任務時,明確提出“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規范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為”。什么是“內卷式”競爭?如何破除“內卷式”競爭?上述問題值得認真思考解決。
“內卷”概念通常用來形容一種“很辛苦又很不經濟”的發展模式。當前,我國語境下的“內卷式”競爭主要指不會帶來發展增長的惡性競爭,形象地說,就是“越努力越低效”。
“內卷式”競爭主要涉及地方政府和企業兩類行為主體。地方政府的“內卷式”競爭具體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為招引企業、培育產業,刻意打造“政策洼地”,從稅收、土地、廠房、用工、財政補貼、產業投資基金等各方面給出“超常規優惠”政策,不計成本地追求短期經濟增長,帶來嚴重的地方債務風險和不可持續發展問題。二是一哄而上、不顧實際條件搞新產業,特別偏好“扎堆”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熱點賽道,但實際上缺乏相應產業基礎條件和技術、人才儲備,在追逐熱點的同時忽略了本地優勢產業。而企業的“內卷式”競爭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過度依賴“價格戰”,企業間相互壓價以獲取市場份額,忽視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提升。二是同質化發展,眾多企業在相同領域內重復建設,缺乏差異化競爭優勢。三是過度注重短期利益、眼前利益,忽視長期技術積累和品牌建設。
市場經濟,競爭本是常態,但“內卷”卻讓競爭變了味道。上述地方政府和企業的“內卷”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供求關系,擾亂了市場秩序。在“內卷”狀態下,市場競爭并不能發揮出激發經營主體內生動力、優化資源配置、促進技術進步等作用,反而將各類主體禁錮在低價低質、沒有效益的重復競爭等惡性循環中,最終損害我國相關產業的整體競爭力。以光伏產業為例,需求不足疊加企業“內卷”,導致光伏主產業鏈各環節銷售價格快速下跌。2024年前10個月,多晶硅、硅片、電池片、組件售價降幅分別為38%、49%、30.4%、28.8%,我國光伏制造端(不含逆變器)產值從2023年同期約13744億元下降至7811億元,同比下降43.17%。
“內卷式”競爭之所以表現出過度競爭、資源浪費、創新不足、效率低下等特點,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錯誤定義了競爭目標,進而選擇了錯誤的競爭方式。比如,地方政府的“內卷”行為,根源大多來自“唯GDP”的政績觀、發展觀以及不當的地方政府考核評價制度,在此目標導向下地方政府就會為爭奪發展資源和機會急功近利。企業“內卷”主要是將短期內爭奪更多客戶資源、壓縮更多成本、獲取更多盈利作為唯一追求的指標,在此目標導向下企業就會采取低價傾銷、降低質量甚至壟斷操控市場等不正當競爭方式。破除“內卷式”競爭,政府、企業等主體需錨定高質量發展的目標,用好創新這一手段,持續發力。
政府要打造良性競爭市場環境。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以營商環境建設替代“政策洼地”競賽。繼續完善地方政府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引導地方政府從過度關注本地短期利益實現轉向注重區域長期高質量發展,優化政務服務,完善法治環境,積極推動地方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推動全國性市場規則和標準的落地實施,清理和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促進資本、技術、人才、數據等各類創新要素自由流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企業創新創業成本。充分摸底和科學評估本地資源稟賦,精準確定產業發展方向,構建適合本地產業發展基礎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將有限資源用于培育特色新興產業或未來產業,提升區域經濟的創新性和競爭力。
行業組織要引導企業重塑競爭模式。完善企業競爭行為自律約束機制,引導重點行業龍頭企業通過能耗控制等措施降低過剩產能,制止價格壟斷等違背市場規則和道德底線的競爭行為。通過制定行業自律公約、推動行業標準制定、協助政府監管等方式,為行業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促進行業協會、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組織發揮協同創新引導作用,圍繞產業技術創新鏈,運用市場機制集聚創新資源,在產業技術標準制定、知識產權共建共享、人才聯合培養等方面,構建長效穩定的產學研合作機制。
企業要加大技術、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創新投入。重點是要處理好眼前和未來發展的關系,把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作為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目標。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技術成果商業化,發揮“人工智能+”的賦能作用,增強市場競爭力。通過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贏得市場并保持競爭優勢,更加注重價值創造與長期發展。
(作者系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