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
“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中國都將堅定信心、保持定力,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
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大國經濟韌性彌足珍貴。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召開會議指出,“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
日前發布的中國經濟“一季報”顯示,各項主要宏觀指標延續回升向好態勢,高質量發展向新向好,彰顯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潛力。
“韌”,讓我們從這個關鍵詞解讀中國經濟“一季報”。
適應市場有韌性
以創新和質量提升競爭力,以開放和合作拓展朋友圈
“出口受影響嗎?”
“有影響,但問題不大。”
浙江杭州某公司做定制陽光房出口生意,美國是該公司最大的市場,占比60%以上。
“美國政府加征關稅當天,一個美國客戶還在下大單,金額超過1000萬元,還邀請我去美國波士頓給一個度假村量尺寸定制陽光房休息室。”該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
美國政府濫施關稅,擋不住人們對貿易合作的迫切需要。“中國產品是我們的最佳選擇。”該公司的美國商業伙伴說。
最近一段時間,淘寶、阿里國際站持續位居美國電商APP購物榜前三,阿里國際站在全球120個市場的電商APP下載榜中位居前十。
“美國網友在社交媒體掀起一股‘中國工廠揭秘潮’,通過電商直接連接中國源頭工廠,帶動全世界多個市場的用戶涌入中國電商‘囤貨’。”阿里國際站相關負責人介紹。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進出口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連續8個季度超過了10萬億元。其中,出口6.13萬億元,同比增長6.9%。
連續8年保持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中國外貿從來都是在世界市場的汪洋大海中經風雨、迎挑戰。
以創新和質量提升競爭力,以開放和合作拓展朋友圈,中國外貿行穩致遠、韌性十足。
韌性來自“剛需”——依托門類齊全、體系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中國產品是國際市場上的“搶手貨”。
美國《連線》雜志采訪10多名美國企業家,從年營收超1億美元的時尚品牌到俄亥俄州床墊制造商,他們一致認為:中國仍是全球制造業標桿,無論關稅多高,轉移生產線都異常困難。
韌性來自“創造”——向著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進發,中國“創新場”夯實出口競爭力。
第137屆廣交會上首次設立服務機器人專區。“開展第一天,公司帶來的高空幕墻清洗機器人就收獲了來自新加坡客戶的新訂單。”廣東凌度智能銷售總監陳思宏說。
韌性來自“多元”——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等助力中國貿易伙伴遍布全球。
4月27日,第137屆廣交會第二期閉幕,已有來自全球219個國家和地區的22萬余名境外采購商到會,創同期歷史新高。
目前,中國是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今年一季度,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5.26萬億元,占我國外貿比重的51.1%。
夯實產業強韌性
制造業基礎穩固,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完整,新質生產力成鏈起勢
風雨來襲,考驗的是產供鏈韌性。
一條“鏈”能有多大效能?
湖北武漢經開區嵐圖總裝車間,每118秒就誕生一臺新能源汽車;法雷奧車燈有限公司武漢工廠,每36秒下線一只車燈,每年300萬只車燈從這里發往全球;武漢元豐汽車零部件總廠車間,每1分鐘下線一件盤式制動器……
“我們帶動2000余家零部件企業升級,形成了半徑50公里的‘兩小時汽車供應鏈圈’。”東風汽車有關負責人表示。湖北已形成25家整車企業、2400多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協同發展的完整產業生態,本地配套率超過95%。
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比上年全年加快0.7個百分點。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撰文指出,中國制造業今天這樣強大,不僅是因為能更便宜地生產,也因為能更快、更好、更智能地生產。
更快、更好、更智能,源自穩固的制造業基礎和完整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
補齊短板,關鍵核心技術不斷突破。
前不久,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葉繼春團隊成功研發出高效制備柔性鈣鈦礦/CIGS疊層電池的新技術,在1.09平方厘米器件上實現了23.8%的認證光電轉換效率。
深入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廣大企業加快補齊基礎軟件、核心硬件、基礎原材料等方面短板,讓供應鏈“命門”自主可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魏際剛表示,要提升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韌性,推動供應鏈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建設國家戰略腹地和關鍵產業備份,增強供應鏈發展的戰略縱深和安全水平。
拉長長板,大國重器接連上新。
3月,我國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徑盾構機“滄淵號”在江蘇常熟下線。
20多年前,我國還沒有自己的盾構機;今天,全球每10臺盾構機就有7臺“中國造”。大國重器接連“上新”,裝備制造業彰顯“脊梁”擔當。
一季度,裝備工業近七成重點產品產量實現了增長,增長面達到69.2%,比去年同期擴大了16.7個百分點。
鍛造新板,新質生產力成鏈起勢。
2025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宇樹科技展臺前的四足機器狗吸引了眾多參觀者。
“當前,我們的四足機器人在全球市占率近70%。”宇樹科技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核心部件的國產化替代率超90%。
從落子布局到串珠成鏈、集聚成勢,各地區各部門因地制宜,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產業向新攀登。
做強主體固韌性
政策護航與經營主體形成合力,創新動能和靈活應變被充分調動起來
一顆小芯片,藏著大乾坤。
“別看它邊長只有1毫米,卻集成了30余層、數萬個精密元器件。”廈門億芯源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的實驗室里,公司總裁李景虎正在測試芯片。
2016年成立的億芯源,如今年營收達1.5億元。“芯片自主可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唯有砥礪前行。”李景虎正引領團隊持續增產提效,旨在為光纖通信領域提供更加高速且多樣化的芯片選擇。
2024年,公司自主研發的25Gbps對稱速率DFB收發一體芯片與跨阻放大器(TIA)組,填補國內5G基站國產光通信電芯片產業空白。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離不開各類經營主體勠力同心、團結奮斗。
政策有力,激發市場活力。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實施、“兩新”政策加力擴圍。商務部數據顯示,2024年8月加力實施家電以舊換新政策以來,截至今年4月10日,消費者累計購買以舊換新家電產品10035萬臺。
向質向新,產品加速迭代。目前,國產廠商研發的人工智能手機、電腦、眼鏡等智能產品已超百款,人形機器人主流產品正加快向“工廠里用起來”轉變,在制造場景加速落地。
“一季報”中,一條關鍵指標尤為引人注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私營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3%,增速比去年全年有所回升,而且快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速。
當政策護航與經營主體形成合力,民營經濟的創新動能和靈活應變被充分調動起來。
看動能。從國產AI大模型賦能產業鏈到人形機器人跑馬拉松,從“杭州六小龍”的火爆出圈到《哪吒之魔童鬧海》的驚艷世界……截至3月底,全國登記在冊民營企業超過5700萬戶。
看應變。布局新市場、開發新產品,民營企業始終保持敏銳的市場判斷和洞察,靈活應對市場波動。一季度,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5.85萬億元,增長5.8%,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56.8%,較去年同期提升2.4個百分點。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
海納百川,自信自立。
《人民日報》(2025年04月29日 第 04 版)
