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新時代新征程,廣大黨員干部當以腳步丈量基層熱土,用簡樸作風貼近民生,以躬身實踐追求實效,真正讓調查研究成為黨心民意的“雙向連心橋”、政策落實的“動態傳感器”。
腳步量民情,細嗅“泥土香”。基層治理的痛點往往藏在背街小巷里,鄉村全面振興的堵點常常隱在深山“皺褶”中。調查研究要多到困難和矛盾集中、群眾意見多的地方去,直指病灶。只有走出空調房,在烈日下看旱情,在暴雨后查危房,在趕集時聽牢騷,才能從“文件報表”走向“田間灶頭”,從“數據曲線”觸摸“民生冷暖”。
輕裝訪民生,涵養“清風氣”。“輕車簡從”四字,折射出崇廉拒腐的政治本色。那些在粗茶淡飯間品出的民意真味,在布衣草履中丈量的民生刻度,恰是檢驗廉潔成色的試金石。唯有讓清風正氣充盈調研全程,使每項決策都經得起“陽光曝曬”、每份報告都扛得住民心稱量,方能在輕車簡行間夯實“清風兩袖朝天去”的為政品格,于躬身問計中淬煉“要留清白在人間”的精神境界。
躬身問長效,淬煉“金石志”。調查研究絕非“一錘子買賣”,而是需要綿綿用力、久久為功的治理藝術。那些寫在調研報告里的對策措施,唯有經得起時光晾曬、實踐烘焙,方能沉淀為真正“解渴”的良方。從防汛抗旱的應急響應到教育醫療的長期規劃,從脫貧攻堅的成果鞏固到鄉村全面振興的接續奮斗,民生課題永遠處于進行時。只有建立“調研—落實—回訪”的工作閉環,帶著同一把尺子量到底,揣著同一本臺賬跟到底,才能讓旱地改造成的水渠持續潤澤禾苗,讓易地搬遷的新居真正溫暖人心。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溝溪鄉人民政府 徐建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